張秋霞 王凌云
摘 要: 通過分析河南教育信息化建設現狀,在體制建設、資源整合、應用水平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切合實際的信息化建設方案,為架構河南地區更加合理的信息化框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信息化; 發展; 能力; 作用
中圖分類號:TP39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6)03-86-03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in Henan
Zhang Qiuxia, Wang Lingyun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Zhengzhou, Henan 450063, China)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enan provincial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feasible and practical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scheme in terms of system construc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level promotion,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a more reasonable informationization framework construction in Henan reg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ability; function
0 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全面建設的大背景下,河南省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省內院校信息技術教學環境大幅度改善,全省中小學校互聯網接入率達89%,多媒體教室普及率多達73%,優質教育信息化資源日益豐富[1],信息化教學日漸普及,“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格局初步形成;全省有20余萬師生已通過“網絡學習空間”探索網絡條件下的新型教學、學習與教研模式;“資源平臺”已建設成為最具規模的“數字教育資源超市”,“信息化管理平臺”基本建成,并全面覆蓋全省中小學學校、教職工、教學管理等信息的基礎數據庫[2],并在應用中取得顯著成效;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全省教師、校長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識與能力顯著增強。
目前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多問題,例如缺乏整體規劃部署、資源管理機制不通暢、資源共享率較低等問題。我省正處于經濟上升階段,政府如何更有效地發揮教育信息化行政能力,逐步實現區域間的信息化教育均衡發展,提高全省教育教學質量,培育現代化創新創業人才,對實現中原崛起的戰略目標有重要意義。加快信息化建設同時也是各院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1 河南教育信息化建設現狀分析
1.1 數字教育資源覆蓋有差距
河南地區區域、城鄉、學校之間信息化教學設備配備很不均衡,農村中小學信息化裝備趨老齡化,有些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還沒有起步,教師、管理人員信息化能力提升方面培訓較少,距離教育信息化資源全面覆蓋還有一定的差距,資源庫中優秀的教學資源比較匱乏,教學資源共享性亟待提高。一些學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設和實施過程中存在重建設輕應用,重形式輕內容,重傳統教學輕信息化協作等。在“互聯網+”環境中開展教師信息化能力培訓,樹立信息化名師典型等層面任務繁重,在互聯網環境下深入實施教師研修計劃,建設多層次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任務繁重,短期內很難實現不同教材版本所要求的優秀數字應用案例體系建設目標。
1.2 體制機制亟待完善
在推進信息化建設層面,呈現出部門之間信息化推進工作交叉重疊,職、責、權分工不清晰,各層次信息化資源銜接、共享與整合難度偏大。全省各地區和部門自成體系,多頭管理、重復建設,全省各地信息化建設進展不平衡。不僅城鄉之間信息化建設存在巨大的數字鴻溝,而且城市之間、甚至同一個城市的社區之間發展也不平衡。目前,河南一些地區信息技術管理體制滯后,省內優質資源對地方延伸不夠,地方建設和服務功能不全,社區服務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一些地方在社區服務體系構建方面存在著缺陷,社區服務條塊分割的局面難以突破,尤其是由社區的社會組織和志愿者以及社工人員組成的公益服務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難以滿足居民需要。以政府為主導、教育主管部門、社會群體共同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開放性機制尚未形成。
1.3 信息化資源亟待整合
受觀念、體制、投資等因素局限和制約,一些地方社區信息化建設存在信息共享困難,信息資源整合不夠,應用領域零散、應用水平不高,以及信息的部門化、碎片化等問題。在網格化管理、部門協同聯動和信息安全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各區域各自建設的問題突出,不僅造成重復建設,而且不利于信息共享和普及。一些地方由于歷史原因和社區管理體制的局限,社區信息化建設各自為政,缺乏統籌管理和有效整合。全省各級各類教育網傳輸網絡亟待整合。
1.4 應用水平亟待提升
盡管教育主管部門開展了多樣的信息技術比賽,但總體上存在信息化課堂教學質量不高、第三方教學評價機制欠缺等現象。目前,我省信息化教師隊伍的人員數量、知識結構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尚不能滿足客觀需求,信息技術水平仍主要停留在多媒體課件方面,盡管開展了微課、慕課等輔助教學環節,教師的信息化應用能力程度較弱,課程教學與信息化資源還沒有深入融合。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信息化建設對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體現的作用尚不突出。在培養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方面的培訓廣度、培訓質量和培訓效果難以滿足教學需求,省內院校尚未形成系統的信息化教育理論與信息化能力的人才培養體系指標,信息化應用中、高級和復合型人才欠缺。
2 建議措施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新形勢下,當前遠程教育技術(如MOOC)已成為推進全國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網上在線學習(如APP)已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工具,電子政務公開已成為建設服務型信息化政府的重要措施,公共服務平臺(精品課程)已成為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窗口[3]。
2.1 優化信息化建設頂層設計
優化頂層設計是解決信息化建設問題的關鍵。在教育網絡建設中,主管部門要做好教育內網、專網和公網的銜接,逐步縮小院校內網帶寬差距,主要用來傳輸涉密或機要信息,為了提高銜接速度,院校要預留資源為專網提供要有強有力的數字資源支撐。在優化傳輸網絡的同時,升級應用平臺功能,對網絡和公共傳輸平臺的建設實行同步管理。取消重硬輕軟的信息化建設誤區,各地區政府在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方面,引導學校管理人員轉變傳統思想觀念,堅持硬件和軟件并重的原則。在信息化建設頂層設計時,院校管理者的建設目標以在校師生的多樣化需求為出發點,所有建設必須以最終應用為終極目標,采取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教師的信息資源建設內驅力,不斷深化人與技術的深度融合。
2.2 整合優質信息化資源
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社會信息資源,創新政府服務平臺,打破地域界限、條塊分割,探索建立更加靈活有效的設置模式,建立信息化專業技術隊伍,構建信息化規范平臺,有計劃開展業務培訓。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工作重心是網絡環境建設、教育信息資源庫建設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努力實現優質網絡資源流通,并逐步覆蓋區域數據庫和資源庫,逐步實現“數字教學全覆蓋、資源全覆蓋、建設全覆蓋、服務全覆蓋”的教育信息化總體格局。同時,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的多渠道經費投入機制,除了政府專項信息化資金投入外,吸引社會各界合理利用市場機制,引導社會資金向教育信息化建設方面流動。
2.3 提高信息化資源普及率
⑴ 信息化資源建設
當前,信息化建設要突出“集成、整合、創新”的特點。“集成”指采取多種措施,將目前己形成的各級各類優質教育資源,統一整合的納入資源管理平臺[4]。“整合”是指依據教師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需求,對信息化資源進行優化、加工和技術加工處理,使教學資源盡可能滿足教育教學和管理者的多層次、多方面需求[5]。“創新”是指依據學生實際需求,按照學思結合、因材施教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出一批“夠用、適用、好用”的信息化教育資源[6]。
⑵ 應用研究
為加強信息化資源推廣力度,需成立專門的推廣小組,促進教學名師、課程建設專家、各級教學管理人員、信息化專業技術人員和一線優秀教師之間的密切合作。在推廣中,推廣小組促進應用過程中的共性問題、關鍵問題的調研,成立若干重大課題組并提供經費支持,通過試點單位方式組織實施。推廣小組要高度重視課題研究水平和成果質量,也要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推廣,使教師信息化能力成為衡量教學水平的重要尺度。
⑶ 教師激勵評價機制
教學應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設和實施的重點,在開展教師信息化能力培訓層面上,要特別重視對信息化推廣應用的評價激勵機制。目前我省對信息技術評價主要體現在信息技術獎的評選,信息技術監督指導和表彰獎勵比較欠缺。以普遍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為目標,要在過程上下狠功夫。第一,堅持每年對院校開展信息化教學不定期抽查,定期對學校和優秀教師表彰。第二,廣泛開展信息化教學競賽活動,諸如微課、慕課課程教學等競賽活動,提高廣大師生應用信息技術水平。第三,健全教育主管部門信息化管理政策。將教師信息化能力納入對學校績效考核體系,將教師的信息化能力培訓、教研以及應用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條件。
2.4 健全信息化服務體系
信息化服務客觀上反映了政府對轉變教育發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河南教育信息化服務不僅體現在對教育教學質量的宏觀把握上,同時體現在對區域教育公平、教學質量的促進和行政服務能力層面,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全面加強信息化支撐體系建設,發揮高校信息化優勢,帶動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培養信息化創新創業人才,轉變傳統課堂教育教學模式,培養出一批復合型信息技術推廣應用人才。提高一線教師信息化能力培訓力度,多措并舉,不斷推動一線教師提升綜合素質。
3 結束語
本文分析了河南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突出問題,通過信息化管理機制分析了主管部門責、權交叉問題,通過資源共享和整合分析了重復建設造成的資源浪費問題,通過分析信息化獎勵和績效考核機制,達到提高師生參與信息化建設積極性的目的。對全省教育信息化水平尤其是基礎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起到了借鑒作用。未來還需進一步研究如何將信息化資源共享體制與高校數字化校園數據中心建設相整合,擴展其應用的領域和范圍,更多功能及優化將在今后作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陳傳夫.我國公共部門信息資源增值利用的政策趨勢分析[J].
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5.2:26-29
[2] 張翔.國內智慧城市與公共服務研究現狀評析[J].信息資源
管理學報,2014.12:31-33
[3] 曹新燕.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的特點與對策研究[J].邊疆經濟
與文化,2014.8:50-52
[4] 吳彩虹.制造型企業信息安全管理的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5.4:74-76
[5] 余勝泉.趙興龍.基于信息生態觀的區域教育信息化推進[J].
中國電化教育,2009.8:33-40
[6] 彭紅光,林君芬.以信息化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機制和
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0.10: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