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斌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地質災害頻發的問題日益突顯。從我國現階段的地質災害防治情況來看,預防與治理效果并不樂觀,將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進行科學結合十分必要。本文主要闡述了地質災害與地質環境形成的原因,進而對兩者的關系進行進一步探究,以地質環境為出發點,全面掌握地質災害發生的規律,以期將地質災害發生的幾率降到最低,推動我國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的發展
關鍵詞:地質災害;地質環境;災害防治
地質災害對人類生命財產安全有一定危害,嚴重影響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結合要求掌握地質災害發生的規律,并對其進行專業的分析與科學預測,制定針有對性的地質災害防治計劃,從而實現從根本上降低地質災害發生幾率的戰略目標,符合我國構建可持續環境發展的戰略部署,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客觀要求。
1 我國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現狀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改造大自然的程度日益加深,由于改造活動違背了地球板塊運動的規律,以致地質災害頻發。現階段,我國地質災害的強度與規模與其他國家相比較為嚴重,人民生命才慘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我國幅原遼闊,有著較長的國土邊界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質災害發生的幾率。據調查統計,我國山區、地區是泥石流災害的頻發區域,暴雨引發的山體滑坡對當地經濟建設產生阻礙,通信設備不同程度遭到破壞,制約我國各地區綜合、全面發展。為有效降低地質災害對地區發展的影響,政府積極探索合理的地質災害防治手段,大力加強我國山區建設,構建了相對完善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1]。
2 地質災害與地質環境形成的原因
地質災害主要是由于地球的運動與人為破壞自然造成的。來自于自然的地質災害具有不可抗性,人為預測及治理有一定難度,地質災害一旦發生,會造成無法估量的嚴重后果,因此,我國政府十分重視來自自然原因的地質災害,由于經濟基礎的制約,我國科學技術尚不完善,不能實現對地質災害的全面預測。在自然原因地質災害防治的工作實踐中,在無法阻止地質災害發生的前提下,將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小化,綜合分析地質環境,通過對地質環境的全面利用,透徹掌握其運動規律,進而對可能會出現的地質災害進行預測,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治方案。
廣義的地質環境是指由水及巖石等物質構成的地質體系,地質環境就是地球不斷演變的結果。地球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地理環境隨之變更,各物質系統相互作用,產生能量的交換,進而形成現階段人類所研究、分析的地質環境。目前的地理環境是在冰期后形成的,處于相對開放的自然環境中。地質環境主要是由水圈、大氣圈及巖石圈三者共同作用,從地質環境中可分析出較為準確地地質運動規律,是科學預測地質災害的基礎[2]。
3 地質災害與地質環境兩者的關系
地質災害的科學預測依賴于地理環境的全面分析與利用,地環境的質量受地質災害的影響。地質災害的發育需要一定的地質環境。地質環境是自然演變與人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地質環境的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會引發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強度逐步增加,以致地質環境的變化速度加快,環境承載能力的平衡被破壞,增加了地質災害發生的幾率。根據我國多年來對地質災害的研究,地質災害的產生必然依賴于一定的地質環境,其不能獨立存在于地質環境之外,地質環境中地形、地質結構兩者一起構成地質災害發生的必需條件,地理環境中的構成結構變化是地質災害發生的根本原因,地質災害的發育脫離不了地質環境的作用。
地質災害反作用于地質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地質環境的質量水平。地質環境的質量是指構成地質環境的水、巖石、大氣等對人類生存的適宜程度,超過地質環境自身適應能力的地質環境改變是地質災害發生的誘因,地質災害的發生會不同程度造成地質環境的再一次改變,地質環境質量進一步受到影響。地質災害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命,破壞財產安全,阻礙我國經濟效益的增多,間接影響社會健康發展與人類進步。從地質環境利用角度分析,地質災害的發生,對地質環境質量產生嚴重影響,不利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3]。
4 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的利用
在人類對地質災害預防措施積極探索中,進行地質災害綜合、有效的防治,勢必要以地質環境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遵循其發展規律,充分利用地質環境的反饋結果制定可行性較強的災害防治預案,在地質災害發生前,采取地域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預防措施,在降低災害發生幾率的同時,保障地質環境的質量。在地質災害發生后,及時運用科學的手段對其進行治理,最大程度減少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在利用地質環境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的實際過程中,要考慮區域地質環境利用評價基礎、服務的特征,利用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方式分析其地質環境的安全情況,通過對其它地質環境的充分利用實施分段建設。利用地質環境進行地質災害的防治應突破固定思維,開拓研究視野,探求出地質災害防治的新思路,扎實掌握災害防治調控的能力。利用地質環境對地質災害進行有效的預防與治理是我國現階段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不斷完善利用地質環境的技術,創新防治地質災害的措施,是維護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舉措。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對地理環境進行有效利用,確定建設發展的目標,制定長遠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將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提到我國社會發展戰略部署實際中,綜合考慮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兩者的內在聯系,最終全面實現地質災害防治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雙向目標。
參考文獻
[1]趙萬民,李云燕.山地城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思考:防治與利用一體化[J].上海城市規劃,2013,12(04):30-34.
[2]韋仕川,欒喬林,黃朝明,等.地質災害防治的土地利用規劃軟措施研究綜述及展望[J].自然災害學報,2014,11(03):159-165.
[3]李鑫,葉敏.地質災害防治中地質環境的利用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05(0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