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瓊
摘 要:探究式學習是一種融知識獲取與科學探究于一體的現代教學思想,在生物課教學中,教師尤其要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倡導探究式學習的理念,從而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生物教學;探究式;學習
探究式學習是一種融知識獲取與科學探究于一體的現代教學思想,充分體現了創新教育的自主性、民主性、個性化、過程性、開放性等基本原則,有利于激活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是學校實施創新教育的有效途徑。學生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知識、發展能力的過程,教育必須要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了在教學中更好地倡導探究式學習的課程理念,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鉆研探究性學習理論,就生物教學中如何開展探究性學習進行了一些研究。
1 生物課堂探究式學習的作用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和傳統教育模式不同,探究式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逐漸改變以往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觀念,傳統的被動式教學正在被主動式學習取代,將處于被動式學習下的學生解放出來,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處理等活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展示獨特的個性,在鍛煉學生自學能力的同時幫助其提高學習興趣。比如,教師講到高中生物課本中《細胞基本結構》一章時,在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能農作物施肥過多,就會造成“燒苗”的現象,通過現象觀察思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同時讓學生選擇實驗材料、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在得出結論后,進一步引導學生繼續發現問題。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之后,通過讓學生根據圖例熟悉細胞構成,加以板書描述細胞的主要結構。在探究式學習模式下,先后通過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挖掘他們的探究學習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學會自主學習。
2.注重課堂氛圍,提高學習效率。
在以往的教學觀念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往往是老師在上面講課,學生只能在下面被動地聽和記,學生獲得的全部信息一般都是老師認為需要教授的知識。按照現代教學理論,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學生真正想學的內容并不一定就是教師認為需要教的內容,這樣即使學生暫時能強行記住知識,也無法真正理解課程內容,后期容易遺忘。但是,如果老師在課堂上能事先詢問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得到學生的反饋,就可以更好地備課,在課堂上真正讓每一個學生提出的問題得到解決。例如,教學《細胞的生命歷程》一課時,按照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板書細胞的生命歷程,這種枯澀的解釋無法讓學生產生真正想學的愿望。但如果讓學生根據課文描述繪制不同階段的細胞圖片,這一動手的過程就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深化學生的記憶,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教師再進行講解,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知識。
2 生物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措施
1.學生掌握主動權。
生物課堂教學中欠缺的是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已經聽夠那種枯燥無味的講解,這種固化的教學模式無法有效地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本知識。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就是把主動權交到學生手里,教師適當把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比如,教師可以讓班級每隔一周推薦一個學生走上講臺,講解課文,講解完畢,教師可以適當鼓勵剩下的學生對講解過程中的疑難進行提問,讓學生對講解者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充,老師僅僅維持課堂紀律,保證整個過程完整有序地完成。教學《遺傳的基本規律》一課時,采用提問式導入課題,“為什么有的同學是雙眼皮,有的是單眼皮?”,“為什么有的同學是雙眼皮,而他們的姐妹是單眼皮呢?”,通過探究式的提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討論。所以教師應該從學生角度出發,向學生提問,并向其講解每一步驟的意義,從而培養學生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最終實現探究式學習目標。
2.按照問題的思路步驟進行分析。
現在的學生一般都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對于高中生物知識具有一定的興趣,教師可以投其所好,有針對性地分配任務,讓他們分成小組,在課堂上自主對課本中的實驗和知識點進行分析。這種做法能夠讓他們對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可以讓學生主動探索教材中實驗的科學原理等知識。例如講解《基因的表達》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各個基因表達階段的問題,讓學生分析每個階段代表的實際意義,比如在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階段,蛋白質的實際生物學意義;在基因對性狀控制部分,讓他們舉例介紹不同基因控制下的不同性狀,并在課堂上向其他同學講解。這樣既能讓他們學習知識,又能加深記憶,從而令學生對基因的表達有更直觀的認識。
3.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學習。
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一般除了有求知的欲望外,往往也具備自主探索和研究知識的能力,如果只是通過教師的單方面教學,很難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探索課本以外的知識,適當擴充知識,讓他們利用各種渠道獲得更多的信息和資源。比如,在《雜交育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擴充課外知識,讓學生在課外也能時刻學習生物知識。靈活利用空余時間,從各種渠道有針對性地尋找信息,整合信息,融入課堂上的知識內容中。在課堂上,學生通過自己整理并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讓他們體驗獲取新知識的喜悅及和同學分享知識的樂趣。作為高中生物教育改革過程中的必經之路,開展高中生物課堂的探究式學習是必然的,對高中生物課堂進行探索和改革迫在眉睫。
4.激發問題意識,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創設積極思維的問題是培養學生探究思維能力的一種重要方式,疑問是思維的先導。在課堂教學中,緊密聯系教學實際,深入鉆研教材,從教材中發掘出不是簡單臨摹教材的、有一定思考價值的知識內容,將其設計轉化為問題情境“激思激趣”,以觸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啟動學生思維的激活點,進而引發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動機,并且不斷變換設疑的方式和策略,使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動機得以維持和強化。、
5.總結歸納對問題的探究,給予學生一定的解難釋疑。
教學過程是一個互動過程,是師生的教與學相互融合的階段,也是學生的認識能力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作為組織者及指導者的教師,應當抓住時機,做“問題解決”后的提煉和拓展,如協助學生概括所學內容的知識結構,建立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將探究的問題向不同方向拓展。例如,在“基因在染色體上”一節教學中,教師可以協助學生建立“染色體一DNA一基因的知識發展體系,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歸納,從而使學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6.激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
發現問題既是探究的起點,更是探究的動力。每一個探究過程,包含的要素不一定相同,但提出問題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每一個新問題的提出并設法解決,就是一個探究的循環,就是一輪認識上的提高和能力上的增強。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努力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更重要的是激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從而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探究習慣一旦養成,思維品質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優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7.學生個體探研與合作探研融合
要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就應該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重新構建生物課堂教學方式,要使生物課堂教學的探究過程成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動態交互發展的過程,要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充分激發學生思維,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要把學生看成是鮮活的發展中的人,始終處于課堂教學的核心地位。
總之,探究式學習是讓學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活動中獲取知識、學會科學研究所需要的各種技能、領悟科學觀念、培養科學精神。這種學習方式難道不是對傳統的教學方式的一種徹底的改變嗎?學生將從教師講什么就聽什么,教師讓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動的學習者,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者。教學模式也將發生根本的改變,生物課將更多的是學生的實驗、討論、交流等活動。
參考文獻
1.淺談生物教學中探討式學習---高瑞芳,《金色年華:下》,2010:213-213
2、高中生物教學與生產實踐結合的實踐研究—滕孝花 ,《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