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務員錄用制度作為中央和地方政府選拔、任用優秀人才的一項重要人事制度,其發展和完善直接關系著政府機關行政效能的提高和廉政工作的進行。本文簡要介紹了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的相關概念、歷史淵源、近三十多年的改革成果及現存問題并提出了更好地完善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的意見建議,以期其進一步促進國家人事管理制度的發展。
關鍵詞:科舉制;報考資格歧視;命題科學性;考官隊伍;考錄監督
1.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總述
1.1 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相關概念
研究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首先必須明確何謂公務員,何謂公務員制度,何謂公務員錄用制度。公務員是指依法代表國家進行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行駛國家行政權力,執行國家公務的人員。而公務員制度則是現代國家通行的一種法定化的政府部門人事管理制度。主要內容包括:錄用制度,考核與獎勵制度,培訓,辭職、辭退與退休制度,公務員的權利和義務,公務員的紀律、處分與申訴等。本文所研究的公務員錄用制度只是我國公務員制度的一部分。
所謂公務員錄用制度,就是指國家行政機關為補充擔任主任科員以下非領導職務的公務員,依照法定的條件和程序,通過公開考試、嚴格考核的辦法,擇優將不具有公務員身份的人員,錄用為國家公務員的一種人事制度。
1.2 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歷史沿革
雖然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國家公務員制度的國家,但其也是借鑒我國古代的科舉制度而形成的。
1.1.2中國近現代公務員錄用制度的發展歷程概要
中國近現代公務員錄用制度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如下四個階段:
一是推薦選拔和統一分配階段(1949——1979年)。以文化大革命為界限,分為兩個階段,文化大革命前主要通過基層推薦和計劃統一分配的辦法選拔任用,文化大革命以后則出現了大量的“以工代干”人員。
二是考錄制度的探索階段(1980——1988年)。1982年,國家勞動人事部成立,同年勞動人事部制定了《吸收錄用干部問題的若干規定》。1988年初,勞動人事部下發了《關于政法、稅務、工商行政部門和銀行保險系統招收干部實行統一考試的通知》。1988年3月,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初步確立了考試錄用制度的法律地位,決定組建國家人事部。國家人事部成立后制定了《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和《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暫行規定》等。
三是考錄制度的推行階段(約1989——1999年)。1989年1月,國家人事部、中央組織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國家行政機關補充工作人員實行考試辦法的通知》,同年10月,《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正式實施。1994年《國家公務員錄用暫行規定》和《中央國家行政機關錄用公務員實施細則》出臺。
四是考錄制度的規范化階段(2000——2006年)。2005年4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公務員法》,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2.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現狀
2.1 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改革成果
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在不斷改革中日趨完善,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發展,現階段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總體上說,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改革是一項成功的改革。
中央國家機關自1994年實行公務員考錄制度以來,全國絕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實行了公開招考。公務員錄用本著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四大原則選拔與錄用。2006年《公務員法》正式實施以來,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在選拔任用上進一步得以創新——“凡進必考”以法律的形式被確定下來,公務員的報考條件、錄用程序進一步得到修補完善,一些不合理的規定也被刪除。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的不斷發展完善為中央和地方政府機關的人才選拔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條件,不斷地為政府各機關各部門注入新鮮的血液,對國家行政效能的提高和廉政工作的進行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2.2 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現存缺陷
雖然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改革現階段已取得了突出成果,但依然存在著不少缺陷,主要體現在報考資格、命題科學性、考官隊伍以及考錄監督等方面。
2.2.1在報考資格條件上,存在歧視現象
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公布了《2011年國家公務員招考中的就業歧視調查報告》,該報告考察了公務員考錄工作中的性別、民族、社會身份、殘疾、政治面貌、年齡、身體特征等就業歧視類型。本文主要從性別、政治面貌、年齡以及筆者認識到的地域、學歷等五個方面加以說明。
①在性別上,大多數崗位和職位都更傾向于招錄男性,侵犯了婦女的勞動權和平等就業權;
②在政治面貌上,無論是否必要,很多地區都要求報考公務員必須是中國共產黨黨員,這有悖于經常強調的“黨政分開”原則,實際上是于法不合的規定;
③在年齡上,雖然《公務員法》并未規定年齡上限,但不少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招錄公務員時都要求年齡為35周歲以下甚至更低,呈現出愈演愈烈的低齡化趨勢。普遍低齡化雖然有助于增強政府部門的活力,但年輕人的工作經驗不足,不利于政府部門的高效行政;
④在地域上,雖然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地域限制逐漸被打破,但腐朽的地域觀念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具體體現為戶籍限制,很多地方政府只招錄本地人,地方保護主義盛行,不利于高效吸收人才;
⑤在學歷上,公務員報考的學歷要求理論上最低為大專學歷,但實際操作中無論該職位是否需要,相關部門都更傾向于招錄碩士及以上學歷的人員,無疑加劇了相對低學歷人群的歧視,增加了競爭壓力和失業可能。
2.2.2公務員考試的命題科學性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公務員考試均采取通過筆試和面試兩個環節進行考察的形式。筆試包括行政能力測試和申論兩個部分,前者題型為選擇題;后者題型為寫作題。面試則主要通過試題考察考生解決實際問題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可以看到,無論是筆試還是面試,無論考生報考的是法院還是檢察院…目前我國都采取的是同樣的標準和考察形式。同一標準選拔的是通用型人才,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有助于政府行政效能提高的,是各個領域的專業型人才。
2.2.3考官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
考官隊伍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考官個人素養和考官隊伍風氣不佳,受賄現象時有發生;二考官能力不足,考官主要由組織人事部門的官員與高校、行政學院和科研所的專業技術人員兩部分組成。前者具有一定的干部選拔與任用經驗,但缺乏專業的理論知識,后者對專業的理論知識具有深入的研究,但實際選拔與任用干部的經驗不足。
2.2.4考錄過程中的監督機制不健全
目前我國公務員考錄過程中還存在著大量的信息不公開、不透明現象,嚴重侵犯了考生及社會各界的知情權;裙帶之風依然存留,人情關系導致大量的腐敗;經濟利益的驅動使得公務員考錄過程中的收賄受賄現象頻發……這些違法違規操作嚴重侵害了其他守法守規考生的合法權益,而導致這些現象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監督機制的不健全。
3.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的完善
其一,取消公務員報考資格上的一切不合理限制,真正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具體而言,要做到堅持男女平等的原則,保護婦女的合法勞動權和平等就業權;除了黨委部門和極少數特殊部門之外,其它部門應取消中共黨員這一政治面貌限制;適度擴寬年齡限制,不盲目追求公務員隊伍的低齡化和年輕化;要面向全社會招錄公務員,打破地域限制,廣招賢才,為我所用;針對不同的職位、職務需要提出不同的學歷要求,不盲目追求高學歷人才,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人力資源。總之,一切應以德才兼備為選拔任用的標準。
其二,命題要分級分類,不宜采用通用性試題。以英國、日本為例,在英國,公務員分為行政級、執行級、文書級、助理文書級四個級別,在日本則分為上、中、下三級,不同職類、職級的報考資格及采取的考試內容與方法均有差異。[7]國外這一先進的制度設計對于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中的命題設計與考試方法具有良好的借鑒作用。
其三,進一步完善考官隊伍,提高考官隊伍的素養和能力。一方面要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以約束公務員招考中的收賄受賄之風、裙帶之風等不正的風氣,任用思想道德覺悟高的考官,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考官隊伍的能力建設,考官的組成應多元化,既要包括高級公務員、人事官員,又要包括心理學家、私營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等,并要對考官進行相應的培訓。[8]
其四,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監督機制的建立健全要以法律為保障,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要加強上級有關部門對公務員考錄過程的監督,要把公務員考錄過程及時準確地上報給上級部門,讓上級部門隨時了解到公務員考錄的進展情況;二是招考機構本身要加強內部監督,完善監督體制,設置內部監督小組對公務員考錄進行實時監督;三是要加強社會和輿論的監督,把公務員招考信息公開化、透明化,在陽光下招考,自覺主動地接受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保障考生和社會各界的知情權、監督權。
4.總結
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對人才的選拔與任用關系著國家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又涉及了社會各階層的直接或間接利益,因此它的改革與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故而我們需要不斷地認識與研究現實的問題并不斷思考改進的方式以促進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的進一步發展完善。
參考文獻
[1]張鳴.中國政治制度史導論(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劉厚金.中外公務員制度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徐丹丹. 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的缺陷與完善——以西方公務員錄用制度為鑒[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3.
[4]韓樂悟.公務員招考存歧視,制度性歧視成就業公平障礙[N].法制日報,2011—11—21.
[5]王沁丹. 中國公務員錄用存在的問題分析[J].政治研究,2013,(5).
[6]劉棟. 論中國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的創新[J].管理前沿,2010,(3).
[7]任文碩,梁玉萍. 公務員考錄制度的現狀及趨勢[J]. 本刊策劃,2012,(12).
[8]景亭,張慧卿. 古代科舉選才與國家公務員錄用制度創新[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4).
作者簡介
陳宇(1994-),男,四川德陽,本科,研究方向:政治學理論,四川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