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云
(無為縣衛計委,安徽 蕪湖 238300)
?
關于對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思考
謝曉云
(無為縣衛計委,安徽 蕪湖 238300)
摘要: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我國將在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一時間,朋友圈都被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信息刷屏了。網上各種關于二胎的段子、視頻比比皆是,好不熱鬧……但是,面對這樣的狂熱現狀,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全面二孩放開后,社會的各個層面將都會面臨的考驗,如何應對這一切,促進社會更和諧的發展。人們發出了同樣的聲音:生育二孩,你們準備好了嗎?
關鍵詞:二孩政策;背景;主要問題;怎么做
我國執行了30多年的計劃生育這項基本國策,終于由一孩半政策、單獨二孩政策、過渡到今天的全面放開二孩政策,這其中的變化,我覺得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1.人口的增長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總和的生育率已經偏低的背景使然。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全面推行計劃生育以來,我國人口過快增長勢頭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971年的23.3‰下降到2014年的5.21‰。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認為,中國目前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4,遠低于更替水平2.1,已經非常接近國際上公認的1.3的“低生育陷阱”。所以我國生育率太低,帶來勞動人口減少、人口老齡化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影響我國未來發展的嚴重隱患,全面放開二孩政策顯得十分緊迫,所以放開二孩政策成為了必然。
2.促進家庭的幸福與社會和諧,滿足群眾意愿的需要的客觀要求。
據國家衛計委的調查,我國20-44歲已婚人群平均理想子女數是1.93個,農村是2.1個左右,城鎮是1.8個左右。絕大多數的人都希望有兒有女。實施全面二孩政策,能夠滿足絕大多數群眾的生育意愿。從長期看,政策調整后,家庭規模有所擴大,有利于構建穩定的親緣關系網絡,增強家庭的代際支持、養老照料功能,促進家庭發展和社會的和諧,滿足多數人生育二孩的愿望。
3.是優化人口結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迫切需要。
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結構,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據預測,實施全面兩孩政策,2050年可增加3000多萬勞動力,勞動力年齡結構有所改善;另外據聯合國統計,到本世紀中期,中國將有近5億人口超過60歲,而這個數字將超過美國人口總數。所以二孩政策放開后,據預測,到2050年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重,與不調整政策相比降低2個百分點,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人口老齡化進程。
4.是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經濟更快更穩定的增長的需要。
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短期看,將直接帶動住房、教育、健康、家政及日用品等方面的消費需求,刺激擴大相關領域投資,增加就業。長期看,對經濟增長的正效應更為顯著。雖然近期會略微推高人口撫養比,但是新增人口進入勞動年齡后,將降低人口撫養比,使經濟潛在增長率提高約0.5個百分點。政策落地以后,我們預測到2020年總人口是14.3億,還不到14.5億,所以說政策調整后,對資源環境壓力略有增加,但不影響國家既定資源環境戰略目標的實現,將會促進經濟更快的增長。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許多實際的問題還需要我們去面對:
1.生還是不生是個問題。
無論是對70后,還是80后,這次全面放開二孩,幾乎是最后不可多得的機會了,如果再等幾年,無論是身體,還是精力,只會越來越不適合生了。所以這個時候就會更加糾結,生還是不生,還真是個問題。
2.生育風險問題是關鍵。
根據國家衛計委的統計,現階段全國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條件的夫婦大約有9000多萬對,其中60%育齡婦女超過35歲,40歲上下的各占一半,這主要是指70后的人群,有不少女人已經超過40歲或是將近40歲,這些人如果生育二孩,將面臨很大的風險,而且還不只是高齡產婦的風險,高齡產婦生下的孩子有沒有缺陷,也是個大問題。所以如何減少生育風險,實現優生優育,尤為關鍵。政策出臺了,現有的產科資源還有孕產婦宣傳教育、免費孕檢、母嬰阻斷及急救網絡建設等是否也能跟上?我想也是許多二胎人群關心的問題之一。
3.教育住房成為頭疼的問題。
對于教育,除了要花不少錢之外,孩子大了,要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因為誰都知道小孩教育是個大問題,必須要考慮就近入學,讀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所以,適應這方面的需求尤為重要。還有房子問題,本身住房條件已經不適應,還有為了孩子的教育,最好住學區房,如果準備生小孩,不僅是要讀個好學校,還得離學校近一些,方便一些。所以想要生孩子的,房子問題也是恐怕得要考慮的問題第一。住房和教育這也是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是個沉重的經濟負擔,一個家庭能否承受?未來國家對于這方面的需求又能否滿足呢?這也是個問題。
4.個人事業、生活要如何協調發展。
對于70后、80后來說,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恐怕都是事業的關鍵或高峰期,生孩子之后會不會就此放棄事業,或者說是對事業有影響,甚至打亂個人的事業規劃,也不得不考慮,這是個問題。孩子生出來以后,由誰來帶小孩,對于上班族來說確實也是個問題。
據上所述,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才是我們社會各階層、各部門需要關注的。
根據上述存在的實際,為確?!叭娑ⅰ闭叩挠行嵤?,當務之急,是加快制定落實“全面二孩”政策,盡快修訂相關法律,并出臺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
1.及時啟動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修改、宣傳和解釋工作,有效化解“全面二孩”政策的法律困境與難題。
全面總結“單獨二孩”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好做法與好經驗,搞好宣傳,著力解決符合條件的家庭想生不敢生以及猶豫要不要生等問題。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大力引入社會力量,著力加強生殖健康、婦幼保健、婦女就業、生育保險、托兒托管等方面的公共服務供給,切實讓符合條件的家庭想生、敢生、能生,確?!叭娑ⅰ鄙孟?、生得好、養得起、放心生。
2.發揮社會關懷的作用,積極關注高齡產婦的需求。
“全面二孩”政策路線圖已定,這對以往不符合生育條件的家庭而言是最大利好。接下來,衛生計生部門應緊緊圍繞“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實,積極關注高齡婦女的訴求,做好有意愿生育婦女的政策宣傳、心理輔導和技術咨詢等工作,面對新政策帶來的孕產婦數量增多,高齡、高危產婦增多等趨勢,衛計委也將做好應對措施,積極做好產科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還要增加跟生育相關的公共服務,兒科、產科、婦產科醫院等醫療資源的投入和配置。讓那些有生育意愿的高齡婦女順利地把二孩生下來,盡可能地為更多符合條件的家庭嘗到“全面二孩”政策的甜頭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在對待婦女的待遇上,企事業單位不應該對于生育二孩的婦女歧視,在工資、獎勵、包括職業競爭方面都應當是平等的?!?/p>
3.應該努力搞好生育二孩的公共服務供給。
完善社會服務機制,在增加跟生育相關的公共服務,兒科、產科、婦產科醫院等醫療資源的投入和配置同時,要大力發展兒童照料的社會服務。要增加教育資源的投入,優化教育資源的分布,這樣可以減輕家庭的負擔。還要解決幼兒入園難、學區房的狀態不合理這種現狀,打破阻礙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利益結構。將加強生殖健康、婦幼健康、托兒所幼兒園等公共服務的供給作為未來社會服務的主攻方向。
4.應該積極完善計劃生育家庭的幫扶政策,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一是加大工作力度,立足失獨家庭的物質與心理需求,對失獨家庭給予更多關愛,切實解決失獨家庭的后顧之憂。二是繼續堅持和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對曾經積極響應計劃生育政策的獨生子女父母,繼續給予優待。三是從獎勵扶助政策上,應當關注計劃生育特殊困難的家庭,在扶助資金的兌現上實行動態增長機制,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這是站在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的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的重大舉措。如何平穩實現這一舉措,讓全面二孩政策落地生花,是全社會都要思考的問題,讓中國生育政策的調整順民心,得民意,把好事辦好才是我們面臨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2015.10.29。
[2]《經濟藍皮書: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中國社會科學院等資料。

中圖分類號:C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