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
我國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困境與對策
◎張凱
我國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困境是因為我國經濟發展不均衡,加快農村區域發展、盡快縮短城鄉差距對于我國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涵義。現在農村區域的經濟發展也面臨著很多問題,本文將對如何擺脫區域經濟發展的困境進行論述,并且提出相應的對策,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區域經濟發展在地理學科中的概念是:一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和內部因素相互作用產生的生產綜合體,區域經濟可以反映出來不同區域經濟體的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綜合狀況。農村區域經濟具有一定的特性,因為農村經濟發展是依靠不同的特色開展起來的,農村經濟發展主要還是依靠第一產業的發展,這就造成了城市和農村之間經濟發展的差異發展。
農村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我國幅員遼闊,有東北地區、華北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每個地區有著不同的經濟發展方向和不同的歷史起源,東北的老工業基地、東南沿海的經濟特區等,這些區域經濟發展不盡相同也呈現出來不平衡的狀態。農村經濟發展主要還是第一產業,每個地區的地形都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產業也會不同。
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方向。現在農村依靠的資源條件不同,發展起來的形式和規模各地也是不同的。一般主要有三個方向:第一點是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依靠第一產業發展,這是我國大多數農村的發展現狀;第二點是城市和鄉村結合發展,一般在城鄉結合部發展經濟;第三點是農村的工業化和城鎮化,一般都是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的地區,還有一些農村采用的是前面是商店,后面是工坊的這種生產方式,呈現出生產多樣性。
統一發展區域不均衡。現在我國不管是發達的區域還是不太富裕的農村,即使是在一個區域內都是有著明顯差異的,地理位置、氣候、地形以及社會發展狀況都是有著密切聯系的,這些都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因素,即使是在一個鄉鎮也是有著不同的村落,也會有“東家村富西邊村窮”的情況,也是現在區域發展的一個普遍性的因素。
經濟改革在深入,我國農村發展都面臨如何轉型的發展問題,面臨著嚴峻的問題,要解放生產力還要不斷解決農村中剩余勞動力,這就需要扶持農村區域發展,消除障礙因素。
農村區域經濟發展規模較小。農業的經濟總量比較低,一般都是依靠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大多數農民還是依靠第一產業生存,作為主要的經濟來源,農民普遍的收入水平比較低。但是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的不是很均衡,經濟發達的政策都是在城市中,少數農村比較發達也是因為地理位置比較優越,人口素質比較高,受教育程度比較高。我國大多數的貧困人口都是集中在農村,農村經濟發展比較不均衡,大多數人收入非常低,我國農村經濟收入偏低也都是因為沒有太多的政策扶持。
農業經營產業結構調整難度比較大。農業經營中,實現產業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但是現在在中國農村產業規模還沒有形成一定的模式,并且效率很低,也沒有一定的標準化和專業化的特征。并且第一產業發展非常緩慢,我國很多農業生產也沒有實現機械化。比如水稻還是要依靠人力進行插秧等,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同第一產業的聯系非常少,和其他脫節的厲害,同時加上農業占據的比例也比較小,發展起來也更緩慢。農業生產還會受到天氣條件、勞動力和生產作物成本的制約,一般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比較困難,實現機械化任重而道遠。
地方財政不扶持。現在許多政府人員為了迅速提高經濟水平會將資金和好的政策主要傾斜到那些收益比較快的產業中,比如第三產業等。農業經濟是一個見效比較慢,投資回收率比較低、時間也比較長的一個投資項目,并且風險比較高。農業生產受到的限制也很多,所以就導致資金流入比較少。現在的農民因為自身收入比較少,在投資上面都會比較謹慎,因此農村的經濟發展缺少資金作為后盾,就很難發展壯大,所以這也讓農村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態加劇了。
我國農村地區比較大,每個地方鄉鎮政府的壓力也比較大,在響應國家的號召后還要根據當地的情況因地制宜的尋求發展。通過發展特色經濟,建設基礎設施讓農村經濟可以健康發展。
堅持城鄉一起發展,建設新農村經濟。我國的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發展起來就可以起到輻射作用,帶動周圍的農村一起發展起來。加快農村的城鎮化發展,把土地合理錄用,讓居民可以集中居住,我國一直堅持可持續發展。讓規劃局進行統一規劃生態環境建設,經濟發展的合理位置,在建設工業或者制造業的時候不能污染環境,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做到生態和經濟發展兩不誤。
制定合理的發展計劃,調整農村的產業結構。政府要積極進行調查和研究農村的狀況,制定一個合理的發展計劃,讓項目可以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吸引更多的外資進駐,發展當地的經濟產業支柱,制造更多工作機會,鼓勵農民自主創業,解決農村的多余生產力。可以發展生態農業,發展觀光農業,讓現代農業起到既可以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還能讓農民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同時還給大家創造了美好的生活環境,讓綠色農業走得越來越遠、越來越健康。
地方政府扶持,開發新資源。地方政府要發掘當地隱藏的潛力,建設新的經濟產業。可以利用當地的自然風景、森林資源或者歷史文化資源來積極發展旅游業,讓這些資源提升本區的影響力,這樣可以吸引更多外資投入,加快當地經濟建設的發展,不斷讓農村區域經濟壯大。建立物流中心,讓農村的農業產品可以輸送到外地,加快貿易流通的速度,提高農民第一產業的收入。
要想實現農村區域經濟發展,一定要遵循農村區域發展的特點,在這基礎上加以扶持,加上政府的政策和資金予以支持,引導農民進行投資和創業,讓農村經濟發展更持久、更穩定。
(作者單位:青島中魯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