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曼
?
因素分析法在社會保險基金中的應用
◎李小曼
本文主要利用因素分析法對社會保險基金的收入和支出進行分析,進一步分析社會保險基金各個組成部分的變動情況和和發展趨勢,從而了解出我國社會保險基金運作的現狀。
社會保障基金是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為實施社會保障制度而建立起來、??顚S玫馁Y金。社會保障基金一般按不同的項目分別建立,如社會保險基金、社會救濟基金、社會福利基金等。其中,社會保險基金是社會保險基金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2013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首次列入預算報告,接受我國最高權力機關監督。2013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按險種分別編制,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生育保險基金等社會保險基金。
目前,我國社會保險基金分為養老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醫療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和生育保險基金等。2011年城鎮五項社會保險總收入、總支出和累計結余規模分別達到2.4萬億元、1.81萬億元和2.9萬億元,分別比2001年增長6.7倍、5.5倍和16.8倍。
分析社會保險基金運行有多種方法,其中因素分析法是通過研究一個變量是由哪些或哪個因素決定的,從而探明研究現象的主要影響因素,為決策提供依據。因素分析法的最大功用,就是運用數學方法對可觀測的事物在發展中所表現出的外部特征和聯系進行去偽存真的處理,從而得出客觀事物普遍本質的概括。
靜態因素分析法。靜態因素分析方法的含義是利用恒等式,研究各個因素數值在因變量數值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在這里加法公式可表示為:D=∑Ai)。以社?;馂槔?,社會保險基金年收入=養老保險基金年收入+醫療保險基金年收入+失業保險基金年收入+工傷保險基金年收入+生育保險基金年收入。
動態因素分析法。除靜太因素分析法外,動態因素分析法也在分析社會保險基金的構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動態因素分析法主要表現為增量公式,研究各個因素數值變動對因變量數值變動的影響程度,進而分析各個因素的地位和重要程度。比如: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增加量=養老保險收入增加量+醫療保險基金收入增加量+失業保險基金收入增加量+工傷保險基金收入增加量+生育保險基金收入增加量。
具體來說,乘法公式的計算方式是:D=A1A2A3
兩邊對時間t微分,得到:
dD/dt=A2·A3·dA1/dt+A1·A3·dA2/ dt+A1·A2·dA3/dt
令dt=1,并記dD=△D,且兩邊同除以D,有:
△D/D=△A1/A1+△A2/A2+△A3/A3
各個因素的作用程度:Ai的作用程度(即△Ai/Ai/(△D/D))
以養老保險收入的計算為例,養老保險金年支出=領取養老金的人數×平均每人養老金額。在1993~2003年的10年間,我國社會保險基金年收入增加了4356.8億元,其中,養老保險基金年收入增加了3176.5億元,占總收入的70%,失業和醫療保險基金分別占總收入總額的10%和20%。
統計指數因素分析法。除了靜態因素分析法和動態因素分析法外,統計指數因素分析法也是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例如,《中國社會保障》雜志2005年第七期刊發了鐘振強、宋丹兵的一篇文章,題目是“降低基本養老保險經濟成本的路徑選擇”,測算了我國退休人口數、退休人口人均基本養老保險金和GDP三個因素分別對基本養老保險經濟成本的影響,并根據計算結果,提出了防止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經濟成本過高的可能路徑。文章用基本養老金總額占GDP的比重衡量最基本養老保險的經濟成本,則有:
V=r·p(1/GDP)
其中,V=基本養老保險經濟成本;r=退休人口數;p=退休人口人均基本養老金;GDP=國內生產總值
作者使用統計學上的連環替代法,計算了我國1994年~2003年各因素對基本養老保險經濟成本的影響。計算方法是:(下標1代表報告期,下標0代表基期)
V的變化量:V1-V0
r對V變化量的影響:(r1-r0)·p0·(1/GDP0)
p對V變化量的影響:r1·(p1-p0)·(1/GDP0)
GDP對V變化量的影響:r1·p1·(1/GDP1-1/GDP0)
計算結果如下:
r、p、GDP變動對V變動的影響程度 單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2012年數據統計年鑒)
根據上表數據,總體上來看,從1994~2003年,養老金經濟成本一直是提高的,原因主要是養老金的增長速度高于GDP的增長速度。
綜上所述,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運作對于一個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乃至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壓力巨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社會保險基金如何在保證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增值一直以來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利用靜態因素分析法、動態因素分析法和統計指數因素分析法可以對不同的數據進行分析,進而推斷出社會保險基金運作的方向和趨勢。
(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