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上,結構改革成為核心議題,而經濟結構調整的路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多次提及,也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今年的報告中,這個詞共出現了5次。
如同中國任何一項重大的改革一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會面臨很多現實的阻隔,集團制度慣性是其中之一,它表現在地方政府的政績訴求,國有企業的壟斷依賴,以及很難在短期內調整到位的獎懲制度。
只有調動地方政府、企業以及其他相關主體的積極性,這場需要從思維方式到制度設計上大動干戈的改革才可能取得成功,中國經濟才可能闖過這個關口,再創輝煌。
這一期的兩會專題,我們采訪了與這場改革相關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他們或者是改革的決策者,或者是建言人,或者是心情各異的執行者。他們的表現決定了這場改革的力度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