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騁
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能以分數為中心。在課堂教學中,要建立融洽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愉悅的創新氛圍,構建和諧、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同時,挖掘學生潛能,培養觀察力和想象力,增強創新意識。
關鍵詞:創新思維;創新人才培養;教學環境;師生關系;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0;C961;G71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4-0038-02
培養當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創造力,是時代提出的要求。楊振寧教授在談到中國教育與美國教育的對比時,說過這樣一些話:中國教育給了我嚴謹,美國教育給了我創新。……我國基礎教育比美國好很多,但本科教育差不多,而研究生教育卻比美國弱。越往上我們就越弱,原因是創新能力不夠。因此,國家要發展,民族要復興,必須要創新,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是當今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能以分數為中心
所謂創新,從理論上講是憑借創造性思維與創造性想象產生的具有社會價值的產物,包括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新發明、新技術等新生事物;從唯物辯證法角度看,創新是發展,是推動事物前進的運動,是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創新意識是使人產生創新的欲望,是推崇創新、追求創新和以創新為榮的價值意識,是善于發現并提出新問題的強烈意識,也是自覺、主動和積極進取的開拓精神意識。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各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是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不管是工業、農業,還是教育、文化等,都需要創新。所以,國際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是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因此,創新人才培養是國際競爭的重要內容。在一些地區,學習成績有時可能是衡量教師教學能力的量化的首要剛性指標,是衡量學生能力的首要標準。初中升高中主要以考試分數來選擇學校,高中考大學主要以考試分數來決定是否錄取。在職業學校,以文化課、專業課考試的合格率和平均分量化考核教師教學業績。學生的評先評優中,考試分數是重要指標,學習成績似乎成了教學的全部,學習成績也似乎決定了學生的命運。這一切迫使教師疲于奔命,研究教法,一切圍繞著怎樣提高學習成績為中心。學生為了自己的命運,只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埋頭攻讀,學習占據幾乎全部的時間,學習之外的興趣愛好只能是一種奢望,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局限于課本,創新意識的培養受到了極大的抑制。下面一件事情正是以上的鮮明寫照:有位政治教師,要求每個學生都把整本書全部背下來,甚至默寫,甚至包括標點符號,其學生的成績在統考中遠高于其他班級的學生。其本人為此獲得了榮譽,家長也高興,但卻苦了學生。反思之余,我們培養了什么?我們培養了考試機器,而創新意識卻在此顯得蒼白無力。蘇霍姆林斯基說:“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沒一切的活動領域……如果教師和學校輿論唯一地根據分數來給一個人做出好的或壞的結論,那么他就不會努力去當一個好人……如果人的精神生活僅僅被局限在這個領域,也就是說他只能在掌握知識上、分數上表現自己,那么就會有失敗和困難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變成一種痛苦。”楊東平教授調查了1300個美國的百萬富翁,問:是什么因素使你成為百萬富翁的?他們基本結論是和上名校沒有關系,和在校的成績也沒有關系,唯一有關系的是他的敬業精神和與人共處的能力及創造能力。我在職業學校已任教三年,畢業生送走兩屆。留心觀察我校前幾屆學生就業情況,小有成就的畢業生不少,但真正在校所謂學習認真學業成績好的學生比例卻不到八分之一,而比例較大的卻是思維活躍、不拘于書本學習的頑皮學生。事實證明,人的社會成就的大小與人的創新能力有很大關系,而創新能力的大小與學習成績的好壞并無直接的關系,相反,思維活躍而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創新能力可能更強。所以,學校不能以學習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更不能以成績的提高為主要內容。
二、構建和諧、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
(1)構建融洽平等的師生關系。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有效的教學必須以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基礎,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而且可以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傳統的師生關系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教的知識都是對的,學生不能提出異議,即強調所謂的師道尊嚴。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需要去思考知識的對與錯,于是思維上自然地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當然創新意識無從談起。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師生關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必要構建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使教與學的關系向相互學習的關系過渡。教師不應先知先覺左右學生的思維,學生可以對老師的知識提出質疑;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象,鼓勵學生的創新,教師只是引導者和建議者。要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的角色要進行一定的轉換,即由知識的傳授者向知識的獲取者轉換,這樣,教與學的關系轉化成相互學習的關系,在相互學習的氛圍中進行思考、展開討論。我覺得,教一門自己未學過的課程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激情,因為教師本身就是一個學習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要輕易下結論,可與學生討論得到結論,最好通過討論讓學生自己下結論。課堂中教師可有意制造錯誤,讓學生“幫助”糾正錯誤;可有意使自己陷入困境,讓學生“幫助”擺脫困境;在知識的運用中,教師可大膽嘗試開放式教學方式,設計答案不定的題型或應用范圍廣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隨意思考查證,鼓勵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大膽創作,對有創意的思路或創作要大加鼓勵,并根據具體情況及時地給予引導。通過師生相互學習的互動形式,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油然地激發創新欲望,激活創新潛能。
(2)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愉悅的創新氛圍。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如果在某領域沒有興趣,學生就很難做到在該領域去思考,去質疑,去嘗試,更難產生新的東西。有興趣才能自覺地去思考,去探討,去想象,去創新。市場營銷專業是一門實用性很強但又很抽象的專業,若稍加留意,在實際生活中能找到很多其應用的實例。如果把這些插入教學之中,將會使我們的課堂變得生機勃勃。以下是我教學中偶然的一個嘗試,卻得到了一個意外的效果。在講到“市場營銷學”中人員推銷這一節時,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思路,嘗試了另一種教學方法。上課前準備了兩個道具:康師傅方便面和農夫山泉礦泉水。上課了,學生看到我的道具很意外。我徑直走到講臺下,微笑地說:“今天我們不講課,你們向我推銷這兩件商品,思考如何說服我把它們買下來。”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寫推銷詞。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了,興致很高,學習的激情迅速高漲,發現專業知識的運用就在身邊。接下來我沒有講課,讓學生看教材相關內容;20分鐘后,我再解釋人員推銷的含義、內容、步驟等。學生討論氣氛很活躍,效果很好,原本難以理解的知識很多學生竟做到無師自通。課后,讓學生自己準備一個身邊的物品寫推銷詞。由此看到了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創新欲望,更找到了激發學生這種能力和欲望的一條途徑。
三、結束語
創新是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興衰成敗的重大課題。今天的學生是祖國的明天,今天學生的創新能力直接影響到國家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實現。教師要堅信每個學生,無論是優生還是后進生都具有創新能力,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教師認真摸索,積極探索,創新無處不在。只要教師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改變觀念,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灌輸創新的教育理念,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相信創新思維將會在學生的身上得到激發,創新能力將會在學生的身上得到升華。
參考文獻:
[1]李政洋.中職學生創新能力開發途徑的研究[J].職業,2011(17).
[2]徐涵.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01).
[3]顏惠庚,李弘,李耀中.論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1(32).
[4]劉彭芝,周建華,張建林.整體構建大中小學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研究,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