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憲英
摘 要: 品德修養是教師形象的關鍵。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師德,具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具有對學生博大的愛。只有這樣,才能帶出有理想、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學生群體,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與敬重,才能被學生接受。
關鍵詞: 語文教師 愛心 高尚品質 優雅行為 淵博知識
“做學生喜愛的老師”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教師的人格魅力將促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我們必須重視教師個人魅力的提升。
一、教師應言行一致,用愛心影響學生,對每一個學生負責
教育學生不是演戲,絕不能搞“兩重人格”。只有真正發自內心地、表里如一地、言行統一地管理學生,才能在學生身上產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們的共鳴和仿效。可見,我們平時不能一味搞師道尊嚴,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而應“蹲下來看學生”,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把學生當成知己,對他們充分信任,學生才會把心里話告訴我們,才會向我們傾吐心中的沉悶和不快。
教師熱心、關懷、幫助學生,多跟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使學生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融洽,教師的和藹、坦誠,將更有利于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對老師偏待后進生過多照顧優秀生頗有微詞,并導致對老師有意見,甚至逆反。“愛生”是“尊師”的前提,“熱愛學生”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培養的高尚道德情感,這不僅包括那些優秀的學生,更包括那些有缺點、有毛病、成績暫時落后需要關懷、需要幫助的學生。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天才”,每一個學生都是家庭的希望,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國家棟梁之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要承擔起這一責任,就必須有一顆熱愛學生的誠心和耐心。教師處事應公正無私,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應該寬容,以尊重、理解、信任喚醒和激勵學生,把欣賞的目光投向每一個孩子,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愛是互相的,學生在理解了老師的愛之后,也會以愛回報教師。他們回報的方式就是盡量少讓老師為他們操心,學生對老師提出的要求會自覺地、積極地做好。這樣,學生原來被動地由教師管理教育而變為自我管理教育,而且會表現得相當主動積極,無形中教學管理就減輕了很多阻力,而尋找了無數個教學助手。
二、教師要以高尚的品質陶冶學生的情操
品德修養是教師形象的關鍵。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師德,具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具有對學生博大的愛。只有這樣,才能帶出有理想、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學生群體,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與敬重,才能被學生接受。我們要用健全的人格素質和良知影響學生,關心學生,教孩子三年就要對孩子的一生負責。
學生對教師特有的期望和信賴,往往使他們在觀察教師時,產生放大效應。教師的一種小小善舉,會使他們感到無比欣喜;教師的一點小小瑕癖,則會使他們產生巨大的失望。我們必須對自己的人格修養提出嚴格的要求。教師具備大公無私、誠實守信、和藹謙遜、勤奮敬業、團結協作等品質,讓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接觸中,受到感染和啟示,對學生一生的成長都將產生極大影響。尤其是現在在一個班集體中,大多數學生個性都特別突出,這種突出的個性,多是自我意識太強、專橫獨斷的表現,需要教師以成熟的道德品質去中和、去協調、去感染。這種影響產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它會讓學生心中形成道德價值觀念和道德價值判斷,從而“不戰而屈學生之兵”。
三、教師要以優雅的行為影響學生的習慣
優雅的言談舉止是一個人氣質美的表現,也可以說是內在美的外化,教師應在這方面努力嚴格要求和完善自己。因為身教重于言教,教師文明的舉止、得體的服飾、健康明朗的氣魄都會對學生心靈產生直接的影響,是教師的人格魅力所在。
一些學生在坐、立、行、課前準備、衛生習慣等方面做得很差,許多教師天天強調,但就是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有些教師在這些方面就不太注意,常有粉筆頭亂扔、隨地吐痰、寫字潦草、上課兩手叉腰、手機隨叫隨接、言語不檢點、辦公室宿舍衛生一團糟等不良習慣,給學生造成了負面的消極影響。相反,一個著裝大方優雅、言談風趣、表情豐富、舉止得體的教師往往給予學生“美”的感受,使不少學生產生“偶像感”,不自覺地接受教師的行為習慣,從而改變不良的行為習慣,并能從中認識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什么是應當做的、什么是不應當做的。所以,教師從儀表、舉止、語言、禮貌禮儀等諸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好榜樣,對學生最具說服力和感染力,可以有力推動學生在人格塑造中由“知”向“行”轉變,無形中增強教師的教育力、架馭課堂的能力。
四、教師應以淵博的知識激發學生的進取心
教師的愛心、行為美無疑會促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但當你的“道”不夠“精”、不夠“深”的時候,不能以一桶水澆灌無數花朵的時候,學生勢必會對你產生懷疑,勢必會影響學習積極性,產生對老師的不信任感。因此,教師應努力提高業務水平,注意“教學相長”,達到“學高為師”的水平,這本身就是對學生成才的示范。教師淵博的知識的涵義不僅是書本知識,還包含能引導學生輕松愉悅地接受新知識,找到學習的樂趣和學習的方法,培養鉆研精神的高超的教育教學技能。
個人魅力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環節,這種魅力首先表現在對所學內容有非常透徹的把握,且博覽群書、觸類旁通,這都需要淵博的知識做前提。聽同行老師在講作文做法時,常說作文講究鳳頭、豬肚、豹尾,也就是說開頭要漂亮引人入勝,下筆就要吸引人,中段要豐滿充實,結尾要簡潔有力,試想如果每一節課設計都做到鳳頭、豬肚、豹尾,如果老師在課堂上都能引導得跌宕起伏、幽默風趣,那么,怎么會不吸引學生,學生怎會不積極參與、認真參與?反之,如果備課不精、不細,作業批改不認真,則會給學生留下極壞的印象,學生會懷疑我們的責任心,從而懷疑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那將是教育力的巨大損失。
總之,教師要以獨特的個人魅力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打造學生的行為,使他們不僅學到科學文化知識,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學生因敬其師而信其道,這是教師對學生最大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