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若飛
在實施新課改的情況下,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凸顯出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結合現代教學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轉變學生的學習模式與主觀思想。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加強對有效教學的研究,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教學策略提出以下建議,以期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1.重視自我反思,增強自主學習
高中數學概括性強,題目靈活多變,只靠課上聽懂是不夠的,需要課后進行認真消化,認真總結歸納。這就要求學生應具備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總結的能力,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時機積極培養。在單元結束時,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章節小結,剛開始時可以先幫學生建立知識框架,讓學生進行知識整理。在解題后,積極引導學生反思,思解題思路和步驟,思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思解題方法和解題規律的總結。由此培養學生善于進行自我反思的習慣,擴大知識和方法的應用范圍,提高學習效率。
2.高三復習要讓學生反思
著名數學家波利亞指出:“數學問題的解決僅僅只是一半,而更重要的是解題之后的回顧與反思。”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特爾認為:“反思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和動力。”在高三數學復習中,教師尤其要落實好學生的反思。對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的問題,可反思解題的關鍵是什么?怎樣突破?還有不同解法嗎?能否進行變式、引申、舉一反三?哪個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最好解法?也可以小結解題中運用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對于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通過老師的講解或與同學交流,可反思哪個知識沒有掌握?哪個方法沒有用好?哪個步驟出現錯誤?哪些錯誤需要防范和克服?
3.精講基礎,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突破點
通過對數學問題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思維,審題是起點。審題要求學生能夠看懂題目,分析清楚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并能聯系學過的知識點,因而相應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掌握就成為思維培養的基礎。如果不能準確地把握基礎知識與方法,思維培養便無從談起。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所謂基礎知識包括公理、定理、公式,以及一些主要的推論等。而基本方法包括兩大類,一是解題方法,如配方法、反證法、綜合分析法、換元法、類比法等;二是思想方法,如函數思想、方程思想之類,對于涉及變量問題的題目,需要學生運用函數思想進行思考,而對于涉及等量問題的題目,則要求學生具有方程思想。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都是數學課堂的基本教學內容。這些內容量少,難度小,但很重要,可以通過教師“精講”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培養學生的思維不能輕視基礎知識內容的掌握。沒有內容,思維就淪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失去了根基;但如果只有內容而忽視思維,內容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在改革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合理分配內容和思維在教學中的比重,絕不能矯枉過正。
4.師生全員參與的課堂
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活動必須有一定的動力系統,需要是人類活動的基本動力源泉。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內心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師在教學中把任務、需要、興趣和觀念相互融合,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呼喚他們心靈深處的需要——好奇心、虛榮心、疑問和任務,即呼喚學生表現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和發展的需要。由于每個學生在觀察時抓住問題的特點不同、運用的知識不同,因而同一問題可能得到幾種不同的參與途徑,可使學生認真觀察、多方聯想、恰當轉化,提高數學思維的變通性、參與性。
5.促進多媒體與課堂的融合,提高數學教學實效性
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既需要用多媒體演示深奧的數學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更要在多媒體使用的同時保證教材和教師的教學地位。比如在判斷立體幾何中不同線之間的位置時,學生從平面幾何過渡到立體幾何需要一定的空間思維。此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將立體圖形的各個面旋轉演示出來,這樣學生只需要觀察立體圖形就能快速判斷線段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運用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幾何定義鞏固,幫助學生既能最快地理解幾何知識,又能扎實地掌握理論基礎。高中數學課堂分層教學法以其因材施教的優勢可以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提高,也因此得到了教師的認可。在多媒體教學中,恰當融入分層教學法就能有效解決多媒體使用效率低下的問題。教師要調整心態,認識到多媒體可以輔助課堂分層教學。教師在編排多媒體教材時要從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理解能力出發,將不同難度的數學知識設置不同等級的講解思路和練習題,讓學生親自參與多媒體制作和操作,借以自行調節講解進度,并進行自檢自查。高中數學的深奧和晦澀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是個不小的難題,而高中數學所需的復雜的多媒體制作方式對教師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做到多媒體與高中數學的真正融合,教師必須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教師要跟進信息技術的發展,扎實掌握Photoshop、Sai、MATLAB等畫圖軟件,做到能根據需求完美呈現數學圖形。
6.課堂提問在有疑之處
課堂提問并不在多,而在于精,精在有疑之處。恰當的提問之后應給學生留出充足思考、探究時間,否則,頻頻提問過于的簡單問題會使學生隨聲附和,缺乏思維深度,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提問應簡約而不簡單,抓住學生的心,讓他們都能參與其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如:學習指數函數的概念,當由具體的實例引入指數函數的定義y=ax(a﹥0,a≠1)后,提問:在表達式y=ax中,為什么要規定a﹥0且a≠1?此問題適逢學生的疑問點,形式簡單但內容豐富,涉及分數指數冪的知識及分類討論的思想,具有較大的探索空間。在教師適時點撥下,學生積極探究,明確了數學概念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培養了嚴謹的科學態度,發展了發散思維、推理能力和合作精神。
7.教師恰當表揚
恰當的表揚,不但能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激勵其展現美的自信,而且能對其思想行為產生積極的鼓勵作用。數學課堂上常用的表揚語言有:這個題目你的條件分析得很到位;你真愛動腦筋;你考慮得非常全面;你的想法非常有新意;雖然你的解法是錯的,但是給我們的啟發很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