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娜
摘 要:物理學科的實踐性比較強,實驗是學好物理的關鍵環節。要開展發散型創新實驗,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重視學生對高中物理實驗興趣的培養,彰顯學生在整個物理實驗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多探究,勤動手,多思考。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思索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實踐探索;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3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5-0041-01
指導學生進行物理實驗,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會操作的基本方法并掌握操作的基本技能,通過探索而獲得新知。毋庸置疑,在各地的新課改高考試卷中,物理實驗題占的比例和分值都比較大,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也比以前高了很多。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掌握做好物理實驗的基本技能。
一、開展發散型創新實驗,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傳統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進行實驗。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遵照老師的講解及課本上的程序和步驟開展實驗,沒有自主性,更談不上創新性。在高中物理考試中,實驗題稍微做個改動,學生便無從下手。發散性是創造性思維的根本,發散性思維要求思考問題從多角度出發。主要表現在:當遇到一個問題時,要提供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不能拘泥于一個答案;能夠靈活地選擇定量和變量因素對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找到新的解決方案;思維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產生變化,用心尋找最優答案。如在講解動能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設計能驗證這個動能的實驗項目,在學生難以思索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提示學生使用打點計時器等。這個時候,學生會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出適當的實驗過程。
二、遵循新課程思想和理念,對現行教學方式進行革新
實驗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大舞臺,特別是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實驗,會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實驗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價值。因此,對于老師們來說,要重視實驗在教學中應用,通過不斷探索、勇于實踐,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使教學活動能夠同學生們的實際生活、讀書學習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高實驗能力。(1)重視學生對高中物理實驗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高中物理實驗興趣的培養,第一責任在于高中物理老師,只有老師善于啟發、善于引導,學生才會饒有興趣地同老師的思路同步。因此,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老師要針對高中物理實驗的特點,增強實驗的趣味性和操作性,結合教科書,完成高中物理實驗的教學活動,這對提高學生的興趣很有幫助。(2)彰顯學生在整個物理實驗中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物理實驗的積極性,滿懷熱情地主動參與到整個物理實驗中。需要注意的是,要提前讓學生預習課本實驗的相關內容,然后讓學生親自做實驗,實驗過程中的疑難問題,要讓學生展開討論解決。多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多提供實驗機會,多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提高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三、重視物理實驗配置的靈活改進與大膽創新
做物理實驗必須有物理實驗裝備,物理實驗裝備得不到保障是無法開展物理實驗教學的,更談不上高效地完成物理實驗教學。新課程中物理實驗的內容、形式和設計,同傳統的高中物理課程中的實驗的內容、形式和設計相比,有著明顯的差異。這些差異,是新課程形勢下對高中物理教師提出的新挑戰。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重視物理實驗配置的靈活改進與大膽創新。然而在現實的高中物理實驗的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消極地等著學校或上級配置實驗設備,然后按部就班地開展實驗教學,缺乏對實驗配置的靈活改進與大膽創新。例如,課本中研究平拋運動,描繪運動軌跡,實驗用帶孔的木片確定軌道很不方便,就有學生提出用傾斜板代替帶孔水平板,并在豎直面上貼一張復寫紙,這樣每次小球落到傾斜板上,同時也在豎直面復寫紙上留下了一個點的痕跡,改進后的實驗非常易于操作,誤差也很小。有的同學干脆提出把小鋼球沾上墨水,在紙上會劃過一道弧線,確定軌跡,雖然方便,但由于摩擦力比較大,所以此方法可行性較差,不能采用。在講述“測定重力加速度”實驗原理之前,讓同學們討論在理論上可采用哪些辦法,有的同學提出如下辦法:(1)用測公式h=1/2gt2測加速度測g。(2)用△s=gT2測量。(3)利用單擺的周期公式測g=42l/T2。(4)利用打點計時器g=V2-V1/T測。(5)用g=V22-V12/2h測量等等。如此做法,開拓了學生設計實驗的思路。我們從中選擇(3)作為本次實驗原理,再由學生自己寫出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和設計表格處理數據。以此提高學生自我設計、操作實驗、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必備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在新課改下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高中物理教師應善于通過多種渠道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盡力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猜想、多探究、多創造。
參考文獻:
[1]李雀飛.談高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學[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4(03).
[2]王志芳.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性課堂教學探討[J].物理教學探討,2011(07).
[3]陳桂宏.淺析物理教學中的“度”[J].中學教學參考,2010(02).
[4]朱玉榮.高中物理學習的知識、方法[J].理科考試研究,2014(13).
[5]管建祥.如何落實高中物理新課程三維目標[J].中學物理,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