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怡
摘 要: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巧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創作美術作品,可以讓幼兒感受生活,感受美的體驗,獲得自然的審美情趣。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利用廢舊材料的方式和現實途徑眾多,如:在區域環境布置中,滲透生活化美術活動;在教學中,滲透廢舊材料的美術活動;要善于發現和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讓孩子自主學習,大膽創造。
關鍵詞:幼兒;美術;廢舊;材料;生活
中圖分類號:G610;G61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5-0070-02
美術教育是培養幼兒審美、動手能力的重要活動。現有幼兒美術課堂大多只是畫一幅畫,或創作一些手工作品,這脫離了幼兒的生活實際,沒有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美術教育要結合生活,讓幼兒在生活中體會美,發現美,進而動手創造美。在教學中,可以利用生活廢舊材料作為美術課的材料,這樣不僅做到了變廢為寶,而且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
一、在美術活動中巧用廢舊材料的意義
首先,讓美術活動更環保。傳統美術活動用鉛筆、蠟筆、彩筆及紙張等進行創作,由于幼兒年齡尚小,不懂珍惜,容易造成紙張和畫筆的浪費。而將廢舊材料變廢為寶,變成美術材料,一方面節約了資源,另一方面培養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其次,可培養幼兒的審美趣味。可以利用廢舊材料制作藝術品,例如用紙板做燈具,用塑料瓶做凳子,用報紙做拎包等。利用廢舊材料的美術創作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使幼兒通過自身體驗有直接的感受,可以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通過活動,可以始終引導孩子體會變廢為寶美術創作活動的樂趣,他們會更加愿意參加美術活動和學習。再次,可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廢舊材料的美術創作活動,對幼兒的潛能有一定的開發作用。廢舊材料屬性多樣,形式多樣,幼兒可以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動手能力,通過簡單處理把廢舊物品變成漂亮、有趣的作品,這樣的美術活動能在一定程度上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例如,在活動中可以只提供給幼兒同一類材料,讓他們思考用同一類材料可以創作出什么作品。這在一定程度上可發展幼兒的創造性,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幼兒通過逐漸探索及各種嘗試,會發現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并通過自己的思考可以舉一反三,創造出各種材料的不一樣的制作方法,創造出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作品,促進幼兒的創新意識。這樣,既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及對學習的興趣,又使得同伴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得到了增進,使幼兒得到了更加全面的發展。在活動中,讓幼兒對廢舊材料進行改造,讓他們自主探索、思考,既提高了幼兒對于活動的參與性,又讓改造廢舊材料的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二、在美術活動中巧用廢舊材料的方式
首先,在區域環境布置中,滲透生活化美術活動。主題活動中,幼兒是主體,幼兒所處的環境應符合、滿足幼兒的需求,教師要幫助幼兒創設多元環境,為幼兒提供多元化的材料,使幼兒能夠在和他人的積極互動中得到很好的教育。班級里主題墻面的內容、區域的布置,以及圖文并茂的規則、活動材料的創新等,都顯示了幼兒美術潛在的課程作用。比如:在區域環境中,請幼兒與家長一起合作,利用廢舊材料做一個相框,在相框里貼上全家福照片,用以裝飾娃娃家。在自然角,利用廢舊的報紙做成樹干,然后讓小朋友們一起在樹葉上畫一些有關大自然的畫,如陽光、草地、露珠等等,這樣裝飾而成的自然角由于有了他們的親身參與,孩子會更加熱情高漲,會不時去觀看一下自己裝飾的自然角。其次,在教學中,滲透廢舊材料的美術活動。美術教育的重要工具是材料,可以走進大自然,利用自然材料進行美術創作活動,這會使幼兒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大自然是一個多樣化的天然的世界,它為幼兒的自主探索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隨處可見的樹葉、果殼、種子、石塊及稻草等,這些材料的提供使孩子們感到既熟悉又新奇,這些材料貼近幼兒生活,更容易激發孩子的創作熱情與創作欲望。比如:秋天到了,在我們的美術區域中,給孩子提供了秋天盛產的水果及蔬菜,而且這些果蔬都是孩子了解并且喜歡的。讓幼兒對這些果蔬進行自主創作,在它們身上進行裝飾。孩子的想象力是無窮的,經過他們的手加以裝飾的作品常常會令大家拍手稱奇,把孩子們裝飾好的果蔬擺放在教室,既讓孩子收獲一種成功的滿足感,也能裝飾我們的教室。
三、在美術活動中巧用廢舊材料的途徑
首先,發現和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教師可以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生活中常見的廢舊材料,比如:瓶子、糖果盒子、月餅盒子及鞋盒等,為美術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庫。教師可請家長配合,進行家園合作,共同制作一系列用廢舊材料制成的小制作:用PVC管制作“火箭”,用廢襪子縫制成小蛋糕,用瓶子制成坦克,用小紙盒制作小汽車、輪船,用箱子制成一個漂亮小屋等。這些制作既漂亮,而且具有創新意識。其次,讓孩子自主學習,大膽創造。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所以,教師總是會為孩子準備足夠的材料,但是往往準備的材料未必會符合孩子的實際需要,孩子無法通過材料得到很好的啟發,因此,也就得不到很好的發展。但是,如果是孩子們親手收集的材料,對于他們來說,這樣得來的材料則是生動的、有趣的。他們會很樂于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思考,大膽地進行創作,從而使幼兒的創作欲望得到很好的滿足。比如:活動“變廢為寶”,教師從環保教育出發,從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將幼兒非常熟悉的購物袋作為教育內容,讓孩子利用廣告紙及掛歷紙進行想象創新,自己制作購物袋。這一活動,使幼兒有了廢物利用的概念。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幼兒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購物袋有什么作用、特征,從而激發孩子的制作興趣,設計出各式各樣的購物袋。孩子通過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得到了自己的想法,然后把想法講出來告訴老師,老師通過孩子的講述把操作步驟再用畫圖的方式表現出來。接著,教師按照步驟圖進行示范,讓孩子知道操作的難點。在此基礎上,再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在整個活動中,都是以幼兒的想法為主體,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導性,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進行活動,積累了屬于自己的活動經驗,孩子能自主選擇制作材料,完成的作品充分展現出了孩子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而且,孩子在活動中和同伴之間的交往,很好地發展了幼兒的語言水平。又如:在活動“美麗的花瓶”中,先讓孩子從家中帶來各式各樣的廢舊瓶子,然后讓他們用各種彩紙、顏料等裝飾瓶子。裝飾出來的瓶子各色各樣,都很漂亮,可以把它們擺放在教室里裝飾班級,孩子會產生一種創作的喜悅感,讓他們充分體會到改造廢舊材料帶來的樂趣。環境的布置,活動材料的裝飾等,都顯示了幼兒美術潛在的課程作用。再如:可以開展制作種子黏貼畫活動,讓每個幼兒從家里帶來種子,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創作,制作出各種不同的黏貼畫。在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自主探索及創新得到了鍛煉,既培養了創新意識、創作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環保意識,充分滿足了他們對于活動的趣味要求。
四、開展廢舊材料美術活動的注意事項
在開展廢舊材料相關的美術活動中,教師需要做的主要是為幼兒提供主動學習的環境,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創作欲望。首先,創設寬松、自由的創作環境。幼兒發展離不開環境,幼兒需要一個良好的活動氛圍。美術活動寬松、自由的環境可以很好地發展孩子的創造力,教師應該努力為孩子創造舒適的環境。在活動中,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要讓每一個孩子都創作出自己的作品。其次,用語言鼓勵孩子的創造力。教師要經常鼓勵幼兒,給予孩子適當的肯定,比如:“你畫的是什么?你畫的真好看!”“你的想法真棒,給大家講一講好嗎?”……孩子聽了,就知道教師在表揚自己,肯定了自己的作品。這能激起孩子對于美術活動的興趣,使他更喜歡參加美術活動。
五、結束語
總之,生活中處處皆有美,只是有些人缺少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學生對生活中的廢舊用品缺少回收再利用的意識,是因為他們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和創造美的能力。作為教師,需不斷探索方式方法,幫助學生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
參考文獻:
[1]向海英.幼兒園課程創生的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3(10).
[2]張國娟.廢舊材料“總動員”[J].教育導刊,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