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梅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長橋中心小學
運用電教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黃雪梅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長橋中心小學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重要手段,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多媒體 課堂教學 效率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電教多媒體帶著無窮的魅力走入中小學課堂,營造生動的畫面,鮮活的形象,共鳴的音樂,讓學生如處動畫世界,身臨其境,興趣盎然。電教媒體教學提升了語文教學的效果,豐富語文趣味,展現情節,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有人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才能保持學生的興趣?學生在多媒體的鮮活籠罩下,學生就會在在整節課都處在一個積極思維的狀態,手隨眼動,眼隨腦動,分分如此,節節同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烏鴉喝水》,教材配有的插圖,烏鴉在烈日炎炎下飛了很遠的路,口喝需要喝水時的迫切心情。教師制作了動畫課件,太陽懸掛天空,一只烏鴉飛越群山和樹林,大汗淋漓,同學們很容易地體驗到烏鴉口渴想要喝水的急切心情,理解了文章的前因后果,掌握了朗讀基調,不用多加點撥,同學們就能把文章理解得深入透徹,把朗讀處理得恰當精妙。
傳統教學在解決難點時要浪費很多時間,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動漫圖像的形象直觀,理解教學難點,便可以化難為易。如教學《蝙蝠與雷達》,要了解蝙蝠與雷達飛行探路的復雜過程,及其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是很難的,為幫學生理解這難點,教師設計了動態畫面:夜空中蝙蝠邊飛邊從嘴里發出聲音,碰上大樹,反射到蝙蝠耳朵,蝙蝠避開大樹,安全飛去。在此基礎上,展示第二幅畫,蝙蝠變為飛機,嘴變成雷達、天線、耳朵變成接收器,大樹變成一座高山,飛機依靠雷達安全飛行的畫面,展現在同學眼前,這畫面幫助學生了解了蝙蝠飛行探路的復雜過程,體會雷達正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發的,運用多媒體課件,使難點在動畫片觀看中得到解決,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了語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有效的功能,給學生展示了知識形成的有機過程,提供了感性認識,給學生創造了思維活動的天地,培養了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如《田忌賽馬》,學生通過多媒體看到了賽馬的兩次過程,了解了田忌取勝的秘訣,滋生新想法。有學生也想要當田忌設計比賽。利用多媒體,設計比賽,拓展思維,鍛煉實踐操作技能。多媒體確實有助于學生拓展思維。
在教學中,運用等電教手段,給學生以全新的刺激感受,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在愉悅氣氛中愉快學習,獲取知識,發展智力;減輕了學生思想和課業的負擔,提高教學實效。如教學《鄉村四月》,在理解“綠遍山川白滿原”這句時,為了加強學生對“綠遍山川”、“白滿原”的直觀現象,運用多媒體播放了描寫江南水鄉的課件,學生從畫面具體形象的感受中,明白了“綠遍山川”、“白滿原”不同的概念,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由于鄉村地域的不同,景物也不同;種植的農作物不同,人們勞作過程也不同;一年四季都能生長農作物和能養蠶,出蠶絲的江南,在作者生活的宋代,農民的生活多么辛苦,多么忙碌,體會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這樣運用多媒體課件,學生用一個感覺器官,就很快理解了課文內容,用手中畫筆,畫出了江南水鄉的四月的忙碌與美麗,為學生學習古詩提供了真實的畫面,在邊看邊說的愉悅環境中,學生真正的理解了所學內容,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多媒體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給教學帶來無限生機和動力。多媒體教學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充分運用了錄音、錄像、動畫等,能夠創設了教學情境,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習興趣,能讓抽象問題變得形象化,復雜問題變得簡單化,使學生樂學了語文,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利用電教媒體,可生動展現了課文的意境美、藝術美、語言美,讓學生精神振奮,心情愉快,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它的廣泛使用,必將有力地推動語文教學的發展。
[1]劉軍濤.妙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語文閱讀教學[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
[2]楊玲.小學語文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
[3]李寧.淺談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效應[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