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卜娟
(黃岡師范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
淺析地方本科高校轉型背景下理論課的改革—以“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為例
李卜娟
(黃岡師范學院,湖北黃岡438000)
文章就地方本科高校在轉型的背景下對理論課的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索,先分析了理論課改革的背景和現狀,以及改革面臨的困境,并對改革面臨的困境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最后以“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為例介紹了如何進行理論課改革。
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理論課;改革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十三五”時期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對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和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充分體現了中央對轉型發展改革的高度重視,為“十三五”時期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進一步堅定了高校轉型發展的改革信心。三部委關于高校轉型的意見發出后,已有13省(市)已經陸續出臺方案,確定了181所高校完全轉型為應用型高校或部分專業進行轉型。湖北省已有18所本科院校獲批整體向應用技術型普通高校轉型,占省屬本科高校總數的約30%,另有5所高校的部分專業也獲批試點轉型發展。在此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研究不僅得到轉型院校領導和相關教師的重視,同時也吸引了還未轉型的高校教師和部分學者的眼球。目前,已有很多有關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的研究成果出現。
從大的方向而言,很多學者探討了本科高校的轉型方向,即向應用技術型轉,向職業教育類轉型。很大部分學者主要針對本科高校轉型“如何轉型”進行了探索,比如就轉型中對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1],教師如何培養[2],教學模式的研究[3],實踐教學的探索,教師隊伍和教學團隊的建設等方面[4]。雖然,在很多方面都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理論課的改革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在本科高校轉型的環境下,結合教學實踐,試探索理論課的改革問題。
為適應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需求,理論課的改革勢在必行。傳統的理論課教學已經無法適應轉型后的教學要求。課程教學目標應是適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師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采用什么教學模式以及如何進行教學,所達到的教學目標是不一樣的。轉型后的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本科院校培養出的學生應是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其重點最終落在應用上。而傳統的理論課教學是強調理論的,從教學實際出發所表現出的是理論課與實驗課分開進行教學,實驗課的課時遠比理論課課時少,甚至有的理論課不分配實驗課。因此,傳統的理論課改革已成為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必經之路。在面臨傳統理論課改革的現實環境下,改革卻多面受阻
首先,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在教師中根深蒂固。教師很難進行角色的轉變,這嚴重阻礙了理論課改革的步伐。很多教師多年從事某一門或某幾門理論課的教學,所有的教學資源已經成型,每次上課都未進行大幅度更新,上課也得心應手,不用在課外花更多的時間在該課程上,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等方面。
其次,對很多傳統理論課,學校配備的教學資源有限。大部分理論課沒有獨立的實驗室,多數以仿真性實驗為主。有的學校為節省教學資源,多門課程共用一個仿真室,這樣使得仿真室的利用率被大大提高。由于學生對公共財產的愛惜程度遠不如對私人財產的愛護,加上設備長期在高速運轉狀態工作,設備的老化程度也被加快。但學校對設備的更新速度遠遠趕不上實驗室的破壞速度,這就影響了很多課程實驗的質量。
再次,大多轉型的本科院校為二本甚至是三本高校,因此學生的基礎不比一本院校的學生。若將傳統的理論課教學模式作用于這類本科學生顯然是不適合的。這樣不僅不能達到教學目的,反而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面臨如此多的困境下要想進行理論課的改革任重而道遠。
在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的背景下,由于傳統教學理念在教師的教學中根深蒂固,教師很難進行角色的轉變,再加上對很多傳統理論課學校配備的教學資源有限,而學生基礎參差不齊且相對薄弱,這使得理論課的改革困難重重,但卻并不是無跡可尋。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不僅引導著教學改革的進行,也是進行教學改革的執行者。因此,教師思想的轉變尤為重要。要讓教師進行觀念的轉變不僅要靠教師本身,還需外界環境的影響。首先,教師應敢于面對改革。目前,高校教師都苦于科研壓力,在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的契機下,無論是學校還是國家都會有相應的鼓勵政策,這對高校教師而言無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科研平臺。其次,教師要積極響應改革。理論課的改革是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的必然趨勢,只有走在前面,才能掌握主動權。改革沒有唯一路徑,好與壞,成功與否都需實踐證明。因此,教師只有自己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才能讓教學不落后。
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如何進行理論課的教學改革?很多理論課無法做實驗,全部是數學推導,因此,對教學條件的要求并不嚴格,只需教師改變教學方法,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不再覺得理論課枯燥無味。而有的理論課是需要一定實驗條件的,但是實驗條件要求高,使用范圍有限,一般高校往往承擔不起這種實驗室的建設,但這種情況往往是少數。大多數理論課是可以在原有的實驗條件基礎上進行改革的。大多數理論課在無法滿足實驗條件的基礎上,多數高校都采用虛擬仿真代替實驗。然而,卻將理論和實驗分開,并且給實驗課分配極少數的課時,往往在8~12學時。而地方本科高校轉型是向應用型技能型方向發展,在這一背景下,如此少的實驗教學學時,要達到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目的。因此,對理論課的改革不得不改變以往的理論實踐分開教學,而且是減少學時的實踐教學。
學生層次參差不齊,卻以統一高標準教學,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千篇一律,毫無重點。教師應該突出重點,加以引導,讓學生把當掌握的掌握。對有能力的學生再多加引導,對接受力不強的學生要多關注,不能放棄每一個學生。
總之,條條大路通羅馬,理論課的教學改革途徑并不是唯一的,把握好最終的目標要求,尋求適合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也可能成功。
本文以電類專業基礎課—“程序設計基礎(C語言)”課程為例,初步探索了該課程的改革。
現在的教學條件相較以往有所提高,對這類偏向計算機類課程,將該類課程安排在計算機房教學應該不困難。在每位學生每次上課至少都能編寫一個程序成為該課程的一個重點。由于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簡單的編程,因此,學生必須先學會使用軟件。所以在第一次課,簡單介紹本課程后,第一件事就是讓學生學會使用編程軟件并學會建一個工程。以后每次上課前學生自覺先建好工程,一旦上課時老師讓編寫某個程序時,學生只需編程序,自己調試運行。在課程設計時,每次講完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并舉例后,再出一題和例題類似的題目讓學生自己編程調試也是本課程的一個教學亮點。如果題目出的難,學生基本無法動手。這是在課后對學生進行調查后反饋的結果。每次課講完都會附上一定的二級真題讓學生思考,計算機證是每個本科院校獲得學位證的必備條件,因此,在上課時有必要給學生提供這種備考的環境,讓學生提前了解考試難易程度。每章節都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編程,課程中例題后的題目,只能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了解,一旦跳出這個環境,有的學生就不知道如何編程了。因此,有必要讓學生在沒有知識背景提示下學會編程,這也是檢驗學生對知識點是否掌握牢固的一種方法。
經調查,大部分學生在學完該課程后能夠掌握基本的編程要領,能夠達到基本的教學要求,部分學生還能完成一定難度的程序編寫。
以上是筆者在實踐教學中的一點體會,也是對該課程改革的初步探索。此次探索僅在教學設計上,并沒有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后期擬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找出更適合該課程的改革途徑。
本文主要就地方本科高校背景下的理論課改革的研究背景及現狀進行了闡述,分析了理論課改革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結合教學實際探索了如何進行理論課的改革,最后對后期改革進行了展望。
[1]成寶芝,高玉芝.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中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5(6):103-104.
[2]陳亮,王光雄.論地方本科高校轉型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路徑優化[J].教師教育研究,2015(6):26-33.
[3]程戀婷.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西方經濟學》教學模式改革探討—以廣西H學院為例[J].文教資料,2015(1):168-170.
[4]韓伏彬,董建梅.地方本科高校轉型之師資隊伍建設探討[J].職教論壇,2016(2):11-13.
Analysis on the reform of theoretical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form: a case study of“program design”course
Li Bujuan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nggang 438000, China)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courses'reform is conduct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cal universities's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frst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ory course reform and the diffculties faced by the reform, then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fnally takes“Foundation of Programming Design”course as an example to make an introduction on how to reform the theory cours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ransformation; theory course; reform
李卜娟(1985— ),女,湖北松滋,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智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