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業旺,朱明仕
(長春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
新時期加強高校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的路徑探究
潘業旺,朱明仕
(長春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高校開展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對大學生正確理想信念的形成、社會主義事業可靠接班人的培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高校必須重視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可以通過抓重點、抓學習、實踐砥礪等多種途徑,切實增強大學生廉政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履行高校培養合格建設者的神圣使命。
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路徑
高校開展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增強廉政意識、樹立廉政觀念。廉政文化教育對于大學生而言是垂直的,對社會而言是有輻射作用的。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是黨政干部隊伍的重要來源之一。對大學生開展廉政文化教育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需要,是國家培養人才的長遠之策、固本之舉,可以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有利于從源頭上防止腐敗。
(一)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是培養黨政領導接續人才的需要
思想文化和經濟文化的多元化發展使人們的思想和生活復雜化。面對來自國內外不同的思想和理念,大學生的政治立場、理想信念、價值取向、道德情操容易受到不良影響,不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能增強大學生廉政意識,培養他們的廉政理念,為他們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起到約束和規范的作用,確保他們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黨政領導可靠的接班人。
(二)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是引領社會廉政風尚的需要
我國懲治預防腐敗工作任務很艱巨。預防腐敗和拒絕腐敗的文化陣地正逐漸形成,并不斷鞏固擴大。高校作為先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和輻射源,有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任務,負有社會導向、團結和凝聚民眾的責任。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能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廉政觀和價值觀,幫助他們筑起一道防腐拒腐的精神屏障,具有很強的規范性、感召性和輻射性,對社會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因此,高校要加強大學生廉政文化建設,高舉反腐倡廉大旗,塑造和強化廉潔奉公、公道正派的社會文化氛圍,起到引領廉政之風的作用。
(三)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是大學生健康人格發展的需要
一些大學生在思想上產生迷茫,生活懶散,誠信缺失,價值扭曲。通過加強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可以塑造和培養大學生健康的人格,抵御不良思想,拒絕生活腐化,養成廉潔意識,樹立廉潔理念,并內化為一種習慣,進而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有助于抵御不良現象的侵蝕。一個有健全人格的大學生,能在是是非非面前辨清真偽,在多元復雜的思想潮流中能認清道路,自覺地在心里筑起一道反腐防線,自覺抵制不良社會現象和各種誘惑,擔當社會重任。
(一)廉政文化教育機制缺乏頂層設計,制度體系不健全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思想理念是高校廉政文化中最本質的理念。一些高校黨委沒有建立大學廉政文化教育機制,沒有整合學校各部門的力量,只有相關部門在單獨開展活動,缺失體系建設。有的高校沒有重視大學生廉政文化建設,只針對干部進行教育,忽視教職工和學生在廉政文化建設中的地位。思想認識上的偏差、缺乏頂層設計使一些高校的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進展緩慢。
(二)廉政文化教育內容不能與時俱進
廉政文化是動態的,大學廉政文化教育要把傳統廉政文化和新時期廉政文化成果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一些高校在廉政文化教育過程中未能充分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未能從文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多學科視角探討廉政文化建設,未能從政治高度、歷史深度、新穎角度、世界廣度等多個維度理解廉政文化建設,教育內容空洞乏味,缺乏新意,使學生對廉政文化學習產生不了興趣。
(三)廉政文化教育方法欠缺創新力度
廉政文化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入腦入心,健康成長,健全人格。一些高校沒有重視廉政文化建設,導致廉政文化教育只注重形式,沒有得到認真開展,雖然在網上開設廉政文化學習模塊,在校園內懸掛橫幅,卻沒有組織學生認真理解廉政文化的內涵和意義,未能結合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職業預估,用傳統的灌輸式模式進行教育,缺乏新意。有的大學生沒有擺正自己在廉政文化教育中的位置,認為學習廉政文化教育較早或沒用,對廉政教育產生排斥和抵觸心理。
(一)抓好兩支隊伍建設
一是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基層黨組織是基層工作開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應以黨建帶動廉政文化建設。在廉政文化建設過程中,基層黨組織應結合學院歷史、學科特色做好頂層設計,挖掘和開展有特色的廉政文化活動。二是基層團組織隊伍建設。要重視這支工作隊伍的建設,創造有利條件,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思想政治素質、道德文化素質和操作新媒介的能力,有的放矢地開展廉政文化教育。
(二)抓好四大載體
一是廉政物質文化載體,包括學校的人文建筑和自然景觀,校訓、校徽、傳媒媒介等視覺識別系統。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題活動載體,以重大節日、紀念活動為時間節點,開展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大學生廉政教育文化。三是課外文化活動載體,如開展社團文化節、寢室文化節、各學院藝術節等,創新社團管理,增加社團數量。四是社會實踐活動載體,如“暑期三下鄉”、社區公益活動,積極引導大學生開展廉政文化調研活動,在實踐中認知,在認知中提升。
(三)抓好新媒體平臺
一是充分發揮校報、廣播站、校園網、宣傳欄等新聞媒介宣傳廉政文化活動。二是通過博客、微博、微信、SNS平臺、手機媒體等新媒體平臺開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動。隨著網絡技術的提高,大眾傳播、虛擬化、自由化、更加親民、更加實時的新媒體備受學生喜歡,大學生群體更容易獲得信息、更容易獲取滿足感。為此,可以通過設立互動平臺、開展廉政文化大講堂、舉辦文化沙龍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探討交流中自我覺醒。
廉政文化建設是動態的。不管哪一項、哪一種形式的廉政教育活動,都要引導學生把讀書、廉政、做人統一起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他們拒腐防變的能力,在心靈深處產生崇尚廉潔奉公、憎恨以權謀私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意識,自覺抵制腐敗,牢固樹立思想道德防線和法律紀律防線,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腐敗現象的發生。
[1]許國彬.對廉政文化進校園和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8).
[2]張文軍.關于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廉潔教育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6(4).
[3]王朝陽.我國大學廉政文化建設研究[D].西安:西北工業大學,2007.
[4]陳文昆.當代大學生廉政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2016-05-28
吉林省社科基金項目“大學生廉政觀培育研究”(2016JD39)。
潘業旺(1978- ),男,講師,吉林省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教育研究基地研究人員,吉林省廉政建設研究基地研究人員,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朱明仕(1976- ),男,副教授,博士,從事政治學理論、行政改革與行政發展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6)11-0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