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野生花卉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摘要:野生花卉是指地處于天然自生狀態的觀賞植物,是構成多樣化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植被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鄉園林綠化和花卉生產的產業化發展,花卉經濟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
關鍵詞:野生花卉;開發利用
所謂野生花卉,一般指在路邊、田里或林間等地野生的不知名的花。由于野生花卉是在天然自生狀態下生長,在更加惡劣的自然環境中飽受極限條件的考驗,因此表現出突出的優勢特征,是可馴化保護的經濟資源。
1.1野花豐富了花卉品種。野生花卉抗病蟲害和適應力強。野花的開發開辟了一條豐富花卉品種、增加城市綠化新材料、改善城市面貌的發展途徑;填補了寒帶地區早春無花的空缺,同時還可解決林下耐陰植物綠化的問題。但野花培育周期較長,傳統花卉的培育周期一般在3~5個月,而野生花卉則需要半年。
1.2野花有顯著的生態效益。野花引種不但體現了觀賞價值和鄉土特色,也充分發揮了原始的鄉土植物顯著的生態效益,使城市園林綠化物種的多樣性更顯豐富和野趣。
1.3野花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野花種子不但受到業內專家的關注,更受到公立機構、景觀公司、環境保護團體、高爾夫球場以及家庭園藝愛好者的青睞,將野花種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前景可觀。
2.1野花品種的引種與馴化。植物引種是指植物被移到自然分布或當前的栽培分布范圍以外的地方進行栽培。植物馴化是指在引種過程中,人們利用植物的變異性和適應性,通過選擇使之適應新的環境條件,并改變對生存條件的要求。現在,野外觀賞植物的引種、馴化在國內外都有專門研究部門,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園林科研人員在這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對各種野生植物品種觀賞性、適應性、商品性進行評價的基礎上,專家們還有針對性地進行了研究。如對鈴蘭(香水草)、萱草(黃花菜)、地被菊(千頭菊)、鳶尾(蝴蝶花)和莢果蕨(黃瓜香或野雞膀子)等通過在實驗地中進行連續幾年的實地觀測,依據氣象資料并結合各項生理指標的測定,針對它們的生長發育規律、抗性、光照及繁殖栽培技術、種子生物學特性等有關項目進行全面研究,總結出它們花期早、耐陰性強的特點和相應的栽培管理方法,為地處寒溫帶的東北城市在環境美化、科學栽種花卉、推廣優良品種以及實現花卉產業化提供了科學依據。
2.2野生花卉資源的保護。人類進行引種、馴化野花是為了擴大栽培植物的種類和發掘那些尚未利用的植物資源,但必須是在保護當地野生花卉自然資源的前提下進行。我國在這方面進行了法律規定,先后頒布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以及為了保護植物新品種權,鼓勵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種的 《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對于野生花卉的保護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2.2.1野生花卉資源普查工作。要深入自然環境中調查野生花卉的地理分布、景觀結構、群落結構與環境的關系,以及人為采挖對天然植被和土壤環境的影響,調查野花資源狀況、市場需求、開發潛力等,在此基礎上探討野花資源開發和經營策略。
2.2.2建立野花資源圃。建立野花資源圃是為了保護野花品種資源的生存環境。資源圃內要慎重引種野花品種,尤其是國外進口的野花商品種子,防止生物入侵產生的惡果。在資源圃內科學研究野花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生理代謝方面的反應、繁殖技術、病蟲害的影響等有關項目。
2.2.3建立健全嚴格的監管機制。由于野生花卉市場大,回報高,政府及職能部門對其開發利用和引種工作相應的政策和具體措施不盡完善,導致各地自由、盲目亂采亂挖現象泛濫,致使野生花卉資源破壞嚴重,特別是一些稀有珍貴種類破壞損毀幾近瀕臨滅絕的境地。因此,建立健全野生花卉的監管機制已是當務之急,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必須履行職責,在有效地保護野生花卉的基礎上有計劃的實施引種、馴化。
2.2.4高標準衡量保證種子純度。種子的純度決定了植物生物特性的穩定性,制定種子純度標準則是對植物物種的一種保護措施。國際野生花卉種子標準已經確立,我國的野花種子目前也有一些明確的規定和民間的標準。但要想將本土特色野花種子推向國際市場,我國種子純度標準必須同國際種子純度標準保持一致,要準確的分級,建立整齊度、純度等相關標準,建立科學的檢查和監督制度來確保高品質花卉的種子純度和市場競爭力。
161005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園林管理處苑尚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