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華
摘要:消費是促進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一個的動力,更是發展生產的動力和落腳點。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革,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方式發生了一系列的轉變,帶來城鎮居民收入的提升,我國城鎮化的水平也隨之不斷提高,我國的城鎮居民消費成為了促進經濟增長的主力軍。最近一段時期以來,我國的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總體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但是平均消費水平卻呈現出一個下降的趨勢。城鎮居民的消費與收入有著密切的聯系,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尤其是可支配收入更是決定居民消費水平的關鍵因素,提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的提升,對我國經濟的發展也是一個有力的拉動作用。本篇文章結合當下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現狀,分析了影響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因素,并針對影響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因素提出了實用性的建議以及對策,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借鑒和思考。
關鍵詞:城鎮;居民消費;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3-0121-03
消費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城鎮居民消費,一個是政府消費。城鎮居民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擴大我國內需的主力軍。影響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無論是層次還是途徑都有著較大的影響。一般來說,可以把影響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因素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宏觀層面上的,比如我國的國民收入水平、物價水平、我國財政政策等;另一個是微觀層面上的,比如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家庭成員結構、消費偏好等方面的因素。[1]消費是生產的最終歸宿,更是促進社會生產力不斷提升的強大動力。當前我國經濟形勢活力不足的情形下,更需要城鎮居民的消費來帶動經濟的不斷增長,為拉動社會生產力的健康持久的良性循做一個助推器。城鎮居民消費對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有著重要的影響,解決好居民消費問題變成了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更是擴大內需,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步驟。
一、影響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因素
自從我國進行改革開放以來,對外開放的水平不斷提高,國內工業化發展速度加快,勞動力市場的活躍氣氛吸引著廣大的農民工進入城鎮。與此同時,我國城鎮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城鎮的居民消費越來越成為我國消費群體中的主力軍。有關數據顯示,中國的城鎮居民消費在國民消費中的占有率不斷攀升,由1987年的37.9%增長到2009年的76.2%。但是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從20世紀90年代之后,我國的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卻呈現出一個下降的趨勢。有資料顯示,從1990年到2009年這一個時間段之內,我國城鎮居民的人均消費水平從84.7%降低到71.4%。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影響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因素:
(一)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增長速度比較慢
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響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據經濟學理論中的消費函數相關內容的解釋,收入跟消費兩者相互聯系,呈現出正相關的狀態,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與之相對應的消費水平就越高。通常情況下,城鎮居民的收入越高,他們對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對服務的要求標準就越高。反之,城鎮居民的收入越低,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商品以及服務的消費。自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中國的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整體呈現出一個上升的態勢,但是中國城鎮居民的絕對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有關對居民收入增長的一個調查研究數據表明,從2001年到2009年這一時間段內,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量率為9.97%,然而我國城鎮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率卻只有7%。[2]除此之外,站在我國城鎮居民收入提升的絕對量的角度觀察,2009年我國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約在17175元,我國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為4298.59元。從這樣的一個對比,我們可以得出,我國的收入分配存在一個嚴重的分化現象,隨著我國近幾年來的商品物價的不斷攀升,如此水平的收入狀態,我國居民的收入在近幾年來只能用來消費中檔或者低檔的商品或者服務。對于高檔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消費以及精神層面的消費很難得到滿足,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居民消費的增加和提高。[3]
(二)我國城鎮居民對未來預期充滿不確定性
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預防儲蓄理論。預防儲蓄理論闡釋了,消費者通常為了面對未來收入與支出的不確定性以及各種風險的發泄,需要對消費以及儲蓄的比例重新定位,進行調整,以此來確保整個生命周期中多期消費效用最大化的需求。[4]調查顯示,中國城鎮居民的消費需求呈現出來的平均消費傾向是一個降低的趨勢,然而中國城鎮居民的儲蓄率卻呈現出一個上升的態勢,造成這兩個變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
首先,我國的國有企業經歷了大幅度的改革,改革之后大批的國有職工下崗失業,從此再不存在“高就業、鐵飯碗”的說法。國企職工的大批量下崗,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社會上就業競爭的壓力,對于城鎮居民來說,家庭收入的穩定性得不到保障,城鎮居民作為消費者并不看重未來預期的前景。
其次,伴隨著我國不斷進行醫療體制的改革,國家對公立醫院的財政支出越來越少,國家政策對公立醫院的財政扶植力度越來越小,公立醫院也需要參與市場競爭,參與市場運作。對于我國城鎮居民來說,對醫療方面的支出壓力不小。盡管我國在近幾年不間斷地進行著醫療保險的全面覆蓋,雖然國家對個人的醫療補助越來越多,但是中國居民目前普遍存在一個看病難、看病貴的醫院醫療狀態,這一問題就在很大程度上逼迫城鎮居民為了應對未來的風險而較早地進行預防性儲蓄。[5]
再次,對子女的教育投資也是一個重要的模塊。當前,我國政府雖然對教育這一方面進行了投資和支持,但是政府對教育的投資力度和規模還存在一些缺陷。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教育支出占不到國民生產總值的4%,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著較大的一段距離。當下,學前教育的關注熱度越來越高,單單是幼兒園時期的教育費用的數額就十分巨大。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教育費用更是一筆較大的消費支出,甚至成為了很多家庭的沉重負擔。因此,我國的城鎮居民家庭大部分都會為了孩子的教育降低消費的欲望,定期進行存款儲備。
最后,伴隨著我國貧富差距的不斷拉大,樓房的價格更是令大部分的普通城鎮居民感到壓力。房地產的發展并沒有呈現出一個健康的態勢,對一些無房居住的城鎮居民或者是房屋構造簡單的城鎮居民來說,不能不為了應對以后的風險,抑制自己的消費需求,而有計劃的進行各項儲蓄。[6]
(三)證券市場的發展使得居民消費出現替代效應
根據經濟學理論中的持久性收入假說理論的相關闡釋,資產投資在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伴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發展,我國的金融業發展越來越良好,金融市場進一步完善,很多城鎮居民開始運用股票、基金等金融產品作為投資消費方式。尤其是2005年之后,中國的股票價格呈現出一個持續上升的狀態,在207年上證綜指竟然飆升到6000大關。證券市場的良好態勢更是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促使更多的城鎮居民不斷進入股市市場,截止到世界金融危機的發生,這場股市市場的牛市效應才得以終止。股市市場的起落對我國城鎮居民的金融投資消費有著重要的影響。當股市狀況良好,股票價格呈現出上漲的態勢時,不僅對我國城鎮居民的金融資產總價值是一個有力的提升,與此同時,往往也對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產生替代效應。
股票價格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股票持有者可以通過買賣股票從中獲取差價,獲得一定的收入。即使股票消費者并不將持有股票變現,股票市場的良好態勢也會在很大程度上給我國城鎮居民帶來未來預期收入的增長,從而獲得一定程度的消費信心和消費欲望進而產生消費行為。[7]但是,假如我國的股票價格呈現出一種持續上升的態勢,對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反是一種抑制作用。股票價格的持續提升,城鎮居民往往會減少儲蓄的力度,降低消費的欲望來將資金轉移到股票的投資上面去。當股票市場不景氣,出現持續下跌的態勢時,對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也會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股票的持有者會因為股票被套無法變現從而降低消費的支出水平。[8]所以,股票市場的變化對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有著重要的影響,不僅對居民的財富狀況產生一定的影響,更影響著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欲望以及消費能力。
二、針對我國城鎮居民消費影響因素應該采取的對策
(一)提高城鎮居民收入水平,減少居民的收入差距
我國城鎮居民的收入狀態是影響居民消費水平的一個關鍵因素。我國政府應該著力提升城鎮居民的總體收入水平,同時應該注重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從宏觀層面上看,中國的居民收入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對較低,而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層次都普遍停留在中低檔商品服務階段,改善提高城鎮居民的收入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刺激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欲望,有力提升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層次。政府應該從政策等方面大力對城鎮居民的工資等收入進行有效的提升,完善最低工資標準制度,解決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尤其是要提高普通勞動者的收入,縮小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以及不同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政府應該通過稅收或者政府性支付等方式,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同時應該落實各項法律法規,杜絕不合法收入群體的收入產生源頭,積極出臺各種優惠政策,拓寬就業渠道,為城鎮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鼓勵居民進行自主創業,增加合法收入,同時,應該落實失業保險政策,保障居民的消費熱情和消費信心,最終將提升城鎮居民的消費能力變成一個現實。[9]
(二)穩定金融市場,優化投資環境,調節證券投資
經濟的不斷發展給我國城鎮居民的投資消費活動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金融證券市場的穩定對于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穩定是一個重要的鋪墊。消費信貸的不斷強化,對于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的穩定性也是一個有力的保障。[10]我國政府應該積極鼓勵各大商業銀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量降低城鎮居民有關消費貸款的繁瑣環節,比如可以將已經存在的貸款用戶的存單擴展到貸款擔保人的存單,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更大程度上擴張銀行的客戶群體,另一方面為城鎮居民消費提供更加便捷的條件。同時,還可以不斷開發消費貸款的項目,可以在現有的房屋、汽車等常見貸款業務的基礎上增加結婚貸款、子女教育貸款、購買消費品貸款以及旅游服務消費貸款等業務,更有效地刺激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消費信貸平臺的存在,能夠保障城鎮居民在收入出現瓶頸的時候使用較低的成本來獲取更穩定的資金支持,快速提升實物資產的變現能力,同時,對于我國城鎮居民對儲蓄業務的過分依賴也是 一種有效的削減,降低了因資金的流動性制約而影響城鎮居民消費的幾率。[11]因此,穩定金融市場,優化投資環境,對于城鎮居民減少投機行為,保障收入預期有著重要的作用,更大限度上發揮投資帶來的消費效能,對我國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是一個有效的措施。
(三)完善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加大政府對教育和醫療的財政支出
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優化,也是我國城鎮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持續性穩定的一個重要保障。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還可以保障城鎮居民的收入穩定,減少居民的收入風險,還能夠最大限度上提升居民的消費信心。我國政府應該通過對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的加強完善,來增加我國城鎮居民的對于預期穩定性的能力,讓城鎮居民從根本上降低因社會保障制度的變動,而對消費支出的制約和影響,進而能夠樹立消費的信心,更大限度上激發消費欲望,發揮消費效用的最大效能。[12]與此同時,政府應該增加教育投入,普及義務教育,優化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加強對醫療方面的監督管理,結合實際情況,不斷進行醫療體制改革,及時調控醫療項目的價格,制定合理公正的收費制度,強化競爭機制,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國城鎮居民生活中的兩大難題的有效緩解,為提高消費水平提供幫助。
三、結語
通過一系列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收入是影響我國城鎮居民收入的最主要因素,同時穩定金融市場是保障居民消費水平穩定性的重要基石,政府通過各種有利于城鎮居民安居樂業的優惠政策的實施,可以保障和提升城鎮居民的消費能力。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的提升不僅可以優化我國的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同時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對我國生產的良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黃衛紅.基于固定影響變截距模型的我國城鎮消費水平地區差異實證分析[J]. 現代農業科技, 2010(18):342-343.
[2]張恩英.黑龍江省城鎮居民消費與收入關系的定量分析[J].商業研究, 2006(17):142-143.
[3]徐向紅.網絡經濟時代消費的過度敏感性[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 2005(04):34-36.
[4]李尚倫.影響我國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的各因素量化分析[J].蘭州學刊, 2009(06):87-90.
[5]馬超,嚴漢平,李冀.影響我國內需增長的因素探討[J].蘭州學刊, 2010(04):13-14.
[6]韓瑞春.城鎮居民人均全年消費性支出影響因素探討[J].商業時代, 2012(14):30-31.
[7]王明勝.影響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因素及對策建議[J].中國商貿, 2010(14):239-240.
[8]馬超.我國零售業演變的影響因素及發展趨勢研究[D].西北大學,2010.
[9]管仲巖.消費者的調節性聚焦對消費時間偏好的影響[D].華東理工大學,2012.
[10]盧小康.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促進經濟增長有效性比較分析[D].中共江蘇省委黨校,2007.
[11]齊明珠,徐征.養老金計劃改革的宏觀經濟影響: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比較研究 [J].市場與人口分析, 2007(06):36-45.
[12]譚在仁.需求、結構與市場摩擦——當前失業問題的一個傳統理論解釋[J].山東電大學報, 2001(03):25-26.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