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龍龍 戰東前 李 昂 國網山東東平縣供電公司 山東泰安 271500
?
智能變電站二次回路故障排查方法研究
郭龍龍戰東前李昂國網山東東平縣供電公司山東泰安271500
【文章摘要】
在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過程中,農村配電網建設也不斷提高,而對于電路故障等也是建設完成后的后期維護修繕的重頭問題。從智能電站二次回路故障原因出發、通過檢查、在有效措施和方法的幫助下有效的解決問題成為了重中之重。本文旨在從原因入手,通過理論和實際分析對智能變電站二次回路問題做出系統的說明。
【關鍵詞】
智能;變電站;回路故障排查
國家電網公司通過在公司系統內開展新農村建設來服務新農村建設的遠大目標。而對于電氣化縣建設、電氣化鄉(鎮)建設及電氣化村建設三個部分是農村新型電氣的主要建設方面。而作為建設的基礎和關鍵的智能變電站,在建設和后期的使用過程中也存在著二次回路故障問題。在不斷變換的社會環境之下,提高改正自己的不足發現問題才是前進之道。
智能變電站是基于電網的一種服務性設施,在變電站幫助下能有效的減少電能的額外耗費和不必要損失。智能變電站在原有變電站的基礎上通過網絡系統將所有信息進行了的有效的整合,在對數據的利用過程中,實時控制變電站的傳感器及現代通信,以達到最有效的能源分配戰略。在以設備的參量規范化、數字化及標準化共享的前提下,完成控制、管理、分析、搜集信息的自動化工作是智能變電站的最為引人注目的優點。在智能變電站二次回路故障排查中,信息有效傳遞最為重要。
1.1智能變電站二次回路的檢查
系統性差、零散、無規范性等不足點都是以往農村電網建設中遺留下的一個重大難題。現階段,農村電網的現狀是地區差異性大、在電網結構、裝備水平、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日益凸顯。而技術資源的匱乏也在制約著農村的整體發展,從而給農村的電網建設無法提供強大的后備力量。智能變電站的二次回路是一光纖數字通訊為基礎的網絡化結構,光線的信息傳遞過程是光線內部的信號的傳遞,不再是純電路結構的物理連線的信息傳遞方式,對二次回路的監測和快速定位故障點是智能變電站建設過程的重點解決問題。針對于基于IEC標準的智能變電站是可以實現功能自由分布、邏輯節點依賴通信網絡實現信息傳遞和功能協同,功能間的信息交流是智能變電站的重大突破,也是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潛能最強大的問題解決實施者。
1.2設備的配置分析
由于農村本身的資源條件和地理位置是難以適應現階段國家規模化生產的主要發展方向。從而外界資源沒有流入這些地區的可能性。沒有活水涌入的池塘僅為池塘,在天公不作美的情況下往往會無源枯竭逝去。從而在資源的總體配比和現階段發展資源的需求的有向性上,農村的發展仍然是現階段的一大難題。農村電氣化建設主要考慮自動化、電網評估方法無功補償等。
借助智能設備的智能變電站,利用光纜通信取代了傳統的變電站二次回路電纜,從而以最大能力避免在是用電纜時的電磁兼容、交直流誤碰等導致的繼電保護誤動和拒動影響。在電路中充當重要角色的通信設施的對聯、閉鎖、跳閘、合閘功能均得到了有效實現。通信方式在信息的傳輸過程中給予了設備運行操作人員的監視工作提供了便利和有效性。
2.1典型供電模式的編制思路
具有適應性、先進性和覆蓋性是典型供電模式尤為突出的特點,以規范和引導新型農村電氣化的建設目標推動著建設的有效行進。首先,智能變電設備應根據農村的情況制定相對應的供電模式,依照用戶的實際負荷制定供電模式;這也是智能變電站所擁有的最大有利點。其次,通過采用差異化的發展模式對不同經濟發展區域提出不同的供電方案,以保證真正地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不斷迫切的新型需要。最后,在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對變電站的建設進行合理分類,以達到最為有效的整合方案。
智能變電站的主體是智能高壓設備、變電站同一信息平臺。智能變壓器、智能高壓開關、電子式互感器是智能高壓設備的主要組成設備。與光纖相連的控制系統和智能變壓器通過對信息的有效掌握,及時掌握變壓器狀態和運行參數,在數據出現細微變化時,實時監控便以此對接頭的調控進行命令控制。在緊急情況下,給予警告通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運行管理成本,對于隱患控制有著最為保險的監控方式。
2.2提高設備的運行可靠性
具有較高行性能的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及電子設備、傳感器和執行器的智能開關設備,兼有監測和診斷兩大功能。而純光纖互感器、慈光玻璃互感器的電子式互感器有效地克服了傳統互感器的電磁式的缺點,使得設備的可靠性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深化。而在信息共享平臺下,橫向和縱向相交織的信息共享平臺,兼有管理系統上層應用對信息的統一化管理及各層對其本身的上層應用支撐的透明化處理。從而在整個大局上對設備的高效和有序運行提供了堅實的可靠性保障。智能變電站在對變電的實際操作中減少了實際人員的操作流程量,從而在操作環節加少了人為不可控因素對設備運行的干擾強度,在實際運行的現實環境中增加了其運行的可靠性。從而在出現二次回路故障時給予了最全面可靠的信息支持,是現階段智能變電站二次故障排查方法實施的基本前提。在現今社會中,信息的高度聚集為智能化生活提供了前提保障,使得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成為信息共享的主要意圖為前提的現實操作。在不斷深入社會方面的智能化下,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主要為檢修人員依據現有運行數據和監測設備信息的分析進行高效地故障排除。
人性化的機器操作是對智能的闡釋。將機器變得與人一樣,智能變電站是當低壓負荷量增加時變電站自動依據所擁有的數據送出滿足的負電荷量,當低壓負電荷量減少時,變電站送出的電量隨之減少二次回路的電器閉鎖回路的全部低壓回路。智能設備的不斷出現不斷將普通大眾的知識儲備意識不斷降低,是智能時代的各種網絡產品存在成為可能。對于智能變電站的二次回路故障問題的研究是基于現階段社會普遍的社會現象而來,在不斷的研究過程中創新和發現是社會不斷鮮活的源源不斷的動力來源。
【參考文獻】
[1]宋曉輝,盛萬興,史常凱等.新農村電氣化村典型供電模式[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8,32(17):104-107.DOI:
[2]陳根永,張新民,孫啟偉等.農網規劃建設中配網電壓等級的選擇分析[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0,38(7):119-123.DOI:
[3]李純紀.龍華口水電站對盂縣新農村電氣化建設作用分析[J].山西水利,2014,(7):24-25.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