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歐陽
【摘 要】長株潭城際鐵路的開通運營,將促進長株潭區域經濟的一體化。本文主要研究長株潭城際對該區域經濟的影響,并針對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各自經濟發展的特點,提出應對長株潭城際開通后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長株潭城際高鐵;區域經濟;影響;對策
1 長株潭城際高鐵概述
長株潭城際鐵路是連接長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的城際快速鐵路。由原鐵道部和湖南省合資建設。城際鐵路使用雙線,區段最高設計行車速度200公里/小時;采用電力牽引,自動控制,計劃于2016年開通運營。
新建城際鐵路以長沙站為中心,線路自長沙站引出后,經圭塘、汽車南站、植物園至暮云,沿京廣鐵路經白石港沿紅旗路接入株洲站,并向南延伸至七斗沖站,線路自暮云經昭山、荷塘、板塘跨湘江引入湘潭站;線路自長沙站北端引出后,沿開福寺西路過湘江,沿杜鵑路經長沙市政府北側至雷鋒大道站。
長株潭城際鐵路將分區建設,首期96公里城際鐵路連接長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后期上千里城鐵則通過干線和支線連接岳陽、常德、益陽、婁底、衡陽五市及一些縣市。長株潭城際鐵路建成后,日開行動車組列車能力為近期216對,遠期296對,開通后,長株潭三市之間的交通時間縮短至30分鐘以內。預計到2020年,長株潭城際鐵路將承載全日客流量37.8萬人次,2030年將達到4.23人次。
2 長株潭城際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長株潭城際高鐵的開通,對長沙、株洲、湘潭地區經濟的影響時多方面的、多層次的,對該區域的交通物流交接改善,經濟格局地位提升有不可估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促進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發展[1]
首先,長株潭城際高鐵的建設可以使三個城市的經濟要素更加充分自由的流動,區域經濟發展實質上就是通過要素的有序流動形成區域間合作、分工與競爭,實現生產要素在區域整體上的基本最優配置。從勞動力要素角度來說,如果具有一定素質的勞動力從落后的地區流入發達地區,在相對更為優越的制度環境、市場環境、創新環境里,這類勞動力要素的生產率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從而有利于經濟的快速增長。相反卻造成了流出地人力資本及生產效率的損失而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并且地區間經濟極差被拉大的同時又進一步導致勞動力要素開始新一輪的流動。從資本要素角度來說,資本流動的區域經濟增長效應既表現為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區域經濟增長的質量,也表現為經濟總量的增長,加快區域經濟的增長;從技術要素擴散角度來說,技術水平直接決定了地區經濟的長期均衡增長路徑,發達地區因為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較高層次的產業形態而實現經濟的增長后,區內市場的飽和、產業生命周期等因素導致利潤率的下降,進而逼迫企業向其他外圍區域轉移,從而技術向外區域擴散,并引致了擴散區域技術存量的增加和區域經濟增長的事實,所有地區間的技術擴散能促進全域范圍內的經濟增長。
其次,可以促進城市群產業分工協作的深化及產業的集聚與擴散[2],產業轉移在一般意義上能夠推動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以某種方式實現跨區域的流動,從而 一方面有助于產業轉出地要素的充分、合理利用,進而實現這些區域內的軟、硬資源整合、優化創造出產業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有助于轉入地區更好的利用內外部資源、市場、技術等等,擴大本地區經濟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形成區域動態競爭優勢,進而促進本區域的經濟增長。
最后,可以促進城市群體系的完善,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長沙、株洲、湘潭三個城市在長期的發展進程中,受地理位置、資源稟賦、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影響,會形成自己的比較優勢,這種比較優勢在一個區域帶內不同地區也是明顯存在的,充分發揮三個城市的比較優勢,深化區域合作、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對于激發區域發展活力、增強區域發展后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2 促進長株潭城市群經濟要素的流動[3]
長株潭區域范圍內,現在擁有的交通方式主要有長株潭公交、普通鐵路運輸、高速鐵路運輸、城際快吧、私家車等。交通方式比較多,長株潭三個城市間距離在50公里左右,速度上高鐵最快,可以大大縮短區域間的時間距離,但是高鐵車站建設地點相對來比較偏,離市區比較遠,而長株潭城際高鐵在市區有站點,旅客上下車比較方便,所有城際高鐵對于長株潭三個城市間可達性影響是巨大的,城際高鐵建成通車后,相對于沿線其他已有的交通方式來說,沿線各設站城市到其他地區的旅行時間就縮短了。這種新交通方式的引入使得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客流吸引能力也很強大,客流量也會有很大的提升,時空距離上的縮短使得區域可達性水平提高,在經濟發展方面將促進經濟要素流動,資源配置的效率得到提高。
2.3 推動長株潭城市群城市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
近年來,長株潭三市產業集群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分工。長沙市形成了以電子信息、機械制造、食品加工、生物醫藥、新產業為主的產業體系,科研和技術服務第三產業比較發達;株洲形成了以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有色金屬、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非金屬礦物制品為主體的產業體系;湘潭形成了以鋼鐵、機電及機械制造、化學原料及精細化工為主的產業體系。城際高鐵的開通將建立產業集群內比較嚴密的分工和合作體系,能夠有效利用各市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各地所場,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3 長株潭城市群應對長株潭城際開通的對策
3.1 長沙市應對長株潭城際開通的對策
長沙市作為省會城市,應該以長株潭城際開通為契機,加快城市群建設。從城市發展、產業發展等諸多方面多層次采取措施,促進長沙城市功能提升,產業結構優化,放大城際高鐵對長沙的推動作用。
1)首先要全力打造新城建設,著眼長遠拉動,產業集聚和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突出“交易、會展、文化、商業、娛樂業”五大重點,加強長沙市區高鐵、地鐵、公交等綜合交通網絡體系建設,完善各項設施建設,提升省會城市服務功能[4]。
2)著力調整產業結構,特別是要調整和優化第三產業結構[5],提高服務業水平和層次。在保持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快速增長的同時,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更加充分的運用高新科技手段發展現代服務業,補齊金融保險、房地產、物流、信息等服務業“短腿”;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對交通運輸、郵電通訊業、物流、電子商務等行業進行高科技改造,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服務技術建立起商業貿易流通網絡。制定和完善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服務業對現代生產、生活以及實現就業的促進作用。 加快服務領域的改革步伐,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建立公開、公平、規范的行業準入制度,轉變經營機制,促進公平競爭,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效率。要著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市場競爭力強的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以核心技術和市場為紐帶,形成集群式產業協作體系,帶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共同發展壯大。
3.2 株洲市應對長株潭城際開通的對策
1)準確定位,依托優勢產業,打造株洲工業新城。株洲不僅是江南最大的鐵路貨車、航空發動機和火花塞制造基地,也是國內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基地和電力機車研發制造基地,還是世界五大硬質合金基地之一。當前高精傳動、山河智能等戰略新興產業項目加快建設,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列入首批國家創新型產業群試點。信息產業園建設推進,大漢惠普軟件(湖南)信息產業園、微軟湖南創新中心、湖南移動數據中心、中國電子自主知識產權計算機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戶株洲,長株潭城際開通后,株洲市必須在原有基礎上,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防止吸虹效應,穩健發展區域經濟。
2)抓住長株潭城際開通機遇,加強規劃研究。長株潭城際帶來的不僅僅是區域可達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將會為株洲市的產業結構、發展理念帶來巨大的轉變。基于此要加大規劃力度,全方位謀劃,推動株洲市經濟社會發展與城際時代的接軌、融合。
3.3 湘潭市應對長株潭城際開通的對策
1)抓住城際融城機遇,加快實施創新戰略。當前,湘潭市傳統的產業和產品、傳統的技術和管理已遭遇嚴峻挑戰,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較快增長,就必須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快推進創新驅動戰略。積極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產學研結合專項,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培養創新型領軍人才和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增強產業創新能力。長株潭城際開通,必將加速區域間經濟要素的流動。長沙的技術、人力、資本的流向湘潭的可能性增加,給湘潭經濟必然會注入新的活力。
2)抓住城際融城計劃,調整產業結構,加大重點項目投資。
首先,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為改變湘潭第三產業落后的面貌,必須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特點有針對性的出臺一些鼓勵政策,選擇科學的發展模式,制定好發展規劃,積極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如充分利用湘潭各類旅游資源,做大做強特色旅游業;引進發展大型物流業;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信息技術改造房地產業和金融保險業,拓展新興服務業。同時要充分利用第二產業的資產存量,可將那些工業技術水平低、重復生產、產品無銷路、資不抵債的企業,通過兼并、拍賣或破產轉入第三產業,以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擴大全市第三產業規模,增加其在GDP中所占比重,從而增強國民經濟總體實力。
第二,加大重點項目投資方面。目前,吉利汽車首個新能源戰略項目落戶湘潭,威勝智能配用電產業園、上海大眾汽車配件產業園等項目進展順利,新增長點正在培育和形成。從消費來看,汽車類、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等享受型消費增長較快,消費需求理性升級,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有望進一步增強。從工業來看,全年高加工度工業增加值增幅明顯高于原材料工業,工業繼續向高端延伸,工業經濟效益有望提升;加之有一批企業進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籠子,隨著其產能逐步釋放,將有力支撐全市經濟增長。從服務業來看,全市規模以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重點服務業發展勢頭較好,服務業發展有望提速。
4 總結
長株潭城際鐵路的開通運營,對長沙、株洲、湘潭三市的經濟發展具有驅動作用,也會給該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也會給該區域的經濟發展給予一定的挑戰,長沙、株洲、湘潭應該依據各自的優勢,實現各自的功能地位,共同推動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臨軒.武廣高鐵開通對郴州經濟的主要影響及應對措施[J].郴州:郴州市先行先試發展研究中心,2009(2).
[2]趙玉,龔超.中國高鐵經濟的經驗分析[N].中國集體經濟,2010-12.
[3]王萍.交通運輸對區域經濟發展作用分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7):29-31.
[4]羅平.錦成樂城際客運專線區域經濟效應預測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
[5]伍業春.武廣高速鐵路對沿線城市體系發展的影響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2009.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