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軍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林南倉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北唐山 064100)
豬副嗜血桿菌病的防治
李慶軍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林南倉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北唐山 064100)
近來我本地區豬副嗜血桿菌病呈現多發態勢。豬副嗜血桿菌病是當前養豬業中不容忽視的一種病,由于該病屬于嚴格的條件性疾病,因此當飼養管理不當,豬只不健康的情況下都能誘發本病,且使原發病復雜化,給疾病的診治帶來困難,從而大大提高養殖成本。藥物預防和疫苗預防是控制該病的有效手段,筆者在近一年來對該病的診治過程中有些淺淺的心得與大家共勉。
副嗜血桿菌病;癥狀;診斷;防治
(1)豬副嗜血桿菌主要發生在斷奶后和保育階段的幼豬,發病率一般在10~15%,死亡率很高,可達50%以上
(2)該細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內,屬于條件致病菌,與豬場的豬體抵抗力、環境衛生、飼養密度有極大關系。當豬只患病抵抗力下降時,豬群密度大,舍內空氣混濁,氨氣味濃,轉群、混群或運輸時,該菌容易乘虛而入;當豬患某些呼吸道疾病,如支原體肺炎、豬流感、偽狂犬病和豬呼吸道冠狀病毒感染時,副嗜血桿菌的存在可加劇它們的病情,使病情復雜化。
(1)急性型:往往首先發生于膘情良好的豬,有的會無明顯癥狀而突然死亡。患病豬體溫升高至40.5~42.0℃,精神沉郁、畏寒迭堆,食欲減退;咳嗽,部分病豬出現鼻流膿液,呼吸困難,耳梢發紺;部分病豬出現一側或雙側腕關節或跗關節腫大;有的病豬出現共濟失調,四肢呈劃水樣等神經癥狀,這樣的豬只往往預后不良;孕母豬出現流產、死胎,生產母豬常見產期延長、產后無奶、便秘。
(2)慢性病例多見于保育豬,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難,四肢無力或跛行,被毛粗亂、營養不良、漸進性消瘦。
本病最具特征性的剖檢變化是:胸腹腔內多種臟器出現炎癥并有纖維素性或漿液性滲出。筆者在對本病豬尸的剖檢中發現,胸腔積水,心臟包裹一層厚厚的絨毛樣被膜,心臟與胸腔壁粘連,肺萎縮;腹腔內積滿淡紅色渾濁液體,豆腐渣樣淡黃白色的纖維素性滲出物附著于腸黏膜和肝脾表面;全身淋巴結腫大呈大理石樣,尤以腹股溝淋巴為甚;病變的關節切口有膠凍樣物。
對細菌進行培養后分離通過瓊脂擴散試驗是目前最準確有效的方法。
由于當前豬場病情復雜需與以下幾種病相鑒別:
(1)藍耳病、附紅體病和弓形體病。共同點出現高燒、皮膚潮紅、耳朵發紺.呼吸困難等癥狀。但藍耳病常伴有明顯的母豬流產和其他繁殖障礙,而本病危害主體只是2周至4月齡的仔豬和生長豬;附紅體病或弓形體病的體表出血與本病的體表皮膚潮紅發紺有明顯區別。
(2)豬流感:共同點高燒、喘咳和呼吸困難。但豬流感多發于冬春季節,發病急傳播快,一旦發生很快蔓延至全群,病豬咳嗽噴嚏癥狀明顯,若無繼發、并發癥一周左右常康復自愈,死亡率很低。
(3)胸膜肺炎:共同點體溫升高、喘咳和呼吸困難。但胸膜肺炎時喘咳和呼吸困難癥狀明顯,程度劇烈,有時呈犬坐張口呼吸姿勢。而本病病豬咳聲輕微,且每次只表現2-3聲短咳。
(4)圓環病毒病:共同點出現漸進性消瘦、被毛粗亂等癥狀。但圓環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治療無效,而本病在病初用敏感藥物施治療效尚可。
(5)鏈球菌病:共同點是出現關節腫痛、跛行和神經癥狀。但鏈球菌病雖有關節炎及腦膜炎癥狀,但典型的皮膚潮紅、耳朵發紺癥狀卻很少發生。
(6)氣喘病:共同點是喘咳和腹式呼吸。但氣喘病多為個別少量發病,病程較緩和,呈連聲咳嗽,用支原體敏感藥物治療有效,而本病則呈兩三聲短咳,且多伴有體表、耳朵發紺、關節腫痛和腦膜炎等癥狀。
由于該菌的血清型的多樣化因此在治療時應做藥敏實驗,早用藥、聯合用藥是治療本病的關鍵。
(1)清開靈注射液+菌凈(頭孢喹肟混懸液),肌注1次/d,連用5d;腫痢清注射液+環球之星注射液。1次/d,連用5d。也可兩種方法交替使用,
(2)七清敗毒散(主要成分:白頭翁、苦參、板藍根等)+20%的替米考星+電解多維自由飲水。
(3)癥狀嚴重的病豬應隔離,病豬果斷淘汰連同死豬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病原擴散。豬場用含碘制劑的消毒液全面消毒。
(4)做好日常預防工作才是避免本病發生流行的上策。本病屬十分典型的條件性疾病,任何應激因素都是發生本病的直接誘因,特別是本病多發于各種原發病之后,因而加強飼養管理、改善環境條件、消除應激因素、強化生物安全等方面非常重要。必要時進行藥物預防和疫苗預防。
[1] 王阿麗.豬副嗜血桿菌病的防治措施[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2,(8):36-36.
[2] 范建有.豬副嗜血桿菌病的防治措施[J].農技服務,2014,(4):14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