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旺 莊品 張放 張玉源
【摘 要】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氣象觀測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地球表面一定范圍內的氣象狀況及其變化過程進行系統地、連續地觀察和測定,為天氣預報、氣象信息、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的依據。地面氣象觀測業務人員應對臺站參數、觀測儀器設備安裝、性能、維護、觀測場地維護、觀測用具、備份儀器和常用維護維修工具設備、工作日志、觀測記錄、規章制度執行情況、氣象記錄資料保管、探測環境保護和業務管理情況十分熟悉,并能及時排除簡單故障。
【關鍵詞】地面氣象觀測;經驗;淺談
1 地面氣象觀測站的參數設置
參數設置包括業務軟件參數和人工查算參數兩部分。
1.1 業務軟件參數
業務軟件參數經臺站設置后存放在系統軟件安裝文件夾“SysConfig”中,包括臺站參數數據庫文件(SysLib.mdb)、臺站輔助參數數據庫文件(AuxData.mdb)、自動氣象站與采集器通信端口參數配置文件(Comset.ini)、自動氣象站組網通信傳輸參數配置文件(NetSet.ini)。通過業務軟件對參數設置進行校核和檢查,以保證業務軟件正常運行和觀測記錄的完整準確。
1.2 人工查算參數
臺站應在值班室工作臺上安放與臺面相當的玻璃板,玻璃板下擺放與值班有關的各種查算用表,并核校其內容。
現用儀器號碼表;
儀器檢定證數據和器差訂正表;
本站氣壓訂正簡表;
海平面氣壓訂正簡表;
旬月歷史數據表;
逐日日出日落時間表;
天氣現象電碼和強度表;
重要天氣報發報項目和標準表;
CL、CM、CH電碼表;
云高編碼表;
VV電碼表;
風向方位、度數、電碼表。
2 觀測場地和儀器設備維護
良好的觀測環境和場地設施,性能良好、安裝正確、維護及時的儀器設備是保證獲取具有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氣象記錄的前提。
2.1 觀測場儀器設施布局
觀測場地的儀器設施布局要嚴格按照中國氣象局《地面觀測規范》執行。
2.2 儀器性能
所有投入業務運行的儀器必須性能良好,精度符合規范要求,滿足當地要素變化范圍的示值要求,經法定檢定機構定期檢定取得檢定(合格)證書并在有效期內。
2.3 儀器安裝
地面觀測儀器的安裝要嚴格按照《地面氣象觀測規范》中的要求安裝,以保證觀測數據的準確性。
2.4 觀測用具、備份儀器和常用維護維修工具設備
常用觀測用具要齊全:包括剪刀、蒸發臺秤、量雪尺、卡尺、刮刀、合頁箱、魚尾鉗等。
備份儀器是要齊全,性能良好,在檢定有效期內。
常用的維護維修工具要齊全:包括卷尺、水平尺、量角器、萬用表、烙鐵、焊錫、各種規格的起子、鉗子、扳手、釘錘、清潔用毛刷和酒精等。
3 工作日志
工作日志包括紙質值班日記(氣簿-11)和電子工作日志文件。工作日志應記錄清晰,內容詳實。
4 觀測記錄
4.1 觀測簿
觀測簿填寫要符合要求,不應有涂、擦、刮、貼、字上改字等現象,字跡要工整,數碼字要規范;觀測簿頁眉的日期、值班員的簽名、備注欄和紀要欄的填寫要完整。
按照各自的級別和觀測任務填寫云、能、天等目測項目和自動站不具備的人工器測項目,抄寫規定的各定時壓、溫、濕、地溫等自動觀測數據。尤其注意各要素極值挑取要正確。
云能天的記錄及其配合要合理,特別是復雜天氣的記錄。
蒸發量要計算正確,注意不要漏統計降水量、溢流量等,遇有強降水時要加蓋或取出一定水量。
日照抄錄要正確,不要漏填日照時數。
雪深、雪壓的記錄要符合規定,08時之后達到測量雪深標準時要補測,雪壓不要漏測。
出現電線積冰時電線積冰記事欄與天氣現象欄雨凇、霧凇的記錄不應有矛盾,如電線積冰時間長于雨凇時間的情況。
填寫在紀要欄中的內容要按規范要求填寫。
單軌運行的自動站20時應進行人工對比觀測并記錄,差值超過規定的控制標準時要查找出原因,要能通過對比及時發現傳感器漂移等儀器故障。
臺站要按要求每月1~5日讀取酒精柱讀數,并進行訂正計算,當訂正后的干球值與訂正后的酒精最低值的差值的平均值大于0.5℃時,應更換最低溫度表。
4.2 自記紙
日照時數要計算正確,注意不要出現將日照紙放倒或跡線錯誤等情況;日照記錄要與云、能、天相配合,日照藥品和已涂藥日照紙要避光妥善保管。
4.3 氣象報文
臺站所承擔的天氣報、補充天氣報、航空報、危險報、重要天氣報、氣象旬(月)報和氣候月報任務要在規定時限內發出(核對報文回執時間),并打印存檔。報文數據與觀測簿要一致。氣象報文要無多發報、缺報、過時報,報文發報順序不要有誤。
天氣報:出現視程障礙造成天空不明時的編報要正確;天氣現象和云狀編碼要正確;低云量與編報低云量要正確;過去六小時內出現重要天氣現象時不要漏發重要天氣組。
重要天氣報:重要天氣現象的始發續發標準要正確;重要天氣現象達到發報標準時的發報方式是定時發報還是不定時發報;不定時重要天氣報發報時間要正確,要為現象開始時間;同一種現象多次達到發報標準時不要漏發,雷暴、惡劣能見度等一日內僅需拍發一次重要天氣報的不要有多發。
檢查多種報文發報時間重疊時,順序要為危險報→天氣報→天氣報選航空報→重要天氣報→天氣加密報,以航代危在天氣報之前,以航代解或解除報應在天氣報之后。
氣象旬(月)報:不要漏發地方補充段;地溫段、農業氣象段與地方補充段順序要有誤;檢查旬(月)報中數據要和月報表一致,注意蒸發、日照等記錄要進行過修改,檢查逐日數據維護中雪深觀測數據要正確輸入,要有漏輸而影響旬(月)報報文的情況。
氣候月報:氣候月報中數據要和月報表一致,尤其是日照等人工輸入記錄;歷史平均值要按要求統計并拍發。
4.4 上傳實時數據
實時數據上傳前要對數據進行檢查,調試儀器等造成的異常值要在實時數據上傳前進行了修改。
自動站儀器出現故障時要及時進行了人工補測,或在發現上傳實時數據有誤時要及時重新啟動“定時觀測”,對錯誤數據進行修改補傳。
要按要求進行積雪加密報的觀測和上傳。
4.5 氣象報表及數據文件
不正常記錄的處理要正確,記錄處理方法與報表備注要一致,缺測記錄要按正點前十分鐘內的分鐘記錄、正點后十分鐘內的分鐘記錄、人工補測值、自記值、內插值的優先順序進行代替,檢查報表中缺測記錄要能作為缺測處理。
值班日志中對觀測數據有影響的操作要按要求進行備注,對造成影響的記錄要正確處理。更換儀器后要備注。
臺站參數修改后對觀測記錄要即時處理,尤其是雨量傳感器、蒸發傳感器等停止使用或啟用時參數修改要正確、及時,不要對觀測數據造成影響,必要時可通過對Z文件的檢查確定要對觀測數據造成影響。
A文件、B文件與觀測簿相應數據要一致。年報表中現用儀器登記要正確無誤,要與現用儀器相符。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