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祥
(安徽省太湖縣畜牧獸醫局,安徽太湖 246400)
豬丹毒防治技術
王必祥
(安徽省太湖縣畜牧獸醫局,安徽太湖 246400)
豬丹毒屬常見的人畜共患病,根據臨床癥狀表現,有急性型、慢性型、亞急性型之分。此病多數為散發性經過,部分地區爆發性經過,危害極大。確診此病,需結合流行病學調查,參照典型癥狀,根據剖檢病變。同時,進行實驗室檢驗,進行確診。此病用抗菌素療法,防控效果更好些。經藥敏實驗,首選青霉素,及早施治。平時預防應注意改善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定期組織消毒,堅持封閉化管理,接種免疫疫苗等等,要點性知識以供參考和探討。
豬丹毒;防控;診斷
豬丹毒為豬丹毒桿菌引起的急性、熱性傳染病,作為重要的人畜患病,此病嚴重威脅到公共衛生安全。此病臨床表現,有急性型、慢性型、亞急性型之分。急性型,多數呈敗血性經過;亞急性型,病豬皮膚各處有紫紅色的疹塊;慢性型,表現為漿液性纖維素性關節炎和疣狀內內膜炎等癥狀。筆者根據自身從業臨床經驗分析,“十五”、“十一五”期間,豬丹毒一度銷聲匿跡。近些年,此病又時常有病例可見,理應受到重視。
此病,于3~6月齡豬較為多見常發。哺乳期仔豬、老齡化豬只很少發病。此病傳染途徑多數經消化道,其次,受傷的傷口同樣有感染的可能。吸血昆蟲是重要的傳染媒介。此病傳染源為發病豬和帶菌豬。有公開報道研究證實:外觀健康的豬,扁桃體、消化道內,同樣有攜帶丹毒菌絲的可能,有效帶菌率達25~79%。一旦豬體遭受不良應激,豬體抗病能力降低,易導致此病的發生。同時,能將此病傳染給健康豬。此病四季皆發,通常情況下,氣候溫暖的初夏和晚秋季節,此病發病率更高些。此病多數為散發性經過,部分地區爆發性經過,危害極大。
3.1 急性型
此型最為常見。在流行初期,以突然暴發、急性經過和高的死亡率為特征。豬場動力網,病豬體溫升至42℃以上,高熱稽留,惡寒顫抖,食欲減退。喜臥,行走不穩,關節僵硬。發病1~2d后,皮膚上出現紫紅斑,尤以耳、頸、背、腿外側多見,其大小形狀不一,指壓時紅色消失,指去復原。如不及時治療,往往在2~3d內死亡,病死率為80~90%。
3.2 亞急性型
多數良性經過,皮膚有疹塊,俗稱“打火印”。體溫驟升,達41℃。通常情況下,發病后2~3d,即在背部、胸部、頸部、背部皮膚等處,陸續出現深紅、紫黑色的疹塊,形狀不一,有方形、菱形、不規則形、圓形等等。發病后期,迅速融合成一片。有疹塊部位,突出凸起,周邊皮膚界限明顯,極像“打火印”。隨疹塊的出現,病情逐漸減輕,體溫略有下降。一般1周左右,即可康復。少數病例轉變為敗血型,死亡率不高,在2~5%。
3.3 慢性型
此癥多數由急性型轉變,目前,細分為漿液性纖維素性關節炎、疣狀心內膜炎和皮膚壞死。
漿液性纖維素性關節炎,腕關節、肘關節等處,明顯腫脹、僵硬、疼痛,受此影響,步履蹣跚,跛行嚴重。
疣狀心內膜炎,典型癥狀,呼吸困難,心跳增速。聽診有雜音。此病型痊愈難度大,后期多數因心臟麻痹而猝死。
皮膚壞死型,典型癥狀,背部、耳部、尾部等處,局部皮膚壞死,變黑,似皮革狀。后期,壞死組織與周邊皮膚組織,逐漸脫落形成一片無毛的瘢痕。
急性型死亡病豬的皮膚呈彌漫性出血,尤其是口鼻部、耳、腹部和大腿內側的皮膚更為明顯;肺臟充血、水腫;淋巴結腫大并有出血點;在心房和心室的心肌上,特別是心外膜上有斑點狀出血;胃底部、十二指腸及空腸黏膜腫脹并有出血點;脾臟充血,明顯腫大;腎臟皮質部有斑點狀出血,腫大。
慢性型患豬有關節炎,關節腫大,關節膜發生纖維組織性增厚,關節腔含有大量的漿液性血樣液體等癥狀。滑膜出現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增生,造成組織腫脹,顆粒出現,并形成尖狀物,伸向關節腔。這種尖狀物被夾在關節表面之間,產生劇烈疼痛。贅生性心內膜炎見于左心二尖瓣,瓣膜上有菜花樣贅生物,是由心瓣膜上增生性顆粒狀生長物組成,并出現心功能不全。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剖檢變化以及實驗室檢驗,即可確診此病。
抗菌素療法,首選青霉素,早期及早施治,防控效果較理想。一旦有疑似病例,及早隔離施治。肌肉注射,劑量2萬國際單位/kg,每天3次。多數經治療后,體溫下降,食欲恢復,精神好轉。后期,重復注射2~3次后,能起到鞏固療效的目的,避免轉為慢性疾病。敗血型病豬的施治,青霉素治療,用量每千克體重1萬國際單位,靜脈注射,效果較好。
平時預防應注意改善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定期組織消毒,消毒藥經常更換,交替使用,效果更好些。
流行期的預防應注意豬場環境及用具做到及時、嚴格消毒管理。場地內糞便、污物等,集中堆積發酵,可重復做肥料使用。
堅持封閉化管理,禁止外來畜產品進入本場。更不能把市場銷售的生豬肉,帶入本生產區。場區內食堂供應的肉品,應由本場區自行解決。
按免疫程序及時接種免疫疫苗,確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質量,科學有效防控此病的發生。可供選擇的接種疫苗,有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凍干苗,用量皮下注射,每只用2ml。聯合苗接種,豬瘟免疫期、豬丹毒免疫期、豬肺疫免疫期,分別為10個月、9個月、6個月。接種三聯苗,使用較方便,用量較小。或嘗試用豬丹毒弱毒苗,用量無論大小一律1ml,皮下注射,接種后7~10d,即可產生免疫力,有效免疫期6個月。經稀釋后的菌苗,必須確保6h內用完,避免菌體死亡影響接種效力。
[1] 高俊,張健,任凱.豬丹毒及其綜合防控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11):124-125.
[2] 邱基洪.當前豬丹毒的防治與討論[J].中國豬業,2015,(6):48-49.
[3] 朱剛.淺談豬丹毒的診斷與防治[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