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喜
(山東省臨沂蘭山區汪溝鎮獸醫站,山東臨沂 273408)
仔豬腹瀉的發生、診斷及防控措施
李德喜
(山東省臨沂蘭山區汪溝鎮獸醫站,山東臨沂 273408)
仔豬腹瀉長期困擾著養豬生產者,也是引起仔豬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給養豬業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據調查,近年來仔豬因腹瀉死亡數占仔豬死亡數總比例的38.9%,每年因仔豬腹瀉造成的經濟損失到100億元,具體損失還遠遠不止這統計的數據。對仔豬腹瀉的臨床診斷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需要確定引起仔豬腹瀉的因素。本文主要講述仔豬腹瀉臨床鑒別診斷和防治措施。
仔豬腹瀉;發生;診斷;防控措施
①應激:主要包括斷奶應激、母豬奶水不夠、人工哺乳、溫度濕度等。②生理性腹瀉:過早的飼料更換,仔豬腸胃適應不了,不能消化,或母乳脂肪含量過高。③營養性的腹瀉:飼料里面的抗生素、礦物質、維生素等都能影響到仔豬腹瀉。因此,當看到仔豬腹瀉不能馬上就用抗生素治療,要判斷清楚,如果是細菌性的腹瀉可以得到治療,以免破壞仔豬腸道的菌群造成腹瀉更加嚴重。④病毒性腹瀉:豬傳染性胃腸炎(TGE)、豬流行性腹瀉(PED)、豬輪狀病毒病(PV)等。⑤細菌性腹瀉: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黃痢和仔豬白痢,魏氏梭菌引起的仔豬紅痢、螺旋體引起的豬血痢、沙門氏菌引起的仔豬副傷寒等。⑥寄生蟲性腹瀉:球蟲、結節蟲、鞭蟲、類圓線蟲等。
(1)體溫:①體溫正常:寄生蟲、非病原性、豬血痢(豬大量出血后)。②體溫升高:病毒性腹瀉仔豬體溫(以40℃為界線)會上升超過0.5~1℃;細菌性腹瀉初期仔豬溫度會升高1℃后期體溫會下降。病毒性腹瀉的仔豬溫度要比細菌性的低,具體原因是病毒的進化程度要高一些,從動物衍生學來說是先有細菌后有病毒,細菌比較原始一些,細菌可以不需要機體而在外界環境繁殖。病毒復制離不開機體離不開細胞,所以細胞想遺傳如果凍不死病毒也跟著感染,在長期進化中引起動物疾病,沒有細菌性的那么激烈,所以細菌性疾病無論是哪一階段的仔豬,體溫肯定要高,發病急,死亡快。
(2)發病日齡:梭菌性腸炎(紅痢)為1~3日齡;大腸桿菌病(黃痢)為3~7日齡;傳染性胃腸炎為7~10日齡;球蟲病為7~15日齡;大腸桿菌病(白痢)為10~30日齡;流行性腹瀉為10日齡~較大豬;輪狀病毒病為7~35日齡。當然,發病日齡不是絕對的,以上是根據大量的數據統計得來的發病規律。
(3)稀糞性質:紅痢:水樣黃至血色稀糞,pH7.0~8.0;黃痢:黃色稀糞,有氣泡,內含凝乳塊的腥臭,pH7.0~8.0;白痢:灰白色粥樣糞便,有氣泡,pH7.0~8.0;傳染性胃腸炎:淡黃白色水樣糞便,有特殊氣味,pH6.0~7.0;球蟲性腹瀉:灰黃色或棕色水樣稀糞,惡臭,pH7.0~8.0;營養性腹瀉:發黃,帶酸臭味;母豬乳汁脂肪含量過高引起的仔豬腹瀉:白色稀糞,表面發亮,黏稠;應激性腹瀉:大多為灰白色,應激后立即發生,體溫正常。
根據經驗,細菌性腹瀉的糞便有腥臭味,pH>7;病毒性腹瀉的糞便沒有腥臭味,測試pH<7。pH試紙不建議選擇1~14紙值,選擇pH6.5~7.5紙值的更加精準。糞便顏色不一樣是因為與其感染的細菌有關。
(4)死亡率:紅痢:發現癥狀后一般死亡率達100%。黃痢:發現癥狀后一般死亡率達95~100%。白痢:發病時日齡越大,死亡率越低,一般為5~10%。傳染性胃腸炎:不足10日齡,近100%;大于35日齡,達2~10%。流行性腹瀉:不足7日齡,達50~70%;育肥豬為1~3%。球蟲性和營養性腹瀉死亡率極低。母豬乳汁脂肪含量過高和應激性因素導致的仔豬腹瀉,則不會導致仔豬死亡。
①傳染性胃腸炎(TGE):腸道和胃都有炎癥。剛出生幾天的仔豬嘔吐,消化道出血,嘔吐物內有奶,解剖胃內有凝乳塊(沒有消化的奶水凝固成塊狀),粘膜發紅有出血點。水樣腹瀉,拉黃痢,解剖腸道腫脹出血,小腸卡他性炎。②豬流行性腹瀉(PED):架子豬水樣腹瀉,呈噴射狀,小腸壁變薄,透明化,顯微鏡檢絨毛萎縮。大豬腹瀉,水樣腹瀉,各個年齡段的豬只都會感染發病,日齡越大,死亡率越低。③仔豬紅痢(豬梭菌性腸炎):空腸呈暗紅色,腸腔充滿含血的液體,空腸部壞死。④仔豬副傷寒:耳朵發紫,身體發紫,腹瀉,解剖后發現腸道有潰瘍、壞死。⑤應激性腹瀉:粥樣稀糞,未消化的飼料很多。這種情況多半是因為環境因素引起的,例如沖洗欄舍。⑥脂肪性腹瀉:糞便油狀,沖洗不掉,用掃把才能清掃干凈。母豬飼料太好,蛋白含量過高,乳汁脂肪比較高。⑦球蟲病:小腸粘膜壞死病變的粘膜附有撒糠樣的偽膜,小腸粘膜顯著增厚,點狀出血點。⑧仔豬黃痢:仔豬畏寒,睡在母豬身上,拉黃色稀糞,死亡率高。⑨仔豬白痢:白色稀糞。
根據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辦法,但是共同點是:首先,要保證豬場生物安全,如母豬分娩前將產床和母豬清洗消毒。第二,豬舍環境控制,如溫度、濕度、通風。第三,母豬免疫:根據本場案例決定做二聯疫苗或三聯疫苗。第四,藥物保健:仔豬出生時灌服慶大霉素能起到預防作用。第五,對癥治療法:脫水要補充生理鹽水、維生素等,輸液口服葡萄糖等營養液。
對于營養性的腹瀉,第一是仔豬斷奶時間:雖然說仔豬接觸飼料的時間越早,越容易適應后期的飼料。因為在仔豬出生后24-25天,母豬乳量及乳質達到高峰,21天斷奶會造成一定浪費,并且存在一些風險。仔豬21日齡是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交替的時期,如果母豬群及畜舍硬件配備上不是很理想時,不應該采用21天斷奶的方法。第二是飼喂次數和飼喂時間的控制。仔豬采食后3-4h才能消化完,多餐飼喂的育成率和增重率最好。一天六次飼喂是比較合適的,過量反而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導致腹瀉。第三個方面,教槽料的粉碎細度及硬度對仔豬的采食量和消化率有較大影響,仔豬不喜歡吃較硬的東西,因此生產工藝中硬度的控制要更為重要。第四個方面,仔豬在3周齡之前消化道發育不成熟、消化酶分泌不足,且酶活低,致使消化能力很有限,只能靠母乳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由于乳仔豬消化系統發育和機能尚不健全,消化酶分泌量降低,酶活低,仔豬對日糧中的添加脂肪利用率較差,而對以乳化狀態存在的母乳中的脂肪消化率較高,日糧中的大量的粗脂肪難以徹底消化吸收,在日糧中添加乳能-膽汁酸(400~500ppm),乳化脂肪,激活胰脂肪酶、腸脂肪酶的活性,提高對脂肪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降低脂肪性腹瀉。
[1] 楊立新.仔豬腹瀉常見病因及其防控措施[J].畜禽業,2008,(11):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