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寧河區醫院(301500)石冬梅
靜脈炎是一種由于將濃度過高、刺激性過大的藥物輸入至靜脈或靜脈管道所引發的一種局部靜脈壁的化學性炎癥反應,也可以是在靜脈輸入過程中由于無菌操作不規范或反復穿刺同一根血管所引發的局部靜脈的炎癥反應,局部表現主要為紅、腫、熱、痛或功能障礙等[1],其外在的表現主要為條索狀或可以觸及到的硬結,一旦引發靜脈炎,不僅給患者帶來軀體上的痛苦,還會給臨床護理穿刺工作帶來困難;臨床上較多的臨床藥物均可以引發靜脈炎癥,相關研究發現甘露醇是引發靜脈炎癥最為常見的一種藥物,本文對甘露醇致靜脈炎的護理作為系統綜述,現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近年來,隨著住院患者人數的增多,靜脈炎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是靜脈輸液過程中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靜脈炎多是由于手術操作過程中高濃度、刺激性較強的藥液長期靜置在血管內,長時間對血管刺激所產生的一種炎癥反應,相關研究發現,當今靜脈炎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且病變發病趨勢趨之嚴重[2]。引起靜脈炎的相關因素[3]如下。
1.1 藥物因素 ①反復多次高濃度注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常需要反復用藥,且藥物濃度均較高,長時間注射勢必會刺激靜脈最終引發炎癥反應,臨床上最常見的藥物主要包括蓋諾、表阿霉素、柔紅霉素等。②靜脈在短時間輸入高濃度、刺激性較強的藥物:臨床上為了提高藥效、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常需要在短時間內輸入高濃度、刺激性較強的藥物,該藥液的刺激強度超過血管的耐受力,最終將引發炎癥反應,常見的藥物主要包括20.0%的甘露醇、脂肪乳等,這些藥物PH值與滲透壓與血壓相差較大,突然進入體內,且停留時間較長,勢必會對血管產生一定的刺激性作用。
1.2 機械損傷[4]臨床上機械損傷也是常常導致靜脈炎的主要因素,而引起機械損傷的主要因素有:注射者注射技術不熟練、注射手段過于粗暴、結扎止血帶的過緊或時間過長、推注藥物的壓力和速度不平衡、針頭固定不牢或是沒有安全固定、靜脈內長時間放置硅膠管或多次在同一靜脈內穿刺等。
1.3 污染因素 除了上述兩個因素外,污染因素也是常常導致靜脈炎發生的主要因素,在靜脈注射過程中由于醫療器具本身消毒不嚴或是存貯過久,導致輸液管、針頭、針管極易受到污染,其他污染物進入血管可引起血管的栓塞,從而引發供血不足,最終引起血管的損傷;在護士臨床操作過程中,部分工作人員對臨床操作流程不熟悉,致使無菌操作不嚴格,像一次性醫療器具使用時間太長也存在污染[5]。
1.4 液體溫度 液體溫度也是引發靜脈炎的一個重要因素,當注入的液體溫度過低時,過低的液體會刺激血管使血流速度減慢,由于藥物溫度過低還會引起血管痙攣,使部分藥物附著在血管壁上,過多的藥物蓄積勢必會增加對血管的刺激,引起血管表面炎癥介質的釋放,使血管壁本身的供血減少,血管內皮細胞相對處于缺氧的狀態,最終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最終引起靜脈炎的發生[6]。
甘露醇是一種高滲性液體,當該液體輸入血液內時會使血液滲透壓升高,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的脫水、萎縮,血管內膜受損,局部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同時血管內會釋放前列腺素E1、E2和組織胺,使白細胞浸潤在靜脈中膜層,血管壁收縮、變硬,最終發生炎癥反應[7]。同時靜脈炎的發生還與PH值有關,甘露醇的PH值在4.5~6.5之間,而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間,當血管內輸入過酸或過堿的藥物時均會使機體正常代謝和機能失調,從而引發炎癥反應。在注入甘露醇過程中除了與上述兩個因素有關,還與甘露醇的溫度、速度、藥物中的不溶性微粒、患者因素等因素有關[8]。
近年來,隨著臨床上輸液人數的增加,靜脈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一旦發現靜脈炎要盡早對其進行護理及治療。目前臨床上靜脈炎的護理舉措主要包括局部濕外敷、中草藥帖敷、中成藥涂敷、新型敷料等。
3.1 局部濕外敷 局部濕外敷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靜脈炎護理方法,它是治療靜脈炎的一種較為傳統的方法,硫酸鎂濕外敷、硼酸聯合硫酸鎂濕外敷、紅花醇濕敷、呋喃西林聯合地塞米松濕敷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局部濕外敷的方法,局部外敷的方法可以保證炎癥部位被外敷用的藥物覆蓋,通過上述各種不同的敷料,可以起到明顯的消腫、抗炎、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其中鑒于不同性質的傷口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敷料,其中硫酸鎂濕外敷中的鎂離子可以起到降低神經興奮作用,起到鎮痛的作用;硼酸聯合硫酸鎂濕外敷中的硼酸具有明顯的消炎、鎮痛作用,紅花醇濕敷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功能;呋喃西林聯合地塞米松濕敷具有明顯的抗炎抗過敏作用,上述幾種濕敷方法都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局部濕外敷方法。
3.2 中草藥帖敷 除了局部濕外敷外,中草藥帖敷也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治療靜脈炎的方式之一,其中臨床上常見的中草藥帖敷主要包括新鮮蘆薈葉帖敷、馬鈴薯片帖敷,蘆薈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之功效,所以臨床上在靜脈炎的治療過程中療效明顯;而馬鈴薯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消腫的功能,也是目前臨床上治療靜脈炎的主要方法。
3.3 中成藥涂敷 中成藥濕敷也是目前臨床上治療靜脈炎的主要方法,常見的中成藥濕敷方法包括云南白藥氣霧劑涂散、喜遼妥乳膏涂散、如意金黃散加蜂蜜外敷,其中云南白藥氣霧劑涂散具很好的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喜遼妥乳膏涂散具有抗炎、抗滲出和促進傷口愈合的功能,如意金黃散加蜂蜜外敷具有消炎、止痛、止血的功能。
3.4 新型敷料 除了上述幾種傳統敷料外,近年來,臨床上越來越多的使用新型敷料治療靜脈炎,常見的新型敷料主要包括水膠體類涂料外敷和賽膚潤等,其中水膠體類涂料外敷具有明顯的清創、消除紅腫的作用;而賽膚潤具有明顯的加快修復、增加皮膚的抵抗力、加快上皮細胞的增長速度。
甘露醇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液體制劑之一,其作用與功效目前尚無其他藥物可以取代,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極易引發靜脈炎,所以臨床上為了保證患者的健康,一定要盡量減少靜脈炎的發生,一旦發生靜脈炎要給予及時地治療與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