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區婦產科醫院(300150)姜紅
產婦分娩后24h內,當陰道出血量超過500ml時,即被視作產后出血。相關研究表明[1],近年來產后出血發生率具有上升趨勢,而我國產后出血患者數量居世界首位。當患者出現產后出血,若病情未得到控制,并進一步惡化,將會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威脅。部分患者休克癥狀較為嚴重,并且持續時間較長,即便得到治療,依然可能出現席漢綜合癥。產后出血主要因素包括宮縮乏力、胎盤因素、凝血功能障礙及軟產道裂傷,上述因素即可獨立存在,又可相互作用[2],其中宮縮乏力最為常見。為保證產后出血治療有效性,治療期間需要對產后出血因素進行確定,結合致病因素給予針對性干預措施,以此為患者提供有效治療,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產程不斷深入過程中,子宮收縮幅度會愈來愈大,收縮時間將逐漸延長,而收縮時間間隔則會降低。對于產婦而言,強有力的宮縮才能保證分娩順利進行,但部分產婦宮縮并不會隨著產程深入而增強,這將導致產程時間增加。宮縮乏力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即原發性宮縮乏力與繼發性宮縮乏力[3]。原發性宮縮乏力,產婦分娩初期便會表現為子宮肌肉收縮能力不強。子宮肌肉水腫會導致原發性宮縮乏力。另外,產婦出現羊水過多時也會導致原發性宮縮乏力。繼發性宮縮乏力,主要由胎頭位置偏移或骨盆狹隘所造成。出現上述情況,會使產婦正常分娩受到阻礙,并且會加重產婦疲勞感,宮縮活動協調性將受到影響。部分產婦分娩時,心理情緒會發生明顯變化,出現緊張、焦慮甚至恐懼等負面情緒,會導致產程延長,造成宮縮乏力。通常情況下,通過以下特征對宮縮乏力進行診斷:①宮腔內壓低于4KPa。②子宮收縮出現明顯乏力,產程相對較長。③產程開始時便表現為宮縮收縮乏力,即為原發性宮縮乏力。④產程至某個階段出現宮縮乏力,即為繼發性宮縮乏力[4]。
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治療方式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治療時應當遵從以下原則:①選取合理分娩方式。②若預計產婦可進行陰道分娩,需增進產婦體力,并促進子宮收縮。③當宮縮乏力情況得以改善后,需注意控制產婦出血癥狀,并防止感染。下面就藥物及手術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進行具體探討。
3.1 藥物治療
3.1.1 縮宮素 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治療過程中,縮宮素是應用最為普遍的藥物??s宮素主要作用于子宮平滑肌,可與縮宮素受體產生結合作用,并具有選擇性特征。受體結合后,子宮平滑肌的收縮張力水平將得以促進,并且收縮頻率將不斷提升。相對于其他藥物而言,縮宮素起效較快,不存在明顯副反應,安全性較好??s宮素應用方式主要為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結合患者實際病情決定用量,但24h內用量不得超過60U。相關研究表明縮宮素采取宮頸注射或宮體注射,實際效果會更好。由于縮宮素半衰期偏短,因此藥用持續時間較短,需連續用藥才能保證藥效。對于不同個體而言,縮宮素敏感程度也會出現差異,若使用縮宮素后,子宮下段收縮依然效果不佳,需立即停止靜脈宮縮素推注,避免患者出現低血壓。從實際臨床效果來看,卡貝縮宮素起效較快,且藥效時間長,可持續性起效,較普通縮宮素更具優勢。
3.1.2 麥角生物堿 麥角生物堿是應用最早的宮縮劑,但該品會對收縮血管產生顯著的升壓作用,因此是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的禁用藥物。麥角生物堿會與α-腎上腺素受體產生結合作用,從而促使子宮強制性收縮,可對子宮肌壁可產生壓迫性作用,起到止血效果。麥角生物堿起效快,5min便可生效,藥效持續時間約為3h。聯合使用宮縮素與麥角生物堿可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可有效延長藥物作用持續時間。
3.1.3 前列腺素類藥物 前列腺素類藥物可對子宮收縮產生直接性作用,從而提升子宮收縮幅度,通過提升子宮內腔壓力,促使縮宮作用大幅度提升,以達到止血目的。欣母沛是目前臨床治療產后出血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前列腺素類藥物。該品可促使子宮平滑肌張力提升,進而增高子宮內壓力。子宮腔在受到刺激的情況下,開放血管將逐漸閉合,起到止血效用。另外,欣母沛中具有天然前列腺素衍生物如氨丁三醇等。相對而言,欣母沛半衰期更長,生物活性更為理想,藥效持續時間較長。在實際應用時,可適當降低藥劑用量,有利于降低不良反應發生頻率,對于難治性宮縮乏力產后出血患者具有顯著效果。
3.2 手術治療
3.2.1 盆腔動脈結扎 當采取常規藥物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無效時,可采取盆腔動脈結扎阻斷子宮血供,起到止血效用,其中髂內動脈結扎與子宮動脈結扎是主要的兩種結扎方式。髂內動脈結扎手術要求較高,需要醫師對盆腔血管、神經等分布進行準確把握。子宮動脈結扎一般是采取五步法實施。
3.2.2 B-Lynch術 B-Lynch術是一種較為典型的子宮壓迫縫合術。最早出現于上世紀90年代出現,由Milton Keynes醫院推出,并逐漸推廣,是當前應用范圍最廣的產后出血治療手術方法。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完善,也逐漸出現了改良型B-Lynch術。B-Lynch術可對子宮肌層內血管產生明顯壓迫作用,并減少剖離面積,達到止血目的,可避免子宮切除。
3.2.3 宮體補丁術 常規治療無效時,可采取宮體補丁術止血。對子宮動脈上行支動脈進行結扎并結合“補丁”,起到止血功效。該方法先于子宮創口上方3cm處由自漿膜層向粘膜層進針,于粘膜下方出針,盡量不穿透粘膜層,平行針間距為4cm,從而得到“補丁”。重復以上方式,于宮體前、后壁構建8至10個“補丁”,于子宮漿膜層打上縫扎結。若出血部位為前置胎盤,可于下段切口構建“補丁”。相對于B-Lynch術,該法操作更為簡便,可對子宮肌層中的血管進行有效結扎,安全性較高。
綜合所述,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治療方式較多,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實際治療期間,需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結合病情篩選有效方法。當藥物及常規治療無法起效時,可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達到止血目的。產婦分娩前,應落實預防、預測工作,為產婦順利分娩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