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極倫
摘要:根據財政部2015年最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對股份支付的理解和體會,可從企業回購股票進行職工期權激勵處理、股份支付之涵義及分類、確認及計量股份支付、處理股份支付等四個方面生動形象地向我們講解了股份支付的有關知識。本篇論文就股份支付的概念和相關流程做一個系統的歸納和整理,并就自己的一些想法作簡要論述。
關鍵詞:會計準測 股份支付 心得體會
首先,我深刻的認識到會計準則的重要性。2015年財政部出臺了最新的會計準則,這也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對會計人員的業務要求。會計人員要恪守企業會計原則及新稅制改制要求的條條框框,更重要的是要熟練各種原則與制度的融會貫通,站在一定的高度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并將其貫徹到日常工作中去,財政部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展望新時代,高級別會計師將會成為我國會計的重點培養對象。會計,不僅僅作為一門技術更作為一門科學已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本篇論文我將主要從對會計準則的總體認識;股份支付的理論體系以及心得體會等三個方面來展開。
一、會計準則總體概念
(一)熟悉準則
毋庸置疑,熟悉準則是會計人員進行相關工作的前提,會計人員應透徹《會計法》和國家標準統一的會計制度,這是遵循準則、堅持準則的工作前提?!皶嫛辈粏渭兪沁M行記賬和報賬的一門技術活,現如今它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邏輯體系,會計人員在進行相關工作的同時也要學會權衡多方利益并嚴格遵守相關政策。那么我想要靈活運用一門科學必須熟悉和牢記科學理論也就是指會計準則。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唯有遵循準則、遵紀守法,才能確保會計信息更趨完整、真實。由此可見,學習、掌握相關規則、制度對提高會計人員處理問題的能力,拓寬他們的視野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遵循準則
遵循準則就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業務的時候要嚴格執行會計準則的要求,在會計業務操作的核算及監督過程中,除了嚴于律己,還應對他人做出適宜的提醒、要求,從而保證周邊人群嚴格遵循準則。因為準則就是會計人員進行工作所必要的行為規范,它制定的目的就是讓人們去了解它,去遵守它。一旦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沒有遵循應該遵循的會計準則,那么對會計工作的各個環節都會產生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比如,在填制記賬憑證環節,為了某一方的利益,會計人員無視會計準則的要求,肆意修改原始憑證及記賬憑證上的基本信息,這將對日后單位報表的編制產生重大的影響,而且同時這也會對其個人聲望產生不良影響。
(三)執行準則
執行準則、堅持準則,就是說會計人員在業務操作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關會計準則運用,不為主觀或他方利益意志左右。比如上級對自己授意進行有關違反會計準則的事情,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要予以堅決的反對,然后通過運用現有的專業技能、理論,來確保職業判斷的客觀性,并采取適宜的方式對其進行科學處理。而這里的會計準則不單單指會計準則,而且包括會計法律、國家統一標準的會計制度及會計工作相關的法律制度。在會計工作日常操作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因素干擾,發生利益上的沖突。如果會計人員為了一己私利,背棄原則做出授意偽造會計憑證、私吞財務、會計賬簿等違規違紀行為,則不僅僅影響了會計人員自身的名譽,甚至會對企業的聲譽產生負面影響。
二、股份支付詳細論述
(一)涵義和總體概念
根據最新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法規,所謂的股份支付指的是承擔負債交易及獲取其他地方、職工的服務,其皆以權益工具為基礎。它本身屬于職工薪酬的組成部分,可是《職工薪酬》規范的職工薪酬,是適用不同的計量原則,因為《公司法》、《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是同意以股票期權等方式對職工進行激勵。而通過學習我也了解到:為了有效規范股份支付確認、以及相關的信息披露制度,并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制定了本準則。此外,在進行企業合并時,權益工具取得其他企業凈資產的交易符合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之企業合并》的應用要求;通過權益工具來獲取其他交易的金融工具與《企業會計準則之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相符合。
股份支付由授予日、可行權日、行權日、出售日四個部分組成。其中,就行權日而言,指的是權證持有人對發行人提出承擔、履行相應義務及遵循一定的方式、價格、時間的要求。對于權證而言,其主要分為三類:評價證、內證、價外證。其分類主要是依據正股市及行權價的關系。當正價股與行權價格進行比較,其處于等于、低于、高于狀態時,相關人員通常將認購證稱為評價證、價外等。從認沽證來講,其亦擁有多個別稱:平價證、價內、價外。與此同時,股份支付也進行了劃分,主要包括現金結算、權益結算。值得注意的是,前者常用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權,在限制性股票中,激勵對象只有滿足特定條件(工作年限、業績目標達到激勵的標準),才會享有相應的權利(通過經銷限制性股票以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二)股份支付的確認與計量
這里我認為需要分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權益結算有兩種方式,分別是股份支付和現金結算股份支付。前者以換取職工服務和其他方服務的股份支付來進行結算。當進行職工服務的股份支付時,進行以股份支付所授予的公允價值計量的支付手段;在其他方的股份支付換取中,企業需要以相應的股份支付來換取服務的公允價值計量,將所得服務費用計入相關費用管理和資產成本計量。
后者是通過現金結算方式進行股份支付的計量與確認,這需要在每個規定的結算期內的資產負債表日進行,要考慮可行權的情況的最佳估計因素,以企業公允價值標準進行負債攤分,將所得服務費用計入相關費用管理和資產成本計量,然后詳細攤至負債,并在資產負債結算表日完成結算,對負債的公允價值重新計量,有效計算變動損益,并進行記錄和分析。
(三)股份支付的處理
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操作方面,需要著重關注授予日、可行權日、行權日后的會計處理。通過服務年限條件的權益結算股份支付的例子,我對股份支付的處理歸納出以下需要注意的重點:在進行授予時,不僅需要工作人員對能夠立即執行或可行的股份進行支付,還需要股份支付或現金結算的方式對股份進行處理。同時,在授予的這一日,不能進行會計處理操作。授予結束后,會計從業人員可以在可行權日對一些地方和職工進行會計服務,即收入成本費用,并對所有者的權益進行確認,其形式類似于:
借:管理費用XXX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XXX
然后在對職工股份支付方面,權益結算股份支付,一定要按授予日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入成本費用,并計入資本公積的其他資本公積,不確認其后續公允價值變動;現金結算股份支付,則要按資產負債表日當日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重新計算,待確認成本費用及相應的應付職工薪酬后,每期權益工具公允價值變動才計入當期損益。表述為:
借:管理費用 XXX
貸:應付職工薪酬——股份支付 XXX
借:應付職工薪酬——股份支付 XXX
貸:銀行存款 XXX
通常,可行權日權益結算后便會進入股份支付環節。一旦可行權日結束,所有者權益總額、確定的成本費用等皆不會在進行調整。有失效或作廢的全部或部分權益工具未被行權的,應在行權有效期截止日,進行所有者權益內部結轉,不能夠沖減成本費用;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則在可行權日之后不允許確認成本費用,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則計入當期損益即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四)企業回購股票進行職工期權激勵的處理
期權激勵作為新興股權激勵模式,其主要適用于動力不足、薪酬偏低的人群,通過創新股票期權計劃激勵模式,能夠促使經營者更好的做出決策,從而達成降本增效、優化經營體系、高效治理等目標。他們掌握著公司的日常決策和經營,也可以是有突出貢獻的技術骨干。再說結算企業的會計處理和接受服務企業的會計處理,編完結算企業和接受服務企業的會計分錄,同時需要編制合并的會計分錄,具體表現為:
借:資本公積(子公司) XXX
貸:長期股權投資(母公司) XXX
股票期權作為股權激勵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創新激勵機制范疇,得到了充足的發展、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公司的市場價值與股票期權持有者的利益成正相關關系。股票期權會的存在,對員工的意識具有很大的影響:其會明晰自身工作表現與股票價值之間的利害關系,換句話說,其的利益與股票價值具有直接關系。從而激勵起廣大員工的工作激情,比學趕幫超,創新潛能充分發揮,這是一個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所在。
三、結束語
首先,通過對會計準則股份支付的探究,使我們對股份支付的原理、過程都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包括它的概念以及相關業務的分錄處理。當然,闡述完股份支付,我也在想采用這種手段必然有它的優缺點。比如以股權激勵模式為例,員工持股計劃、業績股票、股票期權等股權激勵模式在世界各國較為常用。就目前運用廣泛的股票期權來說,它的優勢首先是,持有者在股票價格低于行權價的時候可以放棄權利,所以說它是一種權利而非義務,因為其對持有者不會產生任何負面影響;此外,股票期權的實現須滿足特定的條件:時間、環境等。未達成預期目標及提高自身經濟效益,激勵對象竭盡全力、專心致志于提高公司業績尤為必要。通過不斷努力、拼搏,促使公司股票價值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充分體現長期激勵的積極意義,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前來合作。然而我認為他還是有一定缺陷的,比如有可能存在激勵對象為自身利益而采用不法手段導致太高股價的風險;再如,通過對比我感覺股份支付需要的手續還是比較多的,耗時耗力。而且它容易導致主并企業股本結構發生變化進而可能引發一系列問題。再來講講持股計劃,毋庸置疑,員工持股具有很多的積極意義:員工的監督權、話語權等有所加強,有利于促進其進高效運作;員工的主動性、能舉例、競爭意識等有所加強,激勵員工積極落實好相關工作以防御風險。但是員工所持有的股權卻不能轉讓、交易、繼承,其福利性是較強的,但它的激勵性較差是否有待考察,同時動作上缺乏相關法律基礎和政策指導,所以它還是比較適合發展得相對穩定面成熟之公司。
其次,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和歸納,我們了解到一些在中級財務和高級財務中所沒有接觸到的會計準則,這大大拓寬了我們的視野,進一步加強了對會計準則的認識。面對新原則,作為會計人員是被動承受,還是主動去挖掘去學習呢?我想作為一名會計專業的學生或是從事會計行業的工作者,要不時吸收新鮮血液,深入了解新會計原則的內涵并及早地順應它。會計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科學,總是不去更新學習,不去探究學習,它終有生疏的那一天。所以,我們要務必多讀、多看、多想、多問,不斷磨練自己的專業技能,與時俱進,及時更新知識,熟練各種原則與制度的融會貫通,在今后運用時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立信會計出版社,2015.2
[2]《關聯方交易與以股份為基礎的支付》,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大連出版社,2005.12
[3]《新企業會計準則講座(七)》,財政部會計司,學術期刊《財務與科技(綜合版)》,200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