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曉丹
摘 要:校園文化為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提供了條件和保證,其中校園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扮演了獨特的角色。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圖書館,是學生批判性思維形成和完善的陣地。校園文化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的學生社團,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
關鍵詞:校園文化;圖書館;學生社團;批判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455.7;G258 文獻標識碼:A
一、校園物質文化為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提供物質保障
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圖書館,是學生批判性思維形成和完善的陣地。根據筆者前期對中職學生心理特征的分析,發揮圖書館優勢,能為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提供物質保障。
1.延伸圖書館的教育職能
延伸圖書館的教育功能,發揮學校圖書館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這一校園文化的作用。圖書館要認真做好讀者工作,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解放思想,大膽改革,站在讀者的角度,以讀者為中心,以方便讀者為原則,組織讀者開展多項文化活動,充分發揮讀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圖書館工作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2.加強讀者工作,開展閱讀指導
圖書館的工作是服務育人、引導閱讀,延伸職能是要主動服務,要研究讀者,認識讀者,針對讀者的閱讀心理和傾向提供正確的引導。單純地看,讀者閱覽是個別的、分散的、各自獨立的閱讀,不受群體的影響;實際上讀者閱讀也受群體的影響,閱讀傾向于從眾心理,尤其是青年學生,世界觀還未成熟之時,尋求熱點,追求時髦,從眾傾向比較明顯。一些思想敏銳、閱讀能力較強的讀者,閱讀后往往有自己的看法,在同齡人群中述說自己的感悟,理性引導讀者。創辦讀者工作室,加強團委等部門的聯系,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重要活動,以擴大圖書館的影響。這里重要的是組織讀者,善于發揮廣大讀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有效地開展各項工作,把圖書館辦成學校課外文化的中心。知識的積累和吸收,為批判性思維提供了物質土壤。
二、校園精神文化為提高批判性思維提供保證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文化歷史的積淀,它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把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作為學生成長的第二課堂,通過開展“文明生活、健康成長”等主題活動,弘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校園精神,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對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著重大意義。
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學生社團,這一精神文化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社團是學生依據興趣愛好,自主開展活動的學生組織,對于學生培養各種能力,調整知識結構,挖掘潛能,發揮個人興趣愛好和特長具有積極的作用。學生社團具有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重要功能,已成為學校開展文化、科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同時社團組織在批判性思維形成過程中發揮開放性、多樣性、超前性的作用,是批判性思維形成的有效渠道和途徑。
學校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開辦了各類社團,有文學社、籃球協會、吉他協會、街舞協會、書法協會等。這類社團成員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專業特長,能夠在活動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時滿足學生自我發展、自我追求的需要,他們通過參與社團活動張揚個性,鍛煉自我。
這些社團在學生自我管理和豐富課外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是我們不應該忽略與學生學科專業有關的社團,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校可以建立學術科技類社團并充分發揮這類社團的作用,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力度。
學術科技類社團主要是緊緊圍繞專業課學習開展學術探討、學術交流和學術咨詢而結成的社團。這類社團主要結合學生學習和研究實際,在社團中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學科辯論賽、座談會等,這些活動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科專業問題,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
學生社團的特點:成員基礎的廣泛性,發展目標的一致性,智力結構的多維性,活動內容的時代性,信息自主的開放性,組織形式的自主性。以上幾個層面的特點,為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提供了內在的動力機制。學術科技類的社團,可以充分利用社團自身的積極因素,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科專業技能水平,為學生在學習和教育服務等方面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總之,作為校園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圖書館和學生社團,對培養和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要不斷探究新方法、新形勢,發掘學生潛力;教師不斷學習,提升自身認知能力,才能為學生服務,引導學生對新知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