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可見,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一、結合繪本教學,促進幼兒良好傾聽習慣的養成
1.“注意,我只說一次”——讓教師的每一句話在孩子腦海里留下痕跡
在給幼兒講述繪本故事之前,向幼兒提出要求,讓孩子們認真聽。在剛開始時,也許會有幼兒不認真聽,但是幾次活動下來后,孩子們會發現“錯過了就沒有了”,于是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只要事先告訴他們“老師只說一次”,這樣,他們就會專心地聽你說話。養成習慣以后,每當你講話時他們就會專心聽了。對幼兒其他方面的教育,我們也會提前提醒他們:“注意,老師只講一次。”可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教育教學效果也就會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2.“誰是傾聽小明星”——讓評價伴隨著孩子傾聽的過程
適當的評價不僅可以激發幼兒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也可以達到強化這一習慣的作用。在實際的繪本教學中,對于能做到認真傾聽的幼兒給予及時的鼓勵。如在班級中布置一塊“傾聽小明星”專欄,將每周評出來的不插嘴、不隨意講話、安靜看書的小朋友照片張貼在專欄內,以作鼓勵;并且每周進行更換,鼓勵更多的小朋友做傾聽之星,表揚在繪本教學中認真傾聽的小朋友。
二、利用繪本教學,激發幼兒關愛他人的良好品質
1. 選取相應的繪本教材內容,滲透關愛教育
通過繪本活動課“愛是一捧甜甜的蜂蜜”,在引導幼兒欣賞繪本教材畫面內容的過程中,使幼兒感受到了故事里濃濃的愛,了解到了小熊和他的小伙伴們相處時的友愛,理解了蜜蜂為什么心甘情愿把自己釀出的蜂蜜拿出來讓朋友們品嘗。并通過模仿“捧”的動作,體會到他們之間的那份互愛,那份對友情的珍視,知道愛是無處不在的,在活動中學會了珍惜和表達愛。在繪本活動課“愛心樹”中,幼兒感受了大樹跟小男孩之間的感情,理解了大樹對小男孩無私的愛。
2.創設 “關愛他人”的學習氛圍,培養幼兒關愛他人的良好品質
在日常生活中,創設 一個“關愛他人”的學習氛圍,激發幼兒養成關愛他人的良好品質。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翻閱各種繪本,在自由談論中講述愛的話題。在良好的閱讀環境中,在與那些優秀繪本進行的心靈對話中,開闊眼界,豐富內心,健全人格。
三、利用繪本教學,逐步提高幼兒樂于表達的積極性
1.從幼兒已有的經驗入手,使幼兒大膽講述
比如繪本教學“國王生病了”中,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可以向幼兒拋出問題:“你們知道做哪些鍛煉可以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更強壯一點,少生病嗎?”要求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回答,孩子們表現得十分積極。孩子們說了很多鍛煉方法,比如,游泳、打羽毛球、跑步、爬山、跳舞等。隨著故事的發展,繪本上出現了很多鍛煉方式,除了孩子們說的外,還有如騎馬、打棒球、慢跑、做體操等,幼兒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較好地講述進行這些鍛煉時的具體方法,并理解了畫面的意思。
2.引導幼兒在觀察、猜測、討論中積極地表達
在繪本教學“收集東收集西”中,活動開始引導幼兒觀看封面,提問:“從這本書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覺得他會講一個怎么樣的故事呢?”在幼兒的猜測講述中,激發幼兒談論的興趣。
四、借助繪本,促進幼兒分享習慣的養成
1.利用分享類繪本,引導幼兒實踐分享行為
利用故事分享活動,要求每位幼兒準備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繪本故事來講給大家聽,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幼兒在自己的演講過程中發展其語言表述能力,激發幼兒內在的表現欲望。
2. 創設“分享角”和開設“分享日”
在班內開設“分享角”,有了“分享角”,幼兒可以帶玩具和圖書到幼兒園,然后進行實際的分享活動,在分享中實踐。每月一次開設“分享日”,多使用各種手段引導幼兒分享。“分享日”是集中分享的概念,幼兒在分享日可以集中帶一些食物、玩具來進行分享。
五、家與園協作,鞏固學習習慣的養成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終身老師。在家庭環境中,父母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都會對孩子產生永久而深刻的影響。只有當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們的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幼兒園要充分利用家長開放日、家長園地等途徑,利用現代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觀點,全面指導家庭教育中學習常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