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劉曉斌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不斷地復興,市場經濟作為一種體制手段,發揮著神奇的效力。在這三十多年的歷程中,中國取得了許多重大的成就,但同時也面臨著眾多的挑戰,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環境下,企業亟須轉型升級,以適應市場的變化。以順商企業為例,詳細講述與探究順商企業進行轉型升級的前因,以及其轉型升級的驅動力。
關鍵詞:順商企業;轉型升級;驅動力
中圖分類號:F715 ?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2-0026-02
一、前言
(一)順商
粵商研究者王先慶教授,區分了粵商概念中的“自然人”(生意人)與“法人”(企業),并認為粵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劉光明認為,粵商,一是指在廣東出生、在世界各地發展的商人,二是指在廣東發展的商人,即使不是廣東人。參照劉光明的定義,本文認為,順商就是籍貫是順德的商人和籍貫不是順德,而在順德發展的商人。
(二)何謂轉型升級
轉型升級的原理,是指從低附加值轉向高附加值升級,從高能耗高污染轉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級,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升級,從生產制造向研發設計升級。轉型升級,就是一個十字型的坐標式,橫向向右轉型,向附加值更高的行業、領域、專業轉型;縱向向上升級,向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升級,而向下也是一種升級,將產業鏈延伸到原材料環節,通過控制原材料達到控制成本、主導產業鏈的目的。
二、順商企業轉型升級的前因分析
(一)國際環境的變化
在進入后市場化和后工業化時代,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結構在不斷地改變,對產品品質的要求在不斷地提高;低碳經濟的逐步興起,針對環境保護的各種公約和排放標準的相繼出臺,對各國的發展方式,尤其是處于高速發展的中國的發展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因此,從國際環境的形勢來看,中國的出口商,尤其是以輕工業產品為主的民營企業來說,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就特別大。
(二)國內環境的變化
2014年5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首次提及“新常態”,要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目前,中國面臨著經濟轉軌期。一方面,是經濟體制的轉軌,中國已經完成了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改革,正在努力建設現代化的市場經濟;另一方面,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軌,中國正在從粗放式增長方式轉向集約型增長方式。當前中國的經濟結構面臨著多方面的問題,阻礙企業的轉型升級,具體來自以下四個方面:失衡、粗放、低端、過剩。
失衡主要表現在:(1)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均衡。2013年,國內地區生產總值中,最高的廣東達53 000億元,最低的西藏只有605億元,前者是后者的88倍。(2)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2013年,農民年人均收入與城鎮居民收入相差10 115.7元,城鄉收入差距達到3.1∶1。(3)產業結構不平衡。在社會經濟高度發達的歐美國家,第一產業所占GDP比重均在1%~1.5%左右,第二產業所占GDP比重均在20%~30%左右,第三產業所占GDP比重均在70%~80%左右。而中國這三大產業的比重分別為10.1%、46.8%、43.1%,遠遠落后于歐美國家。粗放主要表現在:2012年,我國一次性能源消費量36.2億噸標煤。中國每消耗1噸標煤的能源僅創造14 000元人民幣的GDP,而全球平均水平是消耗1噸標煤創造25 000元GDP,與平均水平也是相差甚遠。低端主要表現在:2013年,中國貨物貿易總額達25.83萬億人民幣,超過美國的3.91萬億美元,躍居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然而,數字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代表工業產品價值鏈的“微笑曲線”中,中國處于價值鏈的中游,也就是最低端的加工、組裝、制造環節。過剩主要表現在:2013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的國別評估報告中評估了中國產能過剩程度,達到驚人的10億噸。
(三)企業自身的發展
市場的需求不斷變化,對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促使民營企業進入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很多民營企業都面臨著上面講述的經濟結構問題,也迫使企業家主動地思考轉型升級的出路,從而更好地應對市場、社會環境的變化。
三、順商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探析
(一)轉型升級的原動力:順商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精神,簡單地說就是一種冒險精神、責任精神、合作精神和創業創新精神。很多西方國家,都視企業家精神為經濟發展的第一精神。全球著名管理學者彼得·德魯克認為,企業家精神中最主要的是創新。正是在企業家精神的激勵之下,企業員工們才通過自身艱苦的工作和不斷的冒險,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從而推動了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造就了人類商業史上所沒有的發展奇跡。
順德精神是一種拼搏向前、奮勇當先的水鄉龍舟精神,是一種海納百川、開放創新、具有國際性的海洋文化精神,是一種積極參與、擁有社會責任感和慈善情懷的現代公民精神。林德榮認為,商業精神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是個體意義的賺錢,而是一種事業。順商是一個很有商業精神的群體,是一個最具有中國傳統商業品格的群體,是粵商的典型代表。順商基因孕育出順商的特有精神:包容、務實、進取、創新。包容:20世紀90年代一提改革,馬上就得到了順德人的擁護,這是因為順德人已經有了思想基礎,包容是順德兼容并蓄的品格。順德區總商會會長羅維滿認為,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我們應該把所有的企業家在外面所獲得的榮譽看成是大家的榮譽。務實:是順德人的本質特征,是他們引以為豪的素質。順德今天取得的一切成就與順德人勤勤懇懇、腳踏實地、敬業奉獻的精神是分不開的。進取:順德是自創品牌,自建網絡,不斷升級換代。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慶德,以睿智的思維與博大的胸襟帶領格蘭仕人披荊斬棘,創造了令世人震驚的不朽神話——世界名牌家電格蘭仕。1992年第一臺微波爐問世,1995年奪得中國冠軍,1998年成為世界第一。創新:20世紀90年代,順德對公有企業進行戰略性調整,不斷地以國際慣例為標桿,對所有制結構、對企業治理結構進行調整,進行制度創新,為順德社會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體制基礎。
(二)轉型升級的核心能力:順商文化
順商文化,可以理解為順德商人在經商歷史過程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本文主要從順商的價值觀、順商的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三個角度來探究順商文化。
順商價值觀,主要包括重商、以人為本、報效社會。重商:重視商貿的價值取向。順德人不拘俗禮,不以經商為恥,樹立了順德當地獨特的價值取向。以人為本:順德的企業無論在人才觀、質量觀、經營理念等方面都把人放在第一位。報效社會:報效社會的價值理念。順商長期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熏陶,深知“義以為上,天下為公”的道理,在事業成功之后,熱心公益、樂善好施、興辦教育、回報社會。順商行為文化,主要包括誠信經營、低調專注、勤奮敬業。誠信經營:誠信經營的行為準則。誠實守信的經商,已經成為了順德人共同的名片。順商群體的誠信經營與“順德制造”在世界聞名是分不開的,正是由于誠實守信的美德,為“順德制造”拓展了品牌張揚的空間。低調專注:低調專注的行事作風。順德的大企業很多,但企業家卻不愛拋頭露面,調隱忍,專注地搞發展。勤奮敬業:勤奮敬業的工作態度。
順商物質文化,主要包括質量為生命、技術創新、順德美食。質量為生命:精益求精的產品品質。順德人,就“質量是產品和品牌的生命線”達成共識。技術創新:不斷創新的技術追求。順德的制造業隨著土地成本、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不斷攀升,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敢為人先、靈活變通的順商們卻能以此作為契機,通過對技術的不斷創新,爭取技術成本優勢,實現轉型升級,促進企業持續的發展。順德美食:順德美食具有核心競爭優勢。順德獲得了“世界美食之都”的稱號。順商文化是順商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能力,美的“為人類創造美好生活”、大自然地板“感恩文化”的企業文化,都是基于順商文化而提出的,并且都對各自企業的轉型升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順商企業家視野
僅僅依靠企業家精神和企業文化,企業成功地進行轉型升級還是有一定困難的,這個過程也離不開企業家遠見卓識的視野,為企業的轉型升級作貢獻。本文主要從順商企業家的國際視野、智能視野、教育視野三個方面,來探究順商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國際視野,主要包括借助國際資本市場、瞄準德國標桿轉型升級。借助國際資本市場:經濟全球化,進行企業轉型升級,與海外知名企業合作,利于企業發展,同時也向海外投資、設立辦事處、收購品牌、加快建立海外營銷渠道,積極“走出去”。瞄準德國標桿轉型升級:順德是制造業基地,德國是世界先進的制造業基地,順德與德國發展很像,但差距很大,順德企業轉型升級應該以德國為標桿,并與德國企業展開資金、技術等方面合作。
智能視野,利用智能制造,從而更快地完成生產任務,降低成本,也是一種創新。如智能裁縫,用手機將照片傳輸到智能裁縫系統里,只需要半分鐘,激光就將合影印在了牛仔布上。為了扶持智能制造,順德響應國家號召,推出了“機器代人計劃”。
教育視野,主要包括加強員工培養、支持教育事業。加強員工培養:為了培養更多的高技術高素質人才,推動企業由“世界工廠”向“世界品牌”躍升,順商企業都很重視技術人才、以及其他員工的培養,提高產業工人技術,進而提升制造產業升級的核心基礎和保障。支持教育事業:碧桂園集團成立慈善高校,一方面幫助貧困學生,另一方面也為培養品行優良、精技善用的技術人才做準備。
四、總結
在國際國內市場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市場對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要想更好地生存,就必須進行轉型升級。本文以順商企業為例,對其轉型升級的前因和驅動力進行分析,進一步了解順商企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希望能給予其他企業轉型升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