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征
摘 要:2014年,財政部制定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在全國開始實施,作為防范經營風險和改進管理水平重要手段的內部控制,越來越受到事業單位的重視和關注。從事業單位角度分析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內外監督
中圖分類號:F27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4-0112-02
2014年,財政部制定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在全國開始實施,標志著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建設,開啟了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新局面。長期以來,提及內部控制制度,首先聯想到的是企業的內部控制,大部分事業單位由于沒有涉及生產經營活動,內部控制制度常流于形式,內控管理相對比較寬松,單位財產遭受損失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無論是從提高單位自身管理水平的角度,還是為了適應外部形勢的要求,事業單位都迫切需要建立和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一、內部控制的內容及意義
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單位內部控制的目標主要包括:合理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等。內部控制的內容主要有過程控制、環境控制、信息交流、監督控制、風險評估。具體內容包括:預算業務控制、收入業務控制、政府采購業務控制、資產控制、建設項目控制、合同控制。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提升效率、防范腐敗的有效手段,是保證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真實性、資金安全性以及單位經濟活動合規合法的基礎條件。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國家對行政事業單位發展提出的時代要求,它在規范單位管理、提高單位工作質量、防范經濟風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有效地推動事業單位經營活動的快速發展,促進單位可持續性發展。
二、目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內部控制意識薄弱,缺乏內控環境。目前,大部分事業單位對內部控制不夠重視,單位內控制度基礎建設認識不足,內部控制常流于形式,單位內部缺少良好的內控文化,內控理念缺乏,沒有對內部控制和風險控制達成共識。
2.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部分事業單位雖然有內控制度,但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地方,沒有針對各個環節、各個部門制定出相應細化的規章制度,各部門之間也缺乏有效的協調和牽制,容易產生漏洞,造成管理脫節,無法發揮內部控制制度應有的效果。
3.財務管理弱化,缺少管理機制。事業單位財務部門的工作大多僅局限于記賬、統計、報賬,由于缺乏對業務部門實施內部監督和控制的相關機制,造成財務部門與單位業務環節的內部控制相脫節,對單位重要事項的決策、實施缺少控制。
4.預算管理低效。現有的預算管理,預算編制粗糙,相當一部分預算未細化到具體項目,基本上是花錢預算,沒有長遠的規劃。同時預算剛性不夠,預算調整較為頻繁,彈性較大,削弱了預算的約束力。
5.審計監管體系不完備。現有的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機構大多與會計部門及業務部門平行,難以保證其監督的獨立性與權威性,僅僅依靠單位內部審計部門承擔監督責任,無法對單位內控的實施情況形成有效監督。而外部監督也大多僅局限于財務報表的審計,關于內部控制由外部審計監督的模式,目前也缺乏較為成熟的探索。
三、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改進策略
1.建立內部控制文化。建立和形成一個積極、良好的內部控制文化,將其轉化為全體員工的日常行為習慣,使員工以積極的態度明確自身的職責,自覺嚴格按制度流程操作,完成控制措施,才能真正將內部控制制度滲透到單位的經營管理之中,實現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運行。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文化環境通常應包括以下內容:單位負責人的支持和重視、組織機構健全、職責權限分工明確、職責權限設置合理等。
2.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梳理單位業務,理清單位業務的運行過程,改進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系統。一方面,擴大內部控制范圍,改變現有內部控制大多局限于財務部門的現狀,將內部控制覆蓋到業務部門,涵蓋到各個業務環節,確定各個部門與職能規劃相關的內控制度。另一方面,將內部控制制度細化,明晰單位內部結構,明確規定相關人員的工作范圍、責任、權限等內容,實現不同部門、不同崗位間的內部牽制、相互控制,從而促成內部控制在各個環節的順利實施。
3.強化預算管理。優化單位預算資金使用,提高事業單位預算的科學性、支出的合理性、管理的有效性。做好預算管理,從根本上保障事業單位預算資金內部控制順利實施。事業單位要根據自身資金能力和發展需求,統籌預算安排,制定合理的財務預算明細,提高資金利用率,實現長期、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同時要完善預算控制,提高預算的控制力和約束力,定期分析和監督預算執行情況,對不符合實際需要的預算進行調整,避免出現盲目的浪費。
4.信息披露控制。建立完善內部報告制度,全面反映單位的運營活動情況,增強內部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通過信息的披露,反映內控制度的落實情況,對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早發現,及早解決,確保內部控制的順利執行。
5.健全內部控制激勵機制,建立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將內部控制與績效掛鉤,通過參考一些數量指標、質量指標、收支指標等,科學評估事業單位各個部門及人員內部控制工作的落實情況,運用監督、考核、獎懲等措施,達到內部控制的強化執行。
6.完善內外監督機制。厲行監督,是落實事業單位預算資金內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措施。監督部門要輔助內部控制部門開展監督活動,發揮職能優勢,通過監督檢查,努力發現單位內部控制工作是否得到有效執行,在執行過程中是否存在漏洞,保障內部控制的順利施行。同時,可逐步開展內部控制外部監督模式的探索,適時引入社會審計機構,對單位內控的實施情況進行評價、監督,以彌補內部審計獨立性不足的缺陷。通過建立內外監督的機制,完善內部控制的有效監督。
四、結束語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信息化的發展,事業單位面臨著日益增多的挑戰。作為提升經營和持續改進管理水平重要手段的內部控制,越來越受到事業單位的重視和關注。我國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發展尚不成熟,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如內部控制環境不佳、監督體制不夠完善、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針對這些問題不斷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進行優化,有助于事業單位更好地控制風險,保障單位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曹宇.新COSO框架對我國公共部門內部控制的啟示[J].中國內部審計,2014,(12).
[2] ?蘇紅.醫院開展內部控制的方法和路徑[J].中國內部審計,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