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英
摘 要:在水利運輸企業中,固定資產所占的比重比較大,因此加強水運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對于促進其持續發展至關重要?;诖?,分析加強水運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水運企業在管理固定資產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原因,以期為相關企業進一步加強管理提出警示。
關鍵詞:水運企業;固定資產;組成及特點;管理的必要性;主要問題
中圖分類號:F273.4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4-0142-02
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過程中,包括水運業在內的運輸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視。水運業主要是指采取浮運工具如船舶等,從事在水上運輸貨物或者旅客,以及通過在碼頭上設置泊位,為水上運輸客、貨而接送旅客或者裝卸貨物的生產營運活動的行業。水運行業因為其具有的特殊性,所以從事水運的企業往往擁有很大一部分的固定資產,而且有效地管理這部分固定資產,對于水運企業擴大經營效益、謀求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一、固定資產概述
(一)《運輸企業財務制度》中對于固定資產的規定
《運輸企業財務制度》對運輸企業的固定資產的定義是,超過一年使用期限的房屋、建筑物,在鐵路沿線建造的相關建筑,以及鐵路線配套建設的橋梁、隧道和涵洞,相關的港務設施,機場的停機坪和飛機跑道,相關的裝卸、運輸機械與設備,以及有關生產營運的其他工具、設備和器具等。同時,有些單價在2 000元以上物品,盡管是非主要的生產營運設備,但是如果其超過了二年的使用期,也應當被視為固定資產。
(二)《準則—固定資產》中對于固定資產的規定
《準則—固定資產》對固定資產進行了具體界定,有形資產只要同時具有三個特征,便可視為其屬于固定資產:一是為了商品生產、勞務提供,以及租賃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有形資產;二是持有的有形資產具有一年以上的使用期;三是持有的有形資產具有較高的單價。
(三)《企業會計制度》中對于固定資產的規定
《企業會計制度》中較為詳細地揭示了固定資產的本質屬性。該制度規定,企業使用一年以上的房屋等建筑物,機械、機器、運輸工具,以及有關經營生產的其他工具、設備、器具等屬于固定資產。具有超過2 000元單價、使用二年以上的物品,盡管不屬于主要的經營生產設備,也應被視為固定資產。
(四)三項規定的比較分析
通過比較以上三種關顧固定資產的規定,《運輸企業財務制度》(以下簡稱《財務制度》)和《企業會計制度》(以下簡稱《會計制度》)在界定方面可以說大致相同,但是都屬于在表面上進行的定性;而《準則—固定資產》(以下簡稱《準則》)則揭示了固定資產所具有的本質屬性,對此可以從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
1.固定資產屬于有形資產。《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在對固定資產進行界定時,沒有明確指出其屬于有形資產,只是著重描述了有關經營生產的固定資產,而《準則》中界定固定資產屬于有形資產,雖然在會計中“固定資產是有形資產”屬于一般的常識,但是從揭示固定資產本身的屬性來看,《準則》的相關界定是非常必要的。
2.強調固定資產本身的用途。《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在界定固定資產時,描述性地說明了固定資產必須是與經營生產有關系,而且具有較高的單價和較長的使用期。而《準則》除了要求固定資產具有的單價和使用期以外,還尤其強調其用途,也就是說,必須是為了商品生產、勞務提供,租賃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資產。突出強調這一要求,有助于對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中的所擁有資產和固定資產進行區別,從而增強判斷的準確性。
3.考慮單價和使用期。《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在考慮單價和使用期方面具有明顯的相同之處:對有關經營生產的固定資產僅要求其使用期限,對非經營生產的固定資產在單價和使用期方面均有要求。而《準則》中在考慮單價和使用期方面并沒有對是否有關經營生產進行明確的區分,對使用期統一規定為超過一年,而沒有界定單價的數量。通過以上比較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準則》對于固定資產的價值標準并沒有進行粗糙的界定,而把判斷的權力事實上下放給了企業。
二、水運企業的固定資產組成及其具有的特征
水運企業所具有的運輸功能,要求它必須擁有大量的如港口、航道等運輸設施和相應的運輸工具,以及船舶、車輛和吊車等相關的裝卸機械。除此之外,水運企業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也需要配套建設、購置一些辦公樓、辦公用品等必要的辦公設施設備,這些都屬于固定資產范疇。基于此,水運企業所擁有的固定資產主要應該包括:直接用于生產營運的船舶及輔助船舶,用于港口業務的設施、用于庫房貨場的設施,用于運輸貨物、旅客的車輛及輔助車輛,以及集裝箱等設備;輔助生產營運的通訊、維修設備或機械,以及為生產營運創造必要條件的房屋等建筑物,水運企業進行經營管理所需要的相關辦公設備。
在水運企業的經營生產活動中,固定資產是必備的物質技術基礎,其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典型特征:一是使用周期較長。固定資產可以反復用于經營生產,但是其實物形態不會改變,隨著固定資產的磨損,它的價值通過逐步折舊的形式計入成本,而轉成水運產品的價值,并以收入的形式反哺企業,直到其報廢后再重新購置,從而更新固定資產的實物形態;二是具備相應的物理形態。只有長期具有物理形態的實物,才可以被視為是固定資產;三是固定資產屬于勞動資料,具有勞動手段的職能。固定資產屬于勞動資料,其必須要為企業的經營生產活動服務,如水運企業購買的港口裝卸機械設備,只有在其被安裝并投入生產以后,才可以視為是企業的固定資產。
三、水運企業對于固定資產加強管理的必要性
(一)水運企業成本費用的特殊構成要求必須加強固定資產管理endprint
從資金的構成和分布來看,水運企業擁有較大比重的固定資金,而且其中的很大一部分能夠移動。從成本費用的構成方面來說,固定性費用是比較大的。水運企業特殊的經營生產方式,決定了它必須要具有一定的通過港口的能力和利用船舶運輸旅客或者貨物的能力,從而保證運輸旅客或者貨物的時間與方向。鑒于此,水運企業在固定資產折舊、設備維修養護,以及使船舶與裝卸機械能夠正常營運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費用。因此,對固定資產加強管理,把水運企業現有的設施設備充分地利用起來,增加運營效益,同時,盡可能少地消耗燃料和材料,嚴格控制支出的相關費用,是水運企業以盡量少的成本,最大化地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渠道。
(二)改善水運企業的財務狀況要求必須加強固定資產管理
加強水運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不但可以提高營運能力,而且體現在財務工作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企業的財務狀況主要是從財務工作中體現的,有效地管理固定資產,可以使企業的財務狀況得到改善,因此水運企業應堅持總結經驗,科學合理務實地把固定資產管理好。
(三)全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要求必須加強固定資產管理
固定資產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前者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因此,水運企業要深刻認識到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努力通過完善管理制度、規范相關的操作流程、強化使用、運行的監督,不斷提高管理固定資產的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的整個管理水平。
四、水運企業在固定資產管理的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一)管理固定資產的意識不強
水運企業通常會重點關注在固定資產方面的投資,但是設備購置完成后,對其接下來的管理卻跟不上,導致使用固定資產的效率和設備產出效率都不高。
(二)在計量固定資產方面存在不規范的現象
一是企業的財會人員只是單純地對固定資產總分類賬進行登記,而對登記明細分類賬的登記卻不及時,致使賬賬核實困難;或者不重視盤點,不能及時地把已購置或者變賣報廢的固定資產進行入賬處理,致使固定資產在賬目和實物方面不符。二是對于固定資產的耗損不予重視,或者采取不當的折舊方法,從而沒有辦法體現現實的資產狀態。
(三)運用公允價值不恰當
目前,在確定公允價值方面,我國的認識還不統一,還沒有形成交易資產的公開、活躍的市場,因此企業可能會根據不同資產的折舊率與年限,通過公允價值的控制來進行各項資產入賬價值的調節。而水運企業往往擁有很大的固定資產,如果存在不準確的公允價值,有可能會導致企業計量的不恰當。
(四)管理固定資產的相關制度有待完善
具體表現在:第一,在管理環節方面如資產報廢缺少相關的制度。一些水運企業對于處理固定資產的殘值不重視,管理部門不能提供完備的處置報廢的固定資產的殘值收入資料。第二,在獎懲管理固定資產責任人方面的制度尚不完善。第三,沒有做到因時因地制宜地完善修改管理制度,有的制度針對性不強。
(五)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有待于加強
一是劃分管理固定資產的責任不明晰,一旦有問題出現,很難進行責任追究;二是企業內部在溝通方面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機制,致使企業固定資產的使用和管理部門,以及財務部門互相之間沒有協調和配合,優化配置的整體效率不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