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天寶
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的師德師風建設是中職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一環,直接關系著中職校的未來發展和興衰成敗。針對目前師德師風建設普遍存在的缺乏實效性的特點和現狀,新時期,全面打造中職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新平臺,推進師德師風建設邁向新臺階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中職校;師德師風建設
教育是一個國家、民族的希望,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成敗。教師是教育的承載者,是教育的根本,原教育部部長周濟曾在“全國師德論壇”上指出高水平教師對于造就高質量教育的重要性。在評價和考核一名教師時,我們經常說“師德一票否決”,說明道德標準對一名教師的重要性。當前適逢中職校的蓬勃發展時期,教師肩負著傳授專業知識和教學生做人的雙重職責,教師的言傳身教是學生德育養成的主要因素,教師專業水平和道德素養的高低、教師的言傳身教、以身垂范,直接關系到中職校發展的興衰成敗,因此,加強中職校的師德師風建設刻不容緩。
1 師德師風建設是中職校德育工作的生命線
1.良好的師德師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成長的領路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將成為學生道德情操形成的表率和楷模,沒有良好的師德,不能修德正己的教師,只能“誤人子弟”,根本無法完成教書育人的艱巨任務,更談不上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磨礪。
2.師德建設關系著未來接班人的成長成才
江澤民同志曾多次指出,發展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要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這既對中職生的成長提出了明確的發展方向,也對中職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曾指出:“建設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和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這就要求中職校的廣大教師不僅要有淵博而豐富的知識底蘊,更要有高尚的情操和道德素養,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用言傳身教時時刻刻潛移默化地感染和引導學生。由此可見中職校教師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其師德高尚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未來接班人的成長成才。
3.師德師風建設關系著中職校的發展方向和興衰成敗
目前,高等學校教師不停歇地追求高職稱、高學歷這股勁風就像一根無形的指揮棒,為中職學校的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樹立了一根標桿。很多中職校都非常注重教師的職稱、學歷,這無形當中就將教師的德育建設“擠”到了后邊,致使教師隊伍有道德素質滑坡、師德水平下降的趨向。在當前社會上道德危機普遍存在的大環境下,教師的師德建設力度非常薄弱,這種現象必須引起中職校和有關教育部門的足夠重視。在學校,教師的任務十分明確,那就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高尚的師德是一名教師的靈魂,也是一個學校蓬勃發展的生命線。能不能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直接關系著中職校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興衰成敗。
2 我國師德建設的辯證視域
師德建設歸于思想意識范疇,關鍵在于大力弘揚教師自律意識的發展,然而目前師德建設很大程度上仍處于他律狀態,“敬業”、“明德”、“愛生”、“奉獻”等師德核心規范并沒有完全被教師個體所認同并內化為教師個體的內心信念,進而形成自律機制。師德建設并沒有從社會的純粹理性轉變為教師個體的實踐理性。目前我國師德建設普遍存在如下問題值得探究和深思:
(一)師德規范過于崇高化,缺乏現實操作性和個性特征。
我國自古以來一直沿襲著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大教育家孔子以自身的模范教育實踐行為昭示后世教師自身的修為應達到“德高”、“身正”、“止于至善”的崇高境界。由于傳統師德的深遠影響,使得現如今的師德要求存在過分崇高化的傾向,過于籠統、抽象,實踐操作性不強,缺乏個性特征。師德建設一味地強調奉獻,忽視對教師個體的內心需求和精神世界的關注,忽視對教師的人文關懷,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過高。
(二)教師自身對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認同不到位。
任何一種職業首先都是人們謀生的手段,工作者唯有拋卻缺衣少食的煩憂之后才會關注并致力于“事業”發展。目前,大部分教師收入杯水車薪,選擇教書就等于選擇清貧,目前不斷高漲的物價和社會消費常常使得教師正常的家庭生活捉襟見肘,在這樣的前提下去空談師德顯得過于蒼白無力。而“教師”這一職業卻有其特殊性,每個從事這一職業的人一開始便必須把它看作是神圣的事業,因為教育的對象是一代又一代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容不得你來試驗!可事實上大多數教師認為“教書”只是一份工作而已,這就為師德師風建設埋下了難以奏效的種子。在當今物欲橫流的市場經濟大潮中,功利主義和各種資產階級腐朽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對教師有過強的沖擊,部分教師在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矛盾交互作用下容易出現認識上的偏差,從而淡漠良好師德作風的構建和營造。
(三)教育行政部門管理不到位使師德建設流于形式對學校和教師在管理上的偏差。
學校不同于任何其它的部門或單位,不是領導的心血來潮就一紙公文便可了事的??茖W有效的業務指導、行政督查應是管理部門的首要職責,一味的行政手段只是成就了同一模式下的形式而已。教育行政部門管理不到位,教育政策的落實不到位,教師待遇的提高如蝸牛爬行,教師社會地位的下落,會導致師德師風建設流于形式而收效甚微,終將導致教育形象和教學質量的下降,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3 新時期探尋中職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效路徑
1.構建特色師德規范,強化思想教育的導向功能
師德規范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要遵循的行為準則。深入研究并根據現實情況制定獨具特色的師德規范,便可使教師在工作中自覺發揮規范的導向作用,推動廣大教師增強職業意識,強化職業操守,敦促教師“講師德、練師能、樹師表、鑄師魂”。中職校各級黨組織要力求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針對性和突出實效性,采取多種有效的方式方法,用科學理論武裝教師的頭腦,激發他們愛崗敬業,主動發揚奉獻精神,引導他們自覺地在教育偉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目標。
2.不斷夯實教師自身的科學文化底蘊。
做為人民教師,要牢牢恪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職業操守,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當今時代,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經濟、政治、科技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學術研究的豐碩成果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只具備一桶水是不行的,我們必須要有長流水。科學文化素質是師德形成的前提條件,具體地說它是嚴謹治學的直接前提,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專博相濟、深廣結合的新型知識結構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和挑戰。特別是青年教師要“鍥而不舍”、“孜孜以求”,不斷獲取新知識。
3. 鍛造過人的心理素質是新時代賦予教師的新需求。
首先,教師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以一顆善良包容的心來對待每一位學生,和學生建立起人格平等的師生關系。其次,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幫助他們在全球化的功利時代增強抗御誘惑的能力,糾正心理上的偏差,正確認識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辯證關系,忠于黨的教育事業。如今我國中職教育已邁入了大眾化快速發展期,大多數在教學第一線“疲于奔命”的教師,在當前復雜的社會背景和激烈的職業競爭環境下,由于工作壓力的增大很容易誘發心理失衡現象,很容易引發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倦怠行為和失德行為。管理層應當高度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積極措施及時加強對教師的心理引導,增強教師的心理抗壓能力,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為師德建設提供重要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羅國杰,夏偉東等.思想道德修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4]蘇智先,楊祖恩.政治課堂教學改革[J].半月談,2004.
[5]劉外霞.中職學校政治課堂教學方法探究[J].陜西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