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鵬 楊康
摘 要:“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人們關心的永恒話題,對于食品安全的監管是食品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本文從立法者的角度出發,對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規制措施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食品安全;法律規制;措施
本論文是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W2013274 “遼寧省地方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我國現行法律中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費》、《產品質量法》以及《刑法》中關于食品安全犯罪的相關規定。大多數法律缺乏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辦法以及處罰方式,缺少對食品生產過程中監管的法律規范,結合我國“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監管模式,筆者認為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規制應該從對企業的規制和對監管者的規制兩方面展開。
1 對食品生產企業的法律規制措施
(一)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網絡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網絡,通過法律的手段,強制食品生產企業在統一的網站中公開食品生產原料、添加劑、以及生產設備是否合格等一系列數據,使消費者能夠及時了解食品的生產過程,同時加強企業食品安全科技成果、技術儲備,加快食品安全評估方面的技術成果向公司企業轉移。
(二)建立食品生產企業的信用記錄制度
如何解決食品安全的問題最本質的方式還是要從食品生產企業入手,一方面要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另一方面就是要從源頭上打消企業對生產有毒有害食品的打算,建立食品生產企業的信用記錄制度就是一個很有效的解決手段。政府利用自身信息掌握度較高的優勢,建立企業的誠信檔案,對表現優良的企業實施減稅政策,支持其技術設備改良;對違法生產有毒有害食品的企業,提高對其處罰力度,輕微者可以責令其以建立基金的形式對受害者進行賠償,嚴重者沒收違法所得,吊銷其營業執照,并對相關負責人進行刑事處罰。通過行政手段的干預,使得違法生產的企業在市場上難以生存,這樣既可以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又降低了政府食品監管的成本。
(三)建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特殊舉報渠道
食品安全監管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職責,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監管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食品安全與我們每個人都切身相關,我們每天都在和食品打交道,因此最先發現問題的往往都是消費者,但是消費者在發現問題之后向相關部門舉報卻難以被重視,訴訟又周期太長怕麻煩,久而久之,即使發現問題也是能忍則忍,自認倒霉。相關部門應該建立專門針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特殊舉報渠道,并且認真落實被舉報的每個事項,雖然這個工作前期開展較為繁瑣,但長久下去就會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食品安全問題也會隨之得到改觀。
(四)確定逆向可追蹤機制
面對一個個食品安全事件,除了要妥善處理事件造成的不良影響外,還應該厘清責任,找出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因此,確定逆向可追蹤機制是一個必要手段。所謂逆向可追蹤機制,就是追本溯源,從種植養殖開始,到端上餐桌,食品生產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都要有相關的材料記錄,在事件發生后的第一事件,找出問題的根源,無論是原料的問題,還是生產過程的不規范,這樣就可以很快找出責任的承擔者,防止各個責任主體之間相互推諉。
(五)優化非政府組織和網路媒體介入
《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行業協會、社會團體、新聞媒體和消費者個人有進行引導、宣傳、舉報的權利,但不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政府部門在監管過程中有一定的弊端,并且監管對象過于復雜,有的甚至存在“地方保護主義”,因此,非政府組織可以利用其自身優勢,介入食品安全監管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在政府監管失靈中起到矯正作用,另一方面非政府組織廣泛深入公眾,可以有效對消費者食品安全的相關專業知識進行宣傳教育服務。
2 對食品安全監督者的法律規制措施
(一)明確監督者的責任,要求監督者與違法企業承擔連帶責任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單位劃分為縱向管理和橫向監督,監管的方式也分為機關監督、審計監督、監察監督,具體實施過程中由農業、質檢、工商、衛生、食品等部門負責。因此,加快監督人才培養,加大政府監管工作透明度,同時加強中央,地方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協調,明確各部門的權責范圍,使監管者為自己工作的不到位承擔相應責任,提高政府食品監管的效率。
(二)消費者對政府食品監管者的再監督
權力應該在制度的約束下行使,權力的無限膨脹反而會失去權力存在的價值。政府在對食品生產企業進行監管的同時,也負有其他的政府職責,這無疑要求監管者在追求地方經濟利益的同時對食品安全負起責任,監管者難免會在工作中睜只眼閉只眼。怎樣才能杜絕“地方保護主義”?這就要求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監管者進行再監督。我國法律規定公民有權對政府工作進行監督,食品安全監管作為政府職責之一,消費者應該勇于對政府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進行監督,督促食品安全監管的工作人員認真履行職責
(三)建立對食品安全監管的公開聽證制度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放在公眾的視線下,實行食品安全監管的可視化操作,這樣就可以顯著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的工作效率。加強法律法規細化,完善法律程序的可操作性,首先就是要建立對食品安全監管的公開聽證制度,公開聽證制度不僅有利于政府行為的約束,而且對違法生產企業也能起到震懾作用。
(四)完善食品安全的公益訴訟制度
完善食品安全的公益訴訟制度,就是明確食品安全公益訴訟的具體程序,讓消費者與生產企業在訴訟中擁有平等的訴訟地位。
3 結束語
通過完善法律對食品安全監管進行規制,規范食品行業的生產行為,厘清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強化市場監督與社會參與,這樣就可以在全社會形成一個全民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良好氛圍,相信食品安全問題也會隨之得到改善。
作者簡介
丁鵬(1978—),女,副教授,博士,沈陽大學文法學院,主要研究憲法與行政法方向。
楊康(1995—),男,沈陽大學文法學院 12法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