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電子技術應用》課程的特點出發,依據“教學做合一”的理念,以“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的具體授課過程為例,探索“六步教學法”以求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做”一體化;六步教學法;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
《電子技術應用》是一門技術性較強的工科課程,在課堂上進行單純的高密度的理論講解,會使學生們缺少獨立思考的機會、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缺乏活力,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此,我們必須走出傳授式的誤區,實現教學模式的轉變。陶行知先生“教學做”一體化的理念,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為我們探求高效課堂指明了方向,我們教師要堅持“在做上教”,同時學生“在做上學”,并把“教學做”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教學相長。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才能促進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且樹立起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我們的教學呈現出勃勃生機,切切實實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
我院近年來學校在實踐中嘗試“教學做”一體化授課模式,我作為其中的一員受益匪淺。下面我將此思想實踐于《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這堂課的授課中,詳細闡述本堂課的課程實施過程。根據本堂課內容,我將授課過程為“導、析、做、鏈、啟、評”六個教學環節,并根據各知識點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充分體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教育模式。
1 導(設立情境,導入課題)
“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是續固定偏置共發射極放大電路后又一重要的電路結構,對比固定偏置放大電路而言,主要優點是靜態工作點的穩定,所以在授課過程中,要突出這一優點。在此環節,采取“實驗演示”的方式介紹“固定偏置放大電路”缺點,對比此電路在環境溫度變化的情況下,發現經過加熱后,動態輸出波形出現了失真,如圖1。歸納出結論:固定偏置放大電路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其Q不穩定。繼而解釋其不穩定的原因,讓學員明白環境變化、三極管參數、Q點和電路動態輸出之間的關系。由而引發思考:“有方法能夠穩定Q點嗎?”引入正課。這種方式能夠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加深他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深度。
2 析(巧用方法,分析原理)
對于“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的學習,主要學習它的電路結構及Q穩定的工作原理。對于這一環節運用知識對比和理論推導的方式。知識對比法,讓學員對比“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與“固定偏置式”電路結構的相似性(如圖2),找出它們的不同,可以有效的避免學員對知識的混淆,加強了學員對新知識的記憶。理論推導部分是通過分析電路結構,得出Q點的計算公式,并通過分析公式,得出“分壓式偏置電路的Q點,幾乎不受三極管參數的影響,相對穩定”的結論。
3 做(動手操作,驗證原理)
運用理論推導和實驗驗證相結合的方式,對電路的穩定性進行驗證,如圖3,體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教育模式。讓學員“做”,學員們在充分思考、理清思路的基礎上,讓他們自己動手實驗。在此過程中,教員要在教室中巡視,充分了解學員們在實驗過程中的難點問題,并做適當的指導。這一過程用時視實驗內容而定。
4 鏈(鏈接實例,體現應用)
在授課過程中,要鏈接基本電路結構和電路的實際應用例子,可以使所授內容更能為學員們所理解并結構,實例可以從后續的專業課程中選取,更能體現本堂課的專業基礎性。以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結構為例子,實例中應用的是其改進電路,即發射極增加電位器的結構,如圖4a,這種結構具有更廣泛的應用。
5 啟(學習知識,啟發思維)
教員的授課不是為了讓學員死記硬背住知識點,而是希望能夠使得學員學習到方法,并能夠運用此方法解決新的問題;學員從學習過程中總結到規律,應用到新的問題中,這就是“啟發”。
以“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為例,設計用改進電路的學習過程來啟發學員思考“CE的作用”。具體操作如下:
(1)用Multisim仿真軟件,對比有無REP時的電路輸出,如圖4b(仿真實驗可以由教員操作,也可以設計由學員自己完成,由教學條件而定)。運用這種動態仿真的形式,不但能使結論更易于理解,還能夠讓學員熟悉軟件操作。
(2)結合仿真中REP大小和輸出波形幅度間的關系分析CE的作用,思路如圖5:從前面的仿真實驗中,學員可以得到,當REP=0時,uo較大;當REP>0時,uo較小;對比有無CE時交流通路,啟發學員得出結論“有CE時,uo較大,目的是消除對RE對交流分量的影響”。
在這部分的設計思路上,不僅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員自主思考,體現其在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還可以結合“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員們互幫互助,互相啟發思維,充分體現“教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理念。
6 評(歸納總結,點評提升)
教員根據學員得出的結論進行點評,實際上也就是這部分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員們理清思路、掌握方法,還要對同學們在分析過程中的共性、難點問題進行敘述。在這一過程中,教員主要講規律、講思路、講方法、講線索、講框架,一般用時10分鐘左右。
總之,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在做中教,乃是真教,從做中學,乃是實學。”對于我們職業院校來講,我們的的任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符合企業要求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教學當中實施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訓為手段的“教、學、做”一體化的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面向生產、服務、管理和建設的高技能人才。在理論講解的同時進行實訓操作,可以激發他們對實驗結果和實驗現象的思考,對實驗結果和數據進行分析和總結,使他們對所學理論有了充分的理解,知道所學理論如何進行實際應用。這種方法提高了學生自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加激發了他們對課程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徐杰. “教學做合一”模式下六步教學法的運用.河南教育.2015,02:27-28
[2]張燕峰.“教學做合一”在《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中的實踐與研究.青年時代.2015,08:191-193
[3]王敏.“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思想對高等職業教育課堂教學的啟示.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34):76-77
[4]李磊.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科技經濟市場.2015,04:210-212
[5]王彩君,范菲,周云亮.“電工電子技術實驗”課教學效果的探討.云南大學學報.2014(36):224-226
作者簡介
相方園(1982-),女,山東臨沂人,碩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