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海燕
摘 要: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國際化的不斷發展,促進了各國之間的經貿合作,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理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并且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主流。然而趨同不是等同,在吸收引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時,要慎重考慮準則的實施成本和執行效果,建立一套適合我國發展的高質量的會計準則體系。本文基于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發展進程,分析了國際會計報告準則的發展趨勢,認為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應是互動的、雙向的趨同,提出應在慎重考慮我國現實國情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加強會計準則的執行力度,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會計人才。
關鍵詞: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國際會計;會計信息
一、引言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下,會計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是連接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的重要橋梁。2001年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正式提出趨同(convergence)概念,指出各國會計準則應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在方向上保持一致,加速會計準則的國際認可度。各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向IFRS趨同的方式和路徑主要有三種:直接使用IFRS、繼續使用本國會計準則、參考IFRS修訂本國會計準則。目前,全球已有過半數國家和地區在形式上和IFRS趨同。由于我國屬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全照搬國際準則不是很好的選擇。因此,我國的會計準則的趨同模式采用的是第三種:參考IFRS修訂本國會計準則,這主要是基于對我國特殊的市場環境做出的審慎選擇。實踐表明,會計準則國際化已是大勢所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后,能夠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優化會計信息環境,進而幫助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科學的決策。
二、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發展進程
近年來,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步伐加快,在考慮我國經濟現狀的過程中不斷吸收國際財務報告體系的精華,保證了我國會計準則的高質量。
2006年2月,財政部在全面總結多年來會計改革經驗的基礎上,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為藍本,頒布了修訂后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等38項具體準則,自2007年1月1日生效,實施范圍由上市公司、金融機構擴大到幾乎所有大中型企業。該準則的實施,標志著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
2010年4月,財政部頒布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 表明我國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認可,并且將推進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進程。在2012年,歐盟委員會發布承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歐盟認可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最終等效,允許我國企業按照中國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不需要再調整,這將減少融資活動的資金成本,促進了中歐雙方的經貿往來和資本流動。
2014年4月,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進一步完善,新發布了3項準則,并修訂發布了長期股權投資、職工薪酬、合并財務報表等多項準則,保持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持續趨同。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修訂,標志著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IFRS的實質趨同,將會對企業、政府、團體、投資人和債權人的決策行為產生影響。根據陳春燕博士在2014的研究,通過對2002年-2006年和2008年-2011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財務的數據對比分析得出,國際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后,會計信息價值的相關性總體有所提高。
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的趨勢分析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積極修改完善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并且不斷改進會計準則,尤其是在2011年,IASB發布了四項新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修訂了四項原國際準則(財務報表列示、雇員福利、聯營中的投資、單獨財務報表)。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最新發展,發現IFRS將有如下三方面的趨勢:
1.加強了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
2008年爆發的經濟危機主要是由金融機構引起的, IASB確認了金融機構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在2014年正式發布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IFRS 9)。該準則擴大了公允價值計量范圍,突出了虛擬的市場價格,加強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弱化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而我國在金融工具等相關會計準則與IFRS并未實質趨同,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法律體系屬于大陸法系,企業會計準則由政府制定和頒布,在會計準則的制定上具有強制性和約束性,強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而IFRS中公允價值并不是實際交易價格,要求會計人員進行大量的預估價格判斷,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2.強調了發達國家的經濟需求
影響會計準則的最根本因素是經濟因素,IASB在制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時關注的是西方國家的經濟利益。這主要是因為IASB的前身是由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9個國家與1973年在倫敦發起設立的,該組織主要是負責發布并制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在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中,該組織更多的是考慮經濟發展水平高、市場環境完善的西方國家的利益,而忽視了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實際情況。
我國屬于新興市場國家,市場經濟尚處于緩慢發展的階段,市場監管水平不高,產權制度不健全,資本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的各機構層面,雖有一定的話語權,但缺乏分量。為了保證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我國對會計準則修改的相對頻繁,這不利于維持我國會計準則內在的穩定性。
3.突出了從業人員的職業判斷
會計準則主要是由原則導向或規則導向來指引制定,國際會計準則IFRS傾向于以原則指導為主導,僅突出了相對寬泛的規定,具體的會計處理要依據不同的市場環境,這就突出了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道德。
而我國主要是以規則導向來制定會計準則,具有強制性和統一執行度,這樣雖然保證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但是不利于從業人員就具體問題進行職業判斷。尤其是會計信息的作用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未來發展趨勢,幫助各類使用者得到有關經營、投資、信貸等方面的有用信息,在具體的會計處理方面對不確定的因素采取積極地方法。這就要求我國應不斷拓展會計專業人員的判斷空間,培養會計人員的個人素養和職業能力。
四、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建議
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應是雙向的趨同,這就意味著必須要在慎重考慮我國現實國情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加強會計準則的執行力度,構建具有國際視野的會計隊伍。
1.立足我國國情的國際趨同
IFRS主要是基于英美等發達國家強式有效資本市場背景制定的,更多考慮的是西方國家的經濟利益。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在借鑒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時,要慎重考慮我國的經濟環境,構建一套能夠維護我國國家權益的會計準則。首先,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過程中,要保證會計準則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國人行文風格和閱讀習慣。其次,我們應當專門成立若干項目組和專家工作組,充分關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最新變化,及時跟蹤研究,對我國現有的具體準則進行相應補充完善,保證與國際報告準則的一致性。
2.加強會計準則的執行力度
會計準則的實施效果,不僅要有完善的理論,還要考慮相應的市場環境。我國是由財政部來制定統一會計制度,具有法律的強制力和約束力,但是忽略了民間機構的力量。IFRS 則是由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等民間機構制定,更能關注會計準則的實施效果。因此,在準則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應重視市場環境和制度背景的差異,關注眾多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建立政府監管為主導、企業和行業自律結合的長期的會計準則執行機制。政府應不斷完善法律環境,加強對財政部、證券交易所等機構的外部監管;企業應加強內部內部治理和外部審計,完善公司管理機制;會計職業界應關注行業的最新發展,嚴厲打擊財務舞弊等違規行為。
3.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會計人才
我國應注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進而加強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機構的溝通和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到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各層面機構的工作,在趨同的道路上不斷強大自己。首先,我國應當構建一支熟悉現代會計、精通會計核算業務、具有廣闊視野的會計團隊;其次,我們應重視會計人員的溝通能力、計算機處理業務、英語水平的培養;再次,鼓勵個人技能和綜合素質高的人員定期進行學習交流,加強我國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中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