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5年底,股市、黃金、外匯等紛紛受挫,大宗商品價格低迷。距2008金融危機剛好七年,金融界的“七年魔咒”之說似乎重現。不可否認,市場優勝劣汰的機制賦予每個企業機遇和挑戰,如果沒有根據公司財務目標確定適度的資本金結構,只是單純追求高利潤的話,面對波動的市場,企業會陷入負債經營,面臨資金鏈斷裂。合理的財務目標是企業發展的基礎,高效利用杠桿調整利潤與風險之間的關系是實現企業財務目標的的保證,然而,杠桿效應在我國中小企業甚至很多上市公司中并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負債比例不合理現象仍然屢見不鮮。了解杠桿的運用原理,探究我國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并做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十分重要。
關鍵詞:經營杠桿;財務杠桿;杠桿比例;雙刃劍
杠桿效應最早起源于美國,Modigliani和Miller教授于1958年在《美國經濟評論》上發表了“資本結構、公司財務與資本”一文。我國學者也做了大量研究探尋杠桿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
經營杠桿、財務杠桿、總杠桿的實質都是作為自變量的財務因素對企業利潤起到了放大作用。對企業而言,由于必然存在固定成本和財務費用的存在,引起營業收入的變動率大于息稅前利潤的變動率,同時每股收益的變動率發生更大變化,為避免以上風險,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第一,通過分析利潤表,企業經營下降的狀況可以更直觀明顯地反映出來,引起企業經營者的警覺。
第二,預測企業的經營業績。當銷售額有一定波動時,管理者可以預測出銷售額的波動將會給利潤帶來的影響,以便及時調整經營策略。
第三,當企業內部籌資無法滿足投資需求而需舉債時,要綜合衡量預期收益與債務資本成本的關系,調整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的比例。
第四,有利于企業進行合理的資產轉換。企業因要規避財務杠桿帶來的負作用,管理者選擇投資回報率更高的項目。
一、經營杠桿
經營杠桿是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大于營業收入變動率。企業經營成本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一定的生產技術條件下,單位變動成本不變,固定成本總額不隨業務量增加而增加,企業營業收入的增大會降低單位產品對固定成本的分攤,從而增加企業的營業利潤。
經營風險產生的真正原因是產品銷量、售價、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經營成本的變動引起的息稅前利潤不確定性,固定經營成本的存在只是放大了這一風險。
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甚至上市公司在應用經營杠桿的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生產設備落后,管理水平效率低下導致固定成本較高。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中小企業由于資金技術問題,生產設備相對落后,因此無論是機器設備的折舊磨損,還是必要的固定成本的支出都加大了我國生產制造企業中固定成本的比例。就污物處理而言,現行的國產污水處理設備中,約有l/5屬于限制生產或限期淘汰產品,約有2/5屬于需要改進的產品,這就加大了我國生產制造企業對固定成本的投入,對我國的出口企業產生巨大的不利,其面臨的經營杠桿風險也就遠大于國外同類業。
第二,企業管理者沒有根據企業發展現狀及時調整固定資產的比例使經營杠桿效應大打折扣。當企業處于成長階段時,市場需求加大但企業生產能力卻并沒有跟上,從而浪費了息稅前利潤增加的機會,正經營杠桿效應流失。處于衰退期時,市場份額不斷下降,此時應把注意力轉移到資金的收回并投入新項目的開發中,企業卻不減少固定資產的投入,經營風險反而加大。
針對上述現狀,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整:
第一,引進國外先進生產設備,降低每期分攤的固定成本。雖前期投入比例較大,但先進的生產設備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每期應分攤的固定生產成本反而降低。
第二,根據企業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調整不同比例的固定資產投資。企業處于衰退期時,及時處置閑置的固定資產,投資于更有發展潛力的項目,縮小不利項目上固定資產的比例,使企業的經營杠桿系數下降。反之,當企業處于成長期時,應抓住產品銷售時機,利用經營杠桿的正效應,增加固定資產投資,使企業效益以更大比例增加。
第三,從生產經營活動看,企業應提高銷量,提高售價,降低單位產品變動成本來增加企業的息稅前利潤。
二、財務杠桿
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一般會舉債來保證資本規模。負債經營勢必會產生利息費用等財務費用,這就要求企業合理安排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的比例,避免由于過度負債而導致企業財務風險。
財務杠桿是企業債務資本中固定費用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如果企業的資本規模和資本結構不變,企業的利息費用就是相對固定的,息稅前利潤增加,每1元盈余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減少。反之,息稅前利潤下降則會引起普通股每股收益更大幅度地下降,這就是財務杠桿帶來的利益或者風險。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并不是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但卻放大了這一風險。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運用財務杠桿時仍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未認識充分“雙刃劍”,盲目借債經營,導致利潤加速下滑或面臨償債危機的情況發生。
第二,未根據企業不同的發展來調整資本結構。具體表現在:在盈利水平高時,企業卻因未利用財務杠桿,負債比例不足無法投資回報率高的項目,喪失良好的發展機會。在經營狀況較差的階段盲目擴大資本規模,高額的負債不但加重企業資金負擔,而且巨大財務費用也擴大了財務杠桿的負作用。
針對上述現狀,企業應做到如下幾個方面,才能利用杠桿利益實現更大的股東價值。
第一,充分認識到財務杠桿的兩面性。管理者在決定是否借入資金投資新項目時,應權衡股東預計的收益與財務風險,擬定好應對策率,以便及時作出調整,減少財務杠桿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二,做好投資前的項目可行性分析。投資新生產線之前,做好市場調研,了解市場飽和度和投資回本時間,針對預測的項目盈利能力判斷,優選籌資模式。
第三,要依據企業的營業利潤率和責任成本之間的關系。財務杠桿使用的前提是稅前營業利潤率大資本于成本率。
第四,針對企業能承擔的財務風險范圍和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資本結構。若整個經濟繁榮旺盛,可增加負債比例;若市場上供過于求,企業應考慮縮減負債。
第五,運用多種籌資方式,降低綜合利息率。綜合比較不同借款來源的資本成本率,選擇恰當的還款時間,具體的借入方式如下:
①向銀行借款。銀行仍是企業籌資的主要渠道。
②向資金市場拆借。通過非金融機構將一些社會閑散資金集中起來,但此時籌資者也面臨較大的資本成本率。
③穩妥的使用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運用商業信用時企業應在最佳付款期內,保證商業信譽不受影響的前提下,獲得最大的商業折扣。
④引進外資。我國對外商投資的企業有一定的優惠政策,比如對設在沿海經濟開放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老市區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減按24%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各企業應針對自己的企業性質,所處的區域是否有優惠政策了解并合理利用。
三、總杠桿
總杠桿是每股收益變動率相對于營業收入變動率的倍數。應合理調整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的比例,使不同發展階段內的企業將杠桿效應發揮到最大。
總杠桿不只是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的乘積,如果只注重單個杠桿企業并不能獲得長足發展。目前,我們的問題集中在沒有合理的匹配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比例上,中小企業往往顧此失彼。
第一,企業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小,卻同時選擇低經營杠桿率和低財務杠桿率。此類企業多為初創期的企業。企業剛進入市場,產品占有率小,企業往往以保本為主,不投資必要的固定資產也不籌資借款,卻將重點放在資金管理上,熟不知喪失了打開市場的機會,在高投資回報率的項目前因資金不足錯失良機。
第二,企業對于市場的估計過于樂觀,同時選擇了高經營杠桿率和高財務杠桿率。此類企業多為規模較大的企業或成長期的企業。此時市場占有率雖高,但經營者盲目擴大固定資產規模、借入資金,很有可能被瞬息萬變的市場打得措手不及。特別是產品更新換代快的企業,已形成的固定資產變現難和高額的借款利息有可能使企業資金鏈斷裂。
為防止顧此彼比,在實際工作中企業應合理調控。
第一,企業應預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如果股東傾向于穩健的決策,經營風險較高的企業就應削弱財務風險,減少債務資金,多使用權益資本。
第二,根據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調整財務杠桿與經營杠桿的比例,選擇恰當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穩定時期的企業市場占有率大,經營風險較小,可適當借入資金,擴大投資規模,此時雖財務風險較高,但總杠桿的效果卻很可觀。而處于衰退期的企業,產品逐步淡出市場,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債務資金不能投資于生產線,應縮小財務風險。
杠桿的應用對于企業實現理財目標至關重要,只有充分認識到杠桿的正負作用,即杠桿會為企業帶來新收益的同時,也會使企業承擔更大的損失,積極地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特點做出不斷地調整,才能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傲然屹立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作者簡介:王明月,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專業:會計專碩,單位:天津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