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美 孫丹

摘 要:近年來,突發事件不斷發生,對我國很多地方的經濟造成了巨大損失,也對當地人民的人身安全構成了巨大威脅。都說“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應急物流中的關鍵物資,因此“糧食應急物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面對我國應急物流發展不夠完善的現狀,我們應更加關注應急物流的建設與發展。在本文中,淺談了糧食應急物流的發展現狀、制約因素,以及對突發事件下的糧食應急物流優化進行了進一步探討,希望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應急物流的發展和建設。
關鍵詞:突發事件;糧食;應急物流
近年來,中國頻繁受到各類突發事件的影響,損失嚴重。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突發事件不僅影響人民的生命財產,更關系到社會穩定,因此催生出巨大的應急物流需求。而在救災物資中的糧食關系著災區人民的生命安全,是生命之本,是救災物資中的重中之重。糧食應急物流正面臨著巨大壓力和挑戰,優化糧食應急物流勢在必行。
一、糧食應急物流的概念及屬性
1.糧食應急物流的概念
糧食應急物流是指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做好糧食的各種應急準備方案,為滿足人們需求,降低突發事件造成傷害而提供的糧食物資采購、運輸、配送等物流活動。
2.糧食應急物流的屬性
糧食應急物流是針對突發事件對糧食物資進行調配的特殊物流活動,它作為應急物流中的一類,其屬性基本與應急物流屬性相同。由于突發事件的突發性和救援的緊迫性,它具有突發性、不確定性、弱經濟性、峰值性、政府起主導作用等特點。
(1)突發性和不確定性
應急物流與普通物流的不同之處在于:應急物流是突發狀況和事件的產物,突發事件的突發性和不確定性直接導致了應急物流也同樣具備這一特點。
(2)弱經濟性
普通物流不僅強調物流效率,大部分更強調物流效益。而應急物流的目標在于緊急救援,所以應急物流更看重效率,解救人們于水火,以物流效率的實現來完成物流效益的實現。
(3)峰值性
峰值是指一個周期內信號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間的差值,它描述了值得變化范圍大小。糧食應急物流具有峰值性,也就是說由于突發事件的產生,糧食應急物資需求會在短時間內發生巨大的變化,出現某一時間段范圍內的最高值或最低值。
(4)政府的主導作用
在整個應急物流過程中,政府發揮著指揮、協調、引導的作用,由于應急物流的弱經濟型,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應急物流需要有政府主導,市場和企業輔助配合。隨著應急物資的供應和配送的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多,復雜程度不斷提高,有效的管理應急物資,防止資源浪費,降低經濟成本和社會環境成本,也就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有效的政府和市場協調機制,使應急物流系統更加靈活,政府主導并正確引導,才能更好地達到效率與效益兼顧的效果。
(5)時間的緊迫性
在突發事件發生后,爭分奪秒、節省時間是很有必要的。糧食物資配送及時,可以降低民眾的焦慮感與緊迫感,挽救更多的人民生命;若糧食應急物流忽略了時間的緊迫性,配送延遲,就會造成更多不必要的災難和損失。
二、我國糧食應急物流的發展現狀
1.中國糧食應急物流的發展
我國對糧食物流研究起步較晚,糧食應急物流在中國正處于起步的發展階段,因此糧食應急物流發展狀況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國糧食品種、產量分布不均,糧食布局不夠合理,沒有完善的糧食應急物流網絡,現有設施不足等因素都致使了我國糧食應急物流反應緩慢、成本高、效率差的現狀。
2.當前糧食應急物流的制約因素
(1)認識存在誤區
當今社會,大部分人對應急物流的關注度不夠,認為應急物流是國家的事,或者認為自己居住地物產豐富,糧食富足,因此認為糧食應急物流與自己無關,不能正確認識到糧食應急物流的重要性,全民參與意識不強。
(2)應急預案不夠完善
應急預案雖有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做出,但由于突發事件的突發性和不確定性導致應急預案某些數據不能準確推算以及充分的準備物資。另一方面,各部分的業務范圍欠明確,如:物資儲備、配送、監督等由哪個部門進行管理,也是影響應急物流正常運行實施的影響因素。
(3)糧食儲備布局待優化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黨組書記包克辛曾說,中國糧食庫存現在是全世界最高的,糧食總量并沒有問題,現在主要需要進一步完善糧食儲備的品種和區域結構。一方面,我國糧食品種地域分布明顯,東北大豆和玉米,南方則以水稻為主,我國各地區糧食儲備品種應逐漸多樣化。另一方面,我國糧食目前主要矛盾是產銷不平衡,東北地區是最大的糧食產地,但卻因運力不足,銷售不出去,價格低;而我國南方銷區和大中城市消費量大,是價格形成區,人口多,需求量大,而儲備庫存規模比較薄弱。
(4)供應鏈管理體系不夠完善
根據糧食應急物流突發性和不確定性的屬性,其對于時間和糧食供應能力都有著很高的要求。為了做到高效率配送,整個糧食應急物流工作流程需要不斷改進和優化。這就需要在糧食采購、儲存和配送各個環節進行改進與調整。當下我國供應鏈管理體系還有欠缺和不足的地方,與發達國家相比,反應速度較慢。
(5)軟硬件設施待提高
對于突發事件來說,社會的軟、硬件設施配備面臨著巨大考驗。如:信息系統不完善導致信息傳遞速度緩慢、消息脫節等,喪失合理處理突發事件的時效性,因此軟硬件設施的不完善會直接影響整個應急物流的順利、及時完成。
三、突發事件下糧食應急物流的優化
1.全民參與
國家和政府應該繼續關注糧食應急物流的發展,從而帶動全民對糧食應急物流的認識,提高參與到糧食應急物流中來的意識。全民參與,全民同心會更快推動糧食應急物流的發展和實施。
2.完善應急預案
由于突發事件的突發性和不確定性,我們在突發事件一發生時很難立刻做出非常完善的方案和措施,因此完善的應急預案會使我們在突發情況發生時不會手足無措。應急預案制定時,需要明確部門體系與其職責,做到誰的事誰做,既不推諉又不重復,提高部門運作效率。除了正確分工,應急預案應盡量具體,比如:糧食實際需求量是多少、怎樣的路線才最節省成本。預案的準確和細致性會大大縮短在面臨突發事件下的反應速度。在制定應急方案時,政府可以拓展渠道,收集各類建議,做到集思廣益,做到應急方案的多樣性和可選擇性。
3.建立糧食物流基地
糧食物流基地不僅可以通過資源流通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還可以起到一個功能整合、協調運作的作用。它可以發揮一個節點的作用,連接、協調各個物流區域和物流企業,從而使資源整合,改善糧食資源分布不均的局面。從全國中央儲備糧布局來看,現有設施仍存在不足,只有改善布局,才能做到優化儲存。物流糧食基地的建立可以進一步完善糧食應急物流網絡,一旦突發事件發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就近選取供應基地,降低調度和運輸成本,減輕政府壓力,更快的將糧食物資送到災區人民手中。
4.運用先進供應鏈理論
在糧食應急物流中,糧食作為整個運作流程的主要對象,應完善糧食在采購、儲存和配送方面的作業流程。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損失不確定,糧食的需求量也不確定,在采購時,通過預測物資需求量合理采購,避免過度庫存。在儲存時,應加強監管,管理好應急物資,保證糧食物資的安全和質量,定期檢查、隨機抽查。在配送時,選擇合適的物流企業、運輸方式、運輸路線,保證送到災區人民手中的糧食安全、充足。
5.加強社會基礎設施保障建設
基礎設施可以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是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重要條件。它是人民生產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物流基礎設施包括:通訊系統、交通運輸網絡、物資儲備設施和物流信息網絡。有了完善的軟硬件設施,在突發事件發生下,通訊設備如果良好,就可以完成信息高速準確地傳遞;交通設施如果完善,物資通過海、路、空及時的送達;水電設施條件過硬,人們就可以更快的恢復正常生活。
6.保證糧食產量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業戶口轉為城市戶口,一定因素上說明務農人口在逐漸減少,因此政府要發揮協調作用,對農民提供更多的關懷,給予一定的政策補助,并給予一定的技術支持,建立起完善的糧食保障體系,保證土地正常利用和糧食產量的逐年提升。這樣的話,也在某種程度上為糧食應急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資保障。
7.建立完善的糧食應急物流體系
糧食的生產與流通是影響國民經濟和社會穩定的關鍵因素,我國近年來經常發生突發事件和災害,更應對糧食應急物流加以重視,因為糧食供給是救災最直接、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為降低突發事件的損失,使其影響最小化,增強政府和社會的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構建符合實情的糧食應急物流體系是一個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
在構建糧食應急物流體系過程中,應建立在已有設施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和擴充,依照糧食物流的特性,整合資源、降低成本,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理念不斷豐富和發展。政府是應急物流系統中的領導機構,政府在整個應急物流實施過程中應發揮領導、協調、控制的作用。整個物流系統中應包括一下部門:領導機構、協調機構、情報部、信息中心、物資管理部門、物流中心及企業等。領導機構統籌大局;協調委員會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運作;情報部及時反饋災區情況給上級;信息網絡管理中心整合信息,及時發布、傳遞和管理,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專項物資主管部門管理物資,保障物資質量與安全,在需要時及時充足地提供;物流中心和物流企業則配合政府完成物資的運輸和配送。
四、總結
現在的中國有能力將“應急物流的發展”提到日程上來,糧食是關系社會穩定和民生的大事,所以糧食應急物流應越來越受到社會與民眾的重視。只有在政府的正確引導,協調和帶動下,全民的積極努力和共同參與下,才能使中國現在的應急物流系統逐漸完善,建造出一個更完善、更系統的應急物流體系。未來的糧食應急物流優化之路在我們全民的共同努力和參與下,必定會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洪運華,糧食安全下的河南省糧食物流能力提升研究[J].物流技術,2015(7):4~6.
[2]王震宇,黃旋.基于突發事件的南昌市糧食局應急物流配送研究[J].湖南農機,2013(9):177~179.
[3]周小寧,郝海,楊勇.電子商務背景下應急物資分配優化模型研究[J].物流科技,2015(9):19~22.
[4]范云兵.市場決定規劃落實[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4(3):37~39.
作者簡介:陳佳美(1994- ),女,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2級物流管理專業,本科生;通訊作者:孫丹(1977- ),女,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