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夢媚 張麗婷
摘 要:近年來,我國傳統物流已逐步不能與現代化的科技發展相匹配,原本傳統物流方式的弊端也逐一顯現?!盎ヂ摼W+”與物流發展模式的融合不是將物流與互聯網技術的簡單相加。其是以“互聯網+”為基礎,打造符合“一帶一路”戰略背景的新型物流模式。
關鍵詞:一帶一路;互聯網+戰略;物流發展;模式探究
以“一帶一路”戰略與“互聯網+”為基礎,物流技術的發展十分迅猛。物流信息化、網絡化、全球化,是物流行業所遇到的挑戰,也是契機。以“一帶一路”和“互聯網+”為基礎,設計物流發展模式,強化物流發展供應、減少物流運輸成本、完善物流管理制度是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就“一帶一路”和“互聯網+”的戰略背景研究、新型物流模式的構建、以“一帶一路”為基礎發展立體物流新模式,等方面展開探析。
一、“一帶一路”與互聯網+的戰略背景
2012年12月,于揚在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上進行有關“互聯網+”的新詞匯的發言。這次發言為“互聯網+”,在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在這次博覽會中提出“互聯網+”在我國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其即將在我國的很多行業與領域有關鍵的服務與產品。產品與服務是促進行業經濟發展的主流。由于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強烈的沖擊。隨著互聯網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程度越來越廣泛,“互聯網+”融入各行各業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進行了演講。其主要內容是發表了“組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議。哈薩克斯坦是我國物流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同盟國。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發表的演講為“一帶一路”在我國物流發展中的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盾和保證。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印度尼西亞發表了關于共同構建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這一觀點在國內外倍受矚目。
二、以“互聯網+”為前提的物流新模式的構建
1.我國原先傳統物流發展的三大問題探析
(1)缺乏大量的網絡化人才
由于我國目前物流企業主要以中小型規模為主,為了減少人力資源所耗用的成本,物流工作人員都采用非專業或兼職類人員。不僅沒有專業的物流水平,還沒有完整的物流知識與使用計算機技術的能力。缺乏大量網絡化人才是阻礙我國物流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買方在互聯網上進行有關物流情況方面的咨詢,由于沒有大量專業性人才,導致其服務質量大大折扣,從而使顧客降低對物流行業的滿意程度。
(2)沒有完善的物流網絡化
由于我國部分物流企業正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其在各個領域的發展與表現還不夠成熟。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點:一.物流流程的運作系統過于單一。其通常是以倉庫儲存、收納、運輸為主要方式。在物流運作上始終未進行創新,沒有物流綜合性發展與服務意識,導致第三方物流優勢無法展現。二.盡管在物流企業組建了較為先進的MRP與ERP系統,但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工作管理人員不能使其充分得到利用,降低了關于物流來源供應、交貨期限與產品生產周期的預測,導致物流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沒有高超的管理水平、物流管理效率較低。
(3)未形成系統的供應一體鏈
供應鏈是物流企業發展的基礎。如果沒有系統的供應一體鏈,物流公司的發展極易出現斷流的狀況。系統化的供應鏈是物流企業運營與發展的關鍵和核心。但由于我國大多數物流企業都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其物流系統化服務并不完善,各個環節的關聯性不強,導致其產品質量、服務質量較低。在“互聯網+”的戰略前提下,開展系統的供應一體鏈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應調查物流企業供應商的種類與規模,只有精確的總結出供應商的種類,才能在互聯網上進行匯總。其次,將供應商的具體信息匯入互聯網中,為構建系統的供應一體鏈提供足夠的可靠信息資源。最后,結合自身物流企業的實際狀況,積極聯系并搜索相關供應商,為自身企業生產或運輸提供強有力的運送渠道。
2.以“互聯網+”為基礎展開物流網絡化設計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物流模式以不能滿足現代化的發展要求?!盎ヂ摼W+”物流信息復合型服務商的打造已成為新形勢下物流發展的必然要求?!盎ヂ摼W+”物流網絡化設計主要指的是將信息科技相互連接作為物流信息發展的基礎、將大量交易產生的部分經濟作為物流發展的向導、將構建物流淘寶一體化作為物流發展的最終目的的新型服務模式。
首先,應利用較為現代化的互聯網科技面向全球展開全球化的供應銜接平臺。這樣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資源的聚攏優勢,將物流企業內部管理與資源供應充分連接起來。其次,應構建較為先進的物流管理平臺。通過平臺的全面開放,使物流設備的來源、儲存、去向,有科學合理的監管制度。物流平臺的構建可以為物流雙方提供合理的交易基礎。另外,在物流配送末端應建立私人配送的方式作為物流個例配送的完善。
運用互聯網管理技術是“一帶一路”物流發展的關鍵,物流網絡化設計主要是基于“互聯網+”的立體物流模式的設計。通過對物流模式的深度了解可以增強整個物流過程的質量,降低物流成本,獲取最大程度的經濟效益。
三、“一帶一路”模式下物流發展的新型立體策略
1.培養復合型人才
培養復合型人才不僅是強化物流產業的社會要求,也是我國各個領域發展的社會要求。在“一帶一路”模式下,培養復合型人才主要有一下幾點:一.強化工作人員應用能力的培訓。在我國應建立互聯網與物流相關企業的信息查詢、人才流通等平臺和機制。這樣才能使企業與人才之間可以深入的交流、培養、篩選。尤其是對物流高層管理人員的專項培訓,通過定期培訓其互聯網的掌握能力,逐步培養出符合“一帶一路”模式物流要求的復合型人才。二.積極引導多方資源聯合培訓,進行資源共享,共同進步。將物流企業的需求與我國各大高校聯合起來,在各大高校中培養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相關物流機構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在各大高校、科研研究院等地方,搭建相關平臺,培養出切合自身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與此同時,其可以建立物流企業和各大高校的對接平臺,在高校院內構建相關“互聯網+”的研發中心。三強調招聘選拔的重要性。就我國物流企業的現狀來看,物流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如何篩選出既精通物流相關知識又精通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人才是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問題。物流企業應組建較為系統的招聘和培訓制度,舉辦并參與大型的復合型人才招聘會,從中發現并招聘符合要求的大批人才。構建科學的激勵機制也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關鍵途徑之一。
2.建立系統的網絡一體化設備
網絡一體化體系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前提。就目前我國物流設備的情況來看,物流基礎設備較為落后,這是阻礙我國物流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要找出這種因素的影響,就必須建立系統的網絡一體化設備。首先,應從強化網絡技術切入,不間斷的加固物流運輸的基礎。通過促進實施“寬帶中國”的想法,構建新一輪基礎設施興國戰略。通過對寬帶網絡光纖的改進,使互聯網訪問速度大程度提升,從而降低網絡消耗經費,使互聯網成為真正低價的企業商品。其次,應增強企業設備的應用基礎。為了適應物流企業現代化的融資需求,人們必須加強對無線網絡的完善程度,改善物流云等基礎設備。為實際物流產業向互聯網發展提供適宜的應用載體。最后,應強化物流內容向網絡建設的分發制度。通過加強物流中心企業的分發布局,強化物流網絡工程的結構設計等手段,將物流企業與組建網絡一體化系統設計充分融合起來,使其成為“一帶一路”現代化物流產物。
自2013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后,我國各個區域掀起了相關資源的搶占拉鋸。如果不對其進行合理的規范劃分的話,可能導致各種不平和問題的出現。因此,相關部門應統一各個物流發展地區的基礎設備,這樣才能使其免于因爭奪過渡而引發的沖突。
3.減少物流成本,增強物流創新
2013年,我國物流用消費為十一億,其中GDP所占比重大約為20%。與美國、日本同年所消耗的GDP相比,我國消耗的GDP略高。這一數據從側面反映出了我國物流所消耗費用較高,并且物流管理運營效率較低。這直接導致了我國物流運營所需成本較高,從而降低了運營商所收獲的利潤。因此,我國合領域的運營商必須加大互聯網在物流各個環節的應用。通過各個倉庫資源中使用二維碼、物流網絡感知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將倉庫儲存信息資源共享,這樣可以大大提升物流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中間過程的資金浪費,降低物流運營成本。
物流創新主要是增強物流設備與物流資源的創新驅動。首先,應強化創新能力。通過“一帶一路”的戰略結構,物流互聯網必須從戰略高度審視并產生創新,其應組建以企業形式主,產學研“互聯網+”為支撐的創新機制。構建科學技術較強的物流平臺。其次,制定有關物流與“互聯網+”融合的標準。使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優化途徑有共同的使用標準。這樣可以使互聯網技術推廣標準化。最后,應增強知識產權意識?!盎ヂ摼W+”技術必須有相關專利為其保駕護航。相關專利的保護可以為物流企業帶來較大的利潤,刺激物流相關企業的積極性。
四、小結
本文主要簡述了關于“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互聯網+”物流發展模式研究。首先,說明了“一帶一路”與“互聯網+”的實施背景。通過一系列的舉例描述,簡述了現代化物流發展的必要性。其次,說明了以“互聯網+”為基礎,新型物流模式的構建。通過對當下傳統物流模式的分析,以互聯網為前提展開物流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分析,簡述了構建現代化物流的具體方式。最后,說明了“一帶一路”背景下,現代化物流的構建模式。通過培養復合型人才、建立網絡系統一體化、強化物流創新等手段,簡述了物流企業與科技相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由于個人經歷的有限性不能使所討論的問題面面俱到,希望廣大讀者可以多多提出自己的寶貴建議。
參考文獻:
[1]陳云澤,葉桂鳳,戴海江.現代物流技術對我國物流業發展的促進研究[J].時代教育,2015(03):279.
[2]任玲,陳爽.基于產業與經濟發展的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研究——長春汽車工業高等??茖W校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2014(22):32.
作者簡介:郝夢媚(1992- ),女,山西省太原市人,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2級物流管理專業本科生;通訊作者:張麗婷(1983-),女,黑龍江哈爾濱人,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物流教研室,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