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犇
伊利剛剛發布了2015年年報。年報數據顯示,伊利年收入首次突破了600億元,凈利潤46.54億元,雙雙持續增長并穩居行業第一。10年間,伊利收入增長了6倍,而數字背后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的經營難度系數增長卻不止6倍
對于絕大多數中國乳企來說,過去一年是舉步維艱的一年。很多企業曾經的“明星產品”受消費者需求轉變等因素影響陷入低迷。甚至有國內乳業人士對小編講,中國乳企在2015年后將陷入低增長甚至零增長階段。
以乳企上市公司為例,許多“小船”已經在大風大浪面前被“打翻”。據貝因美2015年年報稱,公司營業凈利潤同比下滑23%;現代牧場同時也公告稱,公司全年凈利潤同比下滑約55%。甚至曾與伊利并駕齊驅的蒙牛這艘“大船”也受到了影響,2015年凈利潤同比僅增長0.7%,營業收入也跌出500億元俱樂部,與伊利的差距開始增大。
然而“壞天氣方見好舵手”,通過運用大數據深度洞察分析消費者需求,潘剛發現,當前乳業面臨的困境背后恰恰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他在多個國內外行業峰會中,提出了適應“中國乳業新常態”的觀點,指出中國乳業要抓住機遇、贏得挑戰,就必須變革固有的思維模式、創新與消費者連接的方式、推出符合消費需求的創新產品。
在潘剛創新思想的指引下,伊利率先在行業內掀起一場革新旋風:運用大數據,深度洞察和分析消費者需求;集聚整合了全球頂尖高校和科研院所,成功將市場需求與科研成果相結合;建成中國首個母乳研究數據庫,率先發布中國首個“母嬰生態圈”戰略,用互聯網思維與消費者實現連接……一系列的行動,使企業走近了消費者。同時,憑借“奔跑吧兄弟”、“最強大腦”等具有巨大影響力的現象級綜藝節目,伊利將品牌傳播主題與節目活動內容深度融合和生動展示,營銷效果爆棚,拉近了消費者與企業的距離。
年報中顯示,伊利創新品類產品銷售增長強勁,常溫酸奶安慕希零售額同比增長460%;在母嬰渠道,嬰幼兒配方奶粉新品“金領冠珍護”零售額同比增長27%,托菲爾零售額同比增長921%。
四大產品線液態奶、奶粉、酸奶、冷飲的均衡發展,歷來是伊利的優勢之一,2015財年,伊利通過創新模式帶動產品升級和產品創新研發,使這一優勢得到進一步鞏固。“均衡發展、創新”這六個字聽起來簡單,但往往反映了企業領導人在企業戰略上的智慧。
2013年光明推出的莫斯利安單品曾火爆一時,2014年更是占全年營收的1/3,但在其單品爆發的同時,其他產品卻沒有跟上,反而出現了過于依賴單一產品的風險。因此,到了2015年,由于拳頭產品業績增速放緩,反倒拖累了光明的業績,導致2015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47%。而伊利由于企業領導人戰略制定得當,更好地避開了“一條腿”走路的風險。
“不創新,無未來”,潘剛眼中的創新,不僅關系著一款產品的業績增長、影響著一家企業的發展,更決定了整個行業的生存與突破。
從全球高度整合資源
一位外資企業總裁曾在接受小編采訪時講過一個潘剛的故事,令小編印象深刻。這位總裁說,他曾在寫書時與潘剛有過交流,當他偶爾說到自己家鄉時,潘剛迅速說出了當地一家乳企的名字,并且細致地給他介紹了這家企業的特點。
在乳業界,能像潘剛這樣對全球乳業資源如數家珍的人鳳毛麟角。他如同站在世界地圖前的巨人,縱橫捭闔、運籌帷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乳企開始走出國門,慣用的方式不外乎兼并重組、投資入股、產品輸出、生產外遷等短平快手段。兼并重組往往更加反應了企業領導人的智慧,做得好是錦上添花,做不好反而使企業雪上加霜。2013年雅士利奶粉正式并入蒙牛旗下,但自收購后業績已經連續三年出現下滑,2015年雅士利凈利潤同比減少52%,反而拖了蒙牛業績的后腿。相比之下,潘剛卻考慮得更長遠些。
從主導實施中美食品智慧谷,到建立歐洲研發中心,再到完成新西蘭、意大利生產加工基地建設,伊利探索了一個全新的國際化模式:即優先整合全球最頂尖的創新資源,讓全球乳業發達地區頂尖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機構為中國企業所用,服務中國企業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成就拳頭產品,實現真正意義上與國際乳業巨頭的對等競爭。
從產業深度驅動轉型
作為乳業的龍頭企業,伊利產品品類非常豐富,管理程度難上加難。據了解,伊利每類產品都有不同的原輔材料、生產工藝、倉儲和運輸條件,保證食品安全管理難度極大。同時,每類產品的發展又各有影響因素:冷飲受天氣影響、奶粉受嬰兒出生率影響、液奶受原奶供求和成本影響、酸奶保質期短、對冷鏈要求很高。
行業的復雜性,使有實力、有意愿推動整個行業轉型升級的企業家并不多,而潘剛卻迎難而上。在全國政協的提案庫中,近兩年有兩份關于乳業普惠金融的提案。提案的撰寫人就是潘剛。為了解決制約乳業上下游中小微企業、農戶的資金瓶頸,潘剛大聲疾呼、建言獻策。近年來,伊利探索了一種產業鏈金融新模式。一年多來,伊利給上下游1500多家中小微企業和農戶,提供了高達25億元的貸款,資金使用成本平均比市場低40%,有效降低了中小微企業、農戶的經營風險,解決了他們的融資困局,帶動整個產業的協同發展。
正是由于企業領導人的不懈努力,在行業不佳的大前提下,伊利依然能夠穩步前行。反映在資本市場上,則是伊利股票的抗跌性與低估值。在去年下半年市場大幅跳水的前提下,伊利股價(2015年6月~12月)僅下跌13.2%,而同期貝因美(23.2%)、光明乳業(30.9%)等公司跌幅均高于此。而隨著公司年報的出爐,以14元的股價計算,市盈率僅為19倍,遠低于行業均值,使得持有公司的投資者更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