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建山
要像牛吃草那樣
文/譚建山
一天,樂樂和爺爺來到山坡上。
山坡上,芳草萋萋,野花遍地。幾頭黃牛正甩著尾巴、低著頭,大口大口啃食著鮮草嫩葉。
樂樂還是第一次見牛吃草,覺得格外新鮮。他細細觀察著它們的一舉一動。不長時間,牛吃飽了,它們來到一片陰涼處臥下休息。
“爺爺,你看牛嘴咋還動呢?”樂樂問。
“你問得正好?!睜敔斦f,“牛吃草,先是將草料大口大口地吃下。接下來,再將草料返回嘴里細細咀嚼,然后咽下去消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反芻(chú)’。”
“反芻?牛吃草還真有意思。”
“樂樂,牛吃草對你寫作文也有啟示呢?!?/p>
“有啥啟示,我咋不知道呀。”
“你不是說寫習作時,有時心里想得好好的,可一旦動起筆來,就是不知用什么詞語來表達、形容嗎?這說明你詞匯太貧乏了。因此,你就要像牛吃草那樣,先積累好詞佳句,有了大量積累以后,再去慢慢理解消化,這就像?!雌c’一樣。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樂樂想了想,直點頭:“真是這樣。爺爺,我懂了?!?/p>
受到牛吃草的啟發之后,樂樂準備了一個小本子,讀書看報的時候,他就分門別類地把好詞佳句記在小本子上。一個學期下來,他已經積累了不少,如:
1.描寫春景的成語:春雨綿綿、春雨如絲、春光明媚、春色滿園、春光如海、春色迷人、春和景明;
2.描寫秋景的成語:秋高氣爽、金風送爽、碩果累累、瓜果飄香、稻浪翻滾、金桂飄香、春華秋實;
……
從此,在寫作時,樂樂再也不愁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