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靜
我和家長的那些事
□趙靜
“80后”的年輕家長,工作處于奮斗期,教育孩子處于迷茫期。因此,喚醒家長主動承擔教育孩子的意識尤為重要。
唐代詩人白居易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開學那天,當別的班還在嬉戲吵鬧時,我班教室里,激昂高亢的誦讀聲引人駐足 :“我選擇的目的,是要來到這個世界,與我的爸爸媽媽一起學習和提升……”46個孩子,46個家長,在圣潔的音樂中,深情地誦讀著。
這是我為班級量身定制的能量朗讀——《讓世界因我而美麗》。當我把打印的文字資料分發給孩子時,準備離去的家長又轉身留了下來。在舒緩而圣潔的音樂聲中,我帶頭深情吟誦:“我愿意從今天開始,不再用完美要求你們,也請你們不再用完美苛求我……”剛剛還在翻看手機的年輕家長抬起頭,摟著身旁的孩子,放聲誦讀起來。
誦讀結束后,幾個家長告訴我:趙老師,聽了您組織的能量朗讀,我們很慚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孩子是家長和學校共同的責任,我們家長不能推卸責任,今后一定主動配合學校和老師來教育孩子。
有些家長常向我訴苦:我們工作忙,孩子習慣差,說了他們又不聽,真不知道怎么教育他們。
我給他們的建議是:孩子的教育是日積月累的慢工程,和孩子一起讀書,孩子讀的書多了,好習慣就慢慢養成了。
《弟子規》讀起來朗朗上口,是不可多得的行為指南。于是,我買了10本,送給家長,讓他們輪流閱讀。
剛開始,有家長抱怨:我們的文化水平不高,您送的古文我們看不懂。我解釋說,《弟子規》語言淺顯易懂,對孩子的生活、學習都有幫助。
3天后,有家長打電話詢問句子的含義,我耐心地給他們解讀。10天后,有家長告訴我:這本書有點意思,我的孩子“朝起早,惜此時”,懂得早睡、早起了;我的孩子“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懂得孝順父母了……我趁勢啟發他們:書香能致遠,詩書繼世長。親子共讀《弟子規》,家長可言傳身教,孩子可了解日常的行為規范,良好的家風也能在共讀中形成,豈不是三全其美?
與此同時,我每月推薦2本書,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卡爾威特的教育》等,供每個家庭親子閱讀。對于親子閱讀不積極或是經濟有困難的家長,我自費購書,送給他們,鼓勵他們堅持閱讀。
每逢節假日后,總有孩子悄悄地告訴我,父母沒有陪他。
一位教育家說過: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家長豈能躲在幕后?我必須想辦法把家長推向臺前,讓他們當主角。于是,我在群中提出話題“世界那么大,我們去走走”,組織家長討論。
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家長們自主成立了班級家長委員會,策劃出一系列戶外活動:春天的“清除白色垃圾親子活動”、夏天的“武漢之旅親子游”、秋天的“馬渡河摘橘子”、元旦的“慶元旦親子文藝晚會”。整個活動由家長委員會組織安排,家長們自告奮勇地參與其中,有的策劃活動行程,有的聯系往返車輛、住宿和就餐地點,有的給孩子當導游。就這樣,家長從幕后走上臺前,從教育的旁觀者轉變為教育的主角。
活動中,家長寓教于樂,與孩子共拾垃圾,讓孩子懂得保護環境;共摘橘子,讓孩子體驗勞動的艱辛和快樂;一起到福利院獻愛心,讓孩子懂得愛需要傳遞。活動結束后,家長在班級群里曬幸福照片,寫活動感慨:請千珍萬惜,珍惜和孩子的每次相處,用情走心,陪伴孩子。
育人有路“情”為徑,家教無涯“導”作舟。80后的年輕家長,雖然迷茫,但沒有迷失。通過能量朗讀、親子閱讀、校外活動來喚醒和熏陶他們,我和他們擦出了美麗和諧的火花,好開心!
(作者單位:湖北省遠安縣鳴鳳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