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珍芳
“曬”出來的變化
□史珍芳
趙奇,人如其名:上課時,他不是摸摸這玩玩那,就是趴在教室地上,甚至溜到教室外面“散心”;課后,也常常不知所蹤……正因為他的“奇”,所以他在全校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趙奇的智商并沒有什么問題,但基礎差、習慣差。我把趙奇的座位安排在講臺邊,以便老師時刻關注他。同時,我也希望得到家長的配合,家校攜手,共同改變他。
開學后的第一個星期,我給趙奇的爸爸打電話。沒等我把自己的想法說完,他爸爸就抱怨起來:“我不在家,平時都是他媽在家帶他。再說,我出錢把他送到你們學校,你還要我們家長做這做那,那還需要你們老師干什么?”說完,就掛了電話。我又和他媽媽聯系,告訴他媽媽,趙奇學習習慣不好,基礎較差,希望她在家配合老師,督促與指導趙奇學習。他媽媽卻向我訴苦,趙奇太調皮,她管不了。同時,她還隱隱約約地表達了對趙奇以前老師的不滿。
我一邊加強對趙奇的教育,一邊找趙奇以前的老師了解情況。原來,趙奇的家長對老師有成見的原因是,趙奇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因做生意,后來成為“土豪”,因而認為讀書無用。同時,他們反感老師在別人面前說他的兒子不聽話、學習成績差,這讓他們覺得很沒面子。據說,他父母多次抱怨:“老師只拿工資不做事,這么多老師,連一個學生都教不好,還整天要家長幫他們做這做那。”
其實,趙奇父母雖然覺得讀書無用,但他們還是希望趙奇能在學習上給他們爭光。但現實情況恰恰相反,所以他們把問題歸咎于老師的不作為。
找到問題的癥結后,我改變策略,不再向家長告狀,而是向家長“曬”成績——“曬”趙奇在校的進步,“曬”我在教育趙奇的過程中所做的努力。
起初,為了起到鼓勵趙奇,也鼓勵家長的作用,只要趙奇有一丁點成績,我就及時“曬”給家長看。比如,在我的糾正下,趙奇上課能坐端正;在我的提醒下,趙奇能認真聽講;在我的督促下,趙奇能及時完成作業……我甚至把趙奇上課舉手和我扶著趙奇的手寫作業的照片,也發給他媽媽。“曬”的雖然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績,但我發現趙奇的父母漸漸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不理不睬,到后來的表示理解,并且主動向我表示問候:“老師,辛苦你了。”再到后來,他們還主動要求加我的微信,十分客氣地說:“史老師,加我的微信為好友吧,這樣我們聯系更方便。”加了微信之后,他們還時常主動詢問:“史老師,趙奇最近表現怎么樣?”
一段時間后,趙奇的進步由小變大。他的父母更加主動地與我溝通。于是,我“曬”成績時添加了新的內容,同時提出希望。如,趙奇在我的指導和幫助下,寫出了一段幾十字的小作文。我立馬拍下照片,“曬”給他媽媽看,并附言道:“趙奇真聰明,兩節課的時間,他就學會了寫作文。如果你能和我配合,督促和幫助他,讓他堅持練習,相信他一定會寫得更好。”他媽媽非常贊同我的觀點,并誠懇地表示:“史老師,謝謝你,趙奇在你的教育下,進步很大!你放心,我會督促他,要求他認真學習。”
現在,只要我聯系趙奇的媽媽,她都會欣喜地告訴我,在我的努力下,趙奇又有了哪些進步。而且對我提出的希望和建議,她都會欣然接受。
趙奇父母的變化,是“曬”的結果。畢竟誤解源自不了解,而老師把自己和孩子的成績“曬”給家長看,這是家長了解老師的最佳途徑,更是家校有效溝通的不二選擇。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周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