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濤
現行制度下對“醫養結合”的思考
鐘 濤
2015年,《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出臺,提出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實現有序共享。但由于老年人所患疾病種類較多、住院時間較長、費用較高,如果按照現行的醫療保險支付方式進行結算,將對有限的醫?;鹪斐删薮鬀_擊,因此要想致力于推進“醫養結合”大政方針,必須對現有的醫保支付方式及相關政策進行改革,破除目前面臨的一些體制性障礙。
部門分割體制阻礙“醫”與“養”有效結合?!搬t養結合”涉及民政、衛生、醫保三條主線呈分立狀態,受限于部門工作壁壘難以實現政策協同,造成醫療機構“治病不養老”,養老機構“養老不治病”。
現行醫保政策的瓶頸。由于“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處于醫院和普通養老院之間的模糊地帶,未被納入醫療機構范疇,老人住院產生的費用可以報銷,而在“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接受的護理、康復、醫療等費用無法享受醫保報銷政策。
根據《國務院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醫養結合”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個長久之計,未來的“醫養結合”可能會有以下四種存在形式。
鼓勵原有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養老服務。結合當前公立醫院改革,原來的醫療機構只要有條件就可以轉變成康復醫院或護理醫院,為周圍社區提供綜合、連續的養老醫療服務。
養老機構增設醫療服務資質。
2014年國家衛計委印發了養老機構醫務室、護理站的基本標準,批準只要有一個醫生、一名護士就可以申請醫務室,門檻大大降低。還將鼓勵有條件的養老機構開設老年病醫院、??漆t院、護理醫院、康復醫院等專業醫療機構。
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協議合作。這一模式目前比較普遍,很多養老院就建在社區服務中心附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定期上門巡診,遇到緊急情況社區服務中心也能及時處理,及時轉診。
“醫養結合”進社區、進家庭。這種模式主要依靠社區衛生服務網絡,通過推行家庭醫生模式為社區老人提供上門服務。
“醫養結合”面臨的困難包括多部門管理導致政策標準不統一、不明確、隸屬關系不清晰、機構設置準入難、醫養對接難等諸多問題。促進“醫養結合”快速健康發展需要有關部門創新體制,明確相關標準,破除其發展障礙。
建立多部門監管模式。建立衛生、民政、醫保三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或是借鑒國外設立高一級的統籌協調部門,統籌協調區內養老醫療資源。
明確準入標準。醫療機構開設養老業務需要達到養老機構服務標準才能納入“醫養結合”服務機構范疇;而衛生部門在機構準入標準上應明確養老機構的“醫”應達到什么標準才能納入醫療機構范疇。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個別養老機構“掛羊頭賣狗肉”,借此騙取醫?;?。
發揮優勢側重方向性發展。現有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轉型為“醫養結合”機構后在發展方向上應結合自身優勢資源,側重于自身所能提供的服務發展。具體來說,醫療機構轉型后應“以醫為主”,而養老機構轉型后應“以養為主”。因為醫療服務成本較高,醫療機構的病床必須盡快輪換。而養老機構仍然是以生活照料為主,病情嚴重時還是需要送往醫院治療。
醫?;鸱侄问劫徺I服務。醫保基金可按照臨床治療階段和康復護理階段進行分段式付費,結合付費方式改革采取按項目付費與病種付費、服務單元付費及床日付費相結合的多元付費模式;而以日常生活照料為主的,則屬于社會服務,可以考慮以社會保險的形式成立專門的長期照護保險進行購買服務。兩種服務區別對待的原因就是要避免醫療服務的高成本,進而提高醫保基金的支付效率。
探索長期照護險。“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了“探索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要求。當前國內進行長期照護保障制度探索的城市中,以青島最具代表性。2012年7月,青島市率先試行了“醫、養、康、護”與“臨終關懷”相結合的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從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歷年結余中劃轉20%作為啟動和支持資金,每年再從醫保基金劃入8億元左右到當期護理保險基金。這樣解決了照護保險的資金來源問題,減輕了患者及其家庭的負擔,提高了社保基金的使用效率。當然,青島模式的成功是因為當地醫保基金有較大盈余,并不能代表全國各地的整體情況。因此,要將長期照護保險這一制度推廣,還需建立合理穩定可持續的籌資制度。
(作者單位:都江堰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