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明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提高最低繳費標準的可行性分析
田建明
綿陽市梓潼縣自2012年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15年12月,全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2.16萬人。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繳費檔次、人均領取待遇與老齡化趨勢、經濟發展水平、物價上漲程度的矛盾。
為確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可持續的健康發展,本文對梓潼縣2012至2015年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數據進行了分析,認為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標準更有利于提高參保居民的經濟保障水平,促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事業新跨越。
待遇領取標準=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2012年7月開始每月每人55元,2014年1月調整為每月每人60元,2014年7月調整為每月每人75元。對正常繳費超過15年的,每超過1年,基礎養老金每月增加2元;對正常繳費超過30年以上部分,每超過1年,基礎養老金每月再增加2元。個人養老金= 75元+(n-15)×2元+(m-30)×4元(15≤n≤30,m≥30) +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139。
個人繳費標準低。梓潼縣參保居民的繳費98%左右都集中在十檔1000元以內,其中,92%以上的參保居民繳費集中在一檔100元。繳費在十檔1000元以上的只有2%左右,屬于低端繳費水平。這種繳費標準的直接影響是到齡后參保居民領取待遇標準在最低生活保障低限以下。
養老保障水平低。近3年,梓潼縣參保居民到齡后月人均領取個人賬戶養老金基本都在15元以內。月人均領取養老金不超過90元,該項指標沒有達到2015年四川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低限370元/月,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低限190元 /月??梢姵青l居民養老保險的月養老金保障水平極其有限,達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低限。
財政補助低。每年參保繳費居民財政補助總數的絕對數大,但分配到每個參保繳費居民的個人賬戶則很少。以2014年財政補助為例,參保居民繳費100元,財政補助占個人賬戶收入的29%,但參保居民繳費200元及以上的,財政補助占比就越來越低??梢妳⒈>用窭U費越少,財政補助越高;繳費越高,財政補助越少,沒有達到激勵多繳多得目的,反而成了低端繳費標準的“羊群”效應。
政策宣傳下沉不到位。4年來,利用廣播、電視、培訓和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方式,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進行了縣、鄉、村、社的四級宣傳且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由于工作人員少、鄉鎮工作人員變動頻繁等原因,進村入戶的宣傳力度不夠,存在少數老百姓不知道有或不清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
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低。目前縣(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機構確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方式只有在銀行存定期一種,最長為5年,但定期存款利率遠遠達不到同期的物價上漲指數,基金保值增值的能力不高。
最低生活保障低限的要求。目前梓潼縣到齡城鄉居民人均每月領取待遇88.56元,該待遇標準沒有達到城鄉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低限。為使待遇標準達到最低生活保障低限目標,并按繳費15年和現有標準計算,農村居民最低繳費為1000元/年,占當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14元的8.39%,到齡后月人均可領取191.55元;城鎮居民最低繳費為3000元/年,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53元的12.22%,到齡后月人均可領取416.01元,只有按這些標準到齡后才能領取到現在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因此必須按最低生活保障低限和物價上漲等因素適時調整最低繳費檔次。
共享改革紅利的要求。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要讓“利”更多地落在百姓身上,就要加大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財政支持,增強城鄉居民到齡后的經濟保障,增加財政補助和基礎養老金。財政補助可以按繳費比例30%進行補助,基礎養老金可以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等情況適時調整。
加快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對接的要求。目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待遇遠遠高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只有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標準和增加財政補助,逐漸向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看齊。
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籌層次。為確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基金安全和各級財政補助到位,以及139個月后的待遇支付問題,建議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籌層次由縣(區)級提升為省級。同時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層次,有利于對整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的協調安排和投資。
合并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加快實施養老保險信息系統統一開發、應用,節約開發和運行成本,減少人為操作的空間,規范業務經辦,提高行政服務效能。
(作者單位:梓潼縣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