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顯娜
對人事信息管理網絡化建設的分析與研究
何顯娜
人事信息是人事管理工作的基礎,建立人事管理系統是推動人事管理工作走向科學化、規范化的必要條件。成都市金堂縣探索建立了“金堂縣機構編制、組織人事、財政經費信息化網絡政務平臺”(以下簡稱“網絡政務平臺”),通過幾年的運行,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信息化管理運行體系,但在實際工作與操作中仍存在系統缺陷與不足。現對該平臺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改進意見。
建立中心數據庫,實現資源統籌使用。為了提高數據的完整性、時效性、方便統計查詢,金堂縣依托“四川省公務員信息管理系統”“GPMS人事信息管理系統”“精通軟件”等日常管理軟件中的基礎數據,將原來分散在組織、機構編制、人社和財政等部門的各類機構編制、人事信息全部集成為同一個中心數據庫,各項指標進行統一規范設定,對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在職和退休人員進行了實名制登記,從根本上解決了數據分割、指標混亂導致的“家底不清”等問題。
標準化流程,操作規范嚴謹。網絡政務平臺將所有相關的業務流程設計為38個標準化流程,其中組織人社部門業務12個、機構編制部門業務15個、基層單位申報業務11個,各部門按照管理權限,對相關業務實施網絡化管理和審批。串聯式的審批流程不僅彌補了割據式管理造成的漏洞,也使辦事程序一目了然,使人事管理工作更規范嚴謹。
職能職責清晰,發揮部門聯動作用。網絡政務平臺結合相關部門的職能職責,將機構編制管理、組織人事和財政預算等部門相互銜接起來,建立起鏈狀聯動流程,部門間協調配合,實現了從割據式管理向協作式管理的轉變。
多重監督管理,確保數據真實有效。中心數據庫建立后,各項指標數據的變化,均在流程審批和流轉過程中自動完成,任何數據都無法以單個用戶的手工方式進行修改變更。同時,在業務辦理的每一審批節點,都會自動記錄變更的歷史數據和審批操作人員賬號及IP地址,對用戶的操作進行監督,確保了數據的真實性。
專網專戶管理,增強數據保密性。網絡政務平臺依托黨政內網建立了專用的平臺訪問網址,必須使用用戶名和密碼才可登錄進行操作。不同單位、不同科室、不同操作人員由于職能職責不同,訪問和操作的權限就不同,增強了數據的保密性。
網絡政務平臺建設至今,形成了較為規范完整的日常管理運行體系。但是,平臺建設是一個龐大而艱巨的工程,在工作和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
辦事流程要更簡便快捷。流程設置前期,為了保證業務流程符合人事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采取了“宜細不宜粗”的原則,凡涉及相關業務的各個部門和科室要通過初審、復核等多道程序后方可備案,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既要遵守規章制度,又要科學合理、方便快捷,是接下來辦事流程設置的改進方向。要將人事管理工作的規章制度同日常辦理工作中的實際操作相結合,減少重復的審批環節,提高辦事效率。
指標項設置要更注重實用性。建設前期對指標項的設置采取了“宜多不宜少”的原則,收集并錄入了大量指標信息。但隨著平臺不斷簡便快捷,冗余的指標項在一定程度上使錄入、統計、查詢等工作變得復雜而繁瑣。為了打破制約瓶頸,下一步要收集基層使用單位的意見,對所有指標項進行整理。一是在保留現有數據的基礎上,按照使用頻率將指標項分為常用項和非常用項;二是將重復、相似的指標項進行規范統一,精簡指標項。
統計查詢功能要更強大。由于單機版和網絡版軟件的技術支持不同,使得目前的網絡政務平臺暫時無法達到和單機版人事信息管理軟件相同的統計查詢功能。因此要加大對技術力量的投入,擴大統計查詢范圍、增強統計查詢功能,結合日常工作設置分類查詢等。
適時對接擴展業務。平臺建設從簡單的人員信息管理到可以與上級業務部門的軟件進行數據對接,再到可辦理人員調配流程、審批工資變動業務、職務任免業務等,業務內容不斷增加。隨著工作發展的需要,預計今后平臺對接的業務還將不斷擴展。為了滿足網絡政務平臺的發展需要,要將平臺開放接口適時對接擴展的業務。例如將個人檔案掃描件或PDF格式件上傳,形成個人更為完整的檔案信息,既利于保存又方便查詢。
(作者單位:金堂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