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康凌 李茂乾
對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生存認證工作的幾點思考
邱康凌李茂乾
隨著繳費到齡后領取待遇人員越來越多,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生存認證成為預防基金滴漏的重要手段,做好待遇領取人員生存認證工作對確保基金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巴中市平昌縣自2011年7月啟動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以來,截至目前已參保17.79萬人,參保率達86.73%。為全縣131075名符合待遇領取條件的居民累計發放養老金4.44億元,養老金發放率100%。
為促進認證工作規范、有序、持續、協調開展,采取了以下具體措施。
加大資格認證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媒體、印發宣傳單、懸掛宣傳條幅等全方位宣傳解讀《社會保險法》,讓居民充分認識開展社會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生存認證工作的重要意義。
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服務水平。
加強縣、鄉經辦人員業務培訓,提高社保經辦人員的政策水平、業務技能和服務意識,要求鄉鎮、街道辦事處勞動保障事所工作人員動態掌握轄區內待遇領取人員的生存狀況、流動狀況、戶籍變動情況等。
強化監督、完善公示舉報制度。
一是建立公示制度。縣居保局每季將參保、領取及注銷人員名單公示到鄉鎮、社區、村,同時公布舉報電話與監督電話;二是不定期抽查核實。不定期深入鄉鎮對領取人員進行抽查,或發放待遇領取證與領取人員見面,確保領取資格認定準確性;三是強化監督指導。將待遇領取人員資格認證工作納入鄉鎮績效考核。同時對認證工作實施全程監督,實現了認證公開、公平、公正。
建立信息比對制度。將發放人員信息每月與社保、事保數據比對,篩查重復參保人員。對重復參保或已死亡人員進行停發當月養老金待遇。從根本上杜絕養老金重領、多領現象。
建立待遇領取人員死亡上報制度。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死亡60日內,其法定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申報并辦理相關手續,方可享受喪葬補助金。通過喪葬補助金制度的實行,形成了待遇領取人員死亡按時上報。
明確責任、實行責任追究。在資格認證過程中,明確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人員為主要責任人,縣經辦機構為監督責任人,并建立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
盡管生存認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有許多困難和問題不容忽視,主要體現在:
農業大縣的局限性。人口居住比較分散,大多數居民長年外出務工,導致資格認證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和財力。
鄉鎮人手不夠,村(社區)無延伸機構。每個鄉鎮就業和社保服務中心只有1—2名工作人員,兼任多項工作,且人員崗位變動頻繁、業務脫節現象時有發生。村(社區)無協辦員,導致待遇領取資格認證工作開展不順利。
認證方式單一落后。領取待遇人員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持身份證、待遇領取證進行生存認證,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認證效果事倍功半。
生存認證缺乏財力支特。生存認證工作沒有列入預算項目,進行政策宣傳、印制宣傳單、認證表格,實地走訪及異地認證等都需花費大量財力、物力。
加強普法宣傳。進一步加強政策和法律宣傳,提高全體參保人員及家屬的法律意識。
建立信息數據定期對比制度。加大與社保、事保、公安、民政、殘聯等部門人口信息系統數據共享力度,建立定期數據對比制度。
建立喪葬費補貼政策。喪葬費補貼政策的建立,由參保人員死亡后不申報或被動申報變為主動申報,將有效防止參保人員死亡后繼續領取養老金的現象。
利用科學手段進行認證。加載待遇領取認證工作模塊,采取指紋認證、視頻認證、虹膜認證等多種認證形式相結合,提高認證的專業化和準確性。
加大社會監督力度。設立群眾監督舉報電話,給予必要的經濟獎勵,營造“依法享受保險光榮,欺詐騙取保險可恥”的氛圍,防止基金跑冒滴漏。
加大冒領的處罰力度。對虛報瞞報、冒領騙取養老金的行為,一經發現,由執法部門依法追繳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認證工作不會一蹴而就,只有不斷完善規范待遇資格認證流程與認證標準,改進認證措施和手段,加強對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認證管理和監督力度,才能杜絕冒領和騙保現象,才能有效確保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
(作者單位:平昌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