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建立健全勞動關系預警-預判-調處工作機制的實踐
工會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健康經營,推動經濟協調發展等方面應體現實際價值與責任擔當。2015年以來,遂寧市總工會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精神,創新舉措、整合資源,在基層工會組織中探索建立勞動關系預警-預判-調處工作機制,多渠道、立體化建設和諧勞動關系。
遂寧市總工會主動適應職工利益訴求日趨多元,勞動關系矛盾呈上升趨勢的形勢,研究建立勞動關系預警機制,先后從制度設計、隊伍建設、項目運行等方面出臺規范性文件5個,同時指導各縣(區)、園區、鄉鎮(街道)及部分村(社區)、規模以上企業相繼建立勞動關系預警工作小組,切實健全全域覆蓋的勞動關系預警網絡。實行劃片、包塊相結合,激活工會社會化專職工作者和各級工會干部活力,深入排查勞動爭議隱患,及早發現勞動糾紛苗頭,落實預測、預報和預防措施,對可能引發群體性突發事件等重大隱患,第一時間向上級組織和有關部門報告,著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
2015年11月16日,船山區鎮江寺街道工會聯合會運用勞動預警機制,第一時間掌握到有62名職工與某百貨公司因解除勞動合同發生經濟補償、社會保險等爭議,事態有激化升級可能的情況,及時啟動勞動爭議調處程序,反復協調促成雙方達成一致,職工依法獲得經濟補償、失業金共70余萬元,矛盾被成功化解在初期。職工代表將印有“我們信賴的娘家人為職工維護權益”的錦旗送到工會。
遂寧市總工會依托面向基層、對下負責的工作運行新機制,通過機關由部室制向中心制轉變形成的工運研發、信息集散、建會評估、集體談判、工作保障等“五大中心”和“企業.工會”信息發布會制度,每月向社會發布工會組建、維權服務、民主法制、集體談判等方面來自基層一線的信息,實現對勞動關系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動態、新變化的常態化跟蹤。去年8月,在發布內容中新增勞動關系監測指標體系,進一步準確判斷和掌握勞動關系突出矛盾。11月,召開全市勞動關系發展形勢座談會,對人社部門和法院處理的勞動爭議案件情況、職工工資就業監測數據等進行綜合分析,開展勞動關系形勢專題研判。查擺和梳理出勞動爭議糾紛類型更趨多元、群體性糾紛案件增多、上訴上訪勞動爭議案件增多、用人單位無故拖欠或克扣勞動者工資情況有所抬頭等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制定預案。
去年8月,遂寧市一電子企業受火災影響,無法正常生產經營,該企業400多名職工與企業就勞動合同履行、經濟補償金等問題發生群體性勞資糾紛。接到基層工會預警信息后,市總工會及時啟動勞動關系預判機制,綜合分析判斷該事件有進一步擴大升級苗頭,隨即成立災后處置工會工作組,指導和支持基層工會做好職工思想工作,運用工會法律援助、生活救助、醫療救助、培訓職介服務和金秋助學等資源和手段,成功化解了雙方糾紛。
遂寧市總工會創新服務方式,將勞動爭議調處納入工會項目化運行。在年初召開的工會法律工作專題會上,確定將勞動爭議調處全面納入工會項目化工作,以購買方式實施運作,預算項目化資金15萬元,確定項目運行的程序標準和績效評估,切實提高爭議調處、依法維權的專業水平和工作實效。不斷創造條件,為勞動爭議調處項目化運行奠定基礎。一是進一步增強基層力量,組建由24名工會維權律師、8名專職勞動爭議調解員、23名勞動關系協調員(師)組成的勞動爭議調解骨干隊伍,在全市56個基層工會聯合會和124個社區法律援助工作站開展工會法律服務,健全網絡、深入基層,“零距離”處理好勞動爭議。二是市總工會與9家律師事務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通過基層法律顧問委派等機制,精簡環節建立勞動爭議調處“綠色通道”,方便職工維權。三是加大宣傳力度,結合“和諧勞動關系月”宣傳活動,組織基層法律顧問、維權律師團和工會工作者深入非公有制企業開展集中普法宣傳教育活動61場次,發放《維權手冊》、《知識問答》、普法撲克、微電影光碟等資料35000余份,覆蓋企業3840多家、職工32700余人,推動形成勞資雙方知法、守法、用法、靠法的良性勞動關系。
遂寧市總工會項目化運行的勞動爭議調處成效顯著。2015年,成功調處勞動爭議案件310余件,涉及1700余人,維權金額1300余萬元,較上年度分別增長14.8%、70%和33.1%。接待職工法律咨詢5000余人次,發出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建議書和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意見書等“兩書”128份,督促用人單位為職工繳納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費等,有力促進了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作者單位:遂寧市總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