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
欄目主持:艾竹電話:028-62376126
咨詢臺:
2011年我入職成都某企業工作,企業一直未為我辦理工傷保險。2015年5月在工作中受傷,經醫院治療近兩個月后出院一直在家休養。2015年10月底與企業達成工傷待遇協議如下:雙方確認于2015年10月底解除勞動關系,用人單位一次性支付我各項工傷待遇共計人民幣30000元。此后經人指點,我經勞動能力鑒定為9級傷殘。聽說按9級傷殘進行工傷賠償,其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就應是我9個月的工資,另外解除勞動關系還應享受一次性的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各項工傷待遇加起來遠高于企業與我的協議人民幣30000元。請問,我還能要求企業按照工傷9級傷殘進行賠償嗎?
葉進
葉進讀者:
十分感謝你對本刊的信任。按照國家有關工傷待遇的規定,你要求企業按照傷殘9級進行賠償的要求是合法的。
《工傷保險條例》第37條規定: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9級傷殘的,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還應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四川省關于貫徹實施《國務院關于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的通知(川府發[2011]28號)中明確:“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7級至10級傷殘,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終止工傷保險關系的,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其標準以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計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標準為7級傷殘10個月,8級傷殘8個月,9級傷殘6個月,10級傷殘4個月;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標準為7級傷殘26個月,8級傷殘18個月,9級傷殘10個月,10級傷殘6個月。”
而成都2013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306.75元,以此計算9級傷殘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6個月,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10個月,其因解除勞動關系應支付的工傷待遇就遠高于人民幣30000元。這還未包括工傷9級傷殘應支付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本人9個月的工資。所以協議第二點的內容是顯失公平,嚴重侵害勞動者權益的。
同時《工傷保險條例》第21條規定:“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就是說在解除勞動關系前,用人單位有責任義務對有可能存在殘疾的工傷職工進行勞動能力鑒定,鑒定費用也應由用人單位支付。經勞動能力鑒定后,所有的工傷賠償應按照工傷職工的傷殘等級來進行賠付。而不應先解除勞動關系,隨意協商賠付。
這里要提醒所有的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解決工傷待遇賠償的時候不能抱有越少越好的心理。一定要以工傷鑒定后的情況為依據進行工傷賠償。
咨詢臺:
我于2015年7月進入某連鎖公司的下屬倉庫工作,直到2016年3月公司也未與我簽訂勞動合同,于是我向連鎖公司提出解除勞動關系,要求賠償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但連鎖公司回答說2015年9月就將倉庫及部份物流配送等交予了另一家物流公司管理。連鎖公司與其簽訂了二年期的委托管理合同,從2015年9月起以銀行轉賬形式發放的工資及繳納的社保費就由物流公司發放,連鎖公司與我早就不存在勞動關系了。請問,公司之間的委托管理合同能替代勞動合同嗎?
賈興弟
賈興弟讀者:
非常感謝你對本刊的支持。公司之間的委托管理合同不能替代勞動合同。
從2015年9月起,盡管連鎖公司與物流公司按照簽訂的委托管理合同的約定,你的工資報酬及社保費等各項福利待遇均由物流公司支付,但你實際上是2015年7月與連鎖公司建立勞動關系的,此后一個多月2015年9月連鎖公司與物流公司才簽訂了委托管理合同。也就是說,連鎖公司在與你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另行與第三方組織機構簽訂委托管理合同的行為,應視為單方變更了勞動關系的用工主體。對這種變更,連鎖公司應主動以書面形式向勞動者履行告知義務,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35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但連鎖公司并未履行告知義務,私自變更了用工主體,這是于法無據的。而且委托管理合同只是針對兩個組織機構之間各自權利和義務的約定,勞動合同卻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針對各自權利和義務的約定,這兩種合同的性質截然不同。所以,委托管理合同不能替代勞動合同,也不具有勞動合同的相關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