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卓?/p>
?
★康藏研究★
元朝末期西藏地方政權盛衰與中央政府的關系
馬睿易奎伍
有元一代,西藏地區占絕對統治地位的是薩迦派及其政權。元朝末期,薩迦派內部矛盾重重,逐漸失去對西藏的控制。帕竹派崛起,最終統一并控制了西藏的地方政權。在薩迦的衰落和帕竹的興盛這個發展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無疑是兩派勢力內部力量的強弱轉換。然而,研究歷史事實不難發現,元朝西藏地方政權的建立和維護,始終是在元政府統治之下進行的。本文試圖通過對薩迦政權到帕竹政權的更替的探析,來闡明元朝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政權的雙向互動對西藏地方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西藏地方政權;勢力興衰;蒙元政府;互動關系
【Abstract】Throughout the Yuan Dynasty,Sakya sect took an overwhelmingly dominant position in Tibet region. But in the late Yuan Dynasty, there were so many contradictions among Sakya sect that they gradually lost their control in Tibet region. Phagmodrupa sect rose abruptly and got command of Tibet local authority step by step. During the process of Sakya's decline and Phagmodrupa's rise, the inner Strength conversion of both sects was without doubt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facts, however, we can see that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ibetan local authority was consistently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the replacement between Sakya Regime and Phagmodrupa Regime,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ibet local regim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betan region.
【Key words】Local Tibetan authority;rise and fall of power;Yuan Dynasty of the Mongolians;interaction
13世紀,蒙元統治者入主中原,統一全國,將西藏地區也納入統治的范圍之內。大體上元政府對西藏進行統治的主要的方式是融合當地宗教信仰,建立一套適合在西藏地區運行的政教合一制度。蒙元統治者是在建立全國統治的過程中,逐漸滲入西藏當地的上層組織系統的,并通過扶持宗教派別的上層人物,控制宗教勢力,建立與宗教體系并行的一套行政體系,進而達到管理西藏和維護西藏穩定的目的。
元朝統治者對西藏的控制,最初是通過與當地比較有勢力的宗教派別即薩迦派的合作進行的,這是薩迦派上層人士與元朝統治者積極接觸的結果,也是元朝統治者尋求宗教與行政控制的唯一途徑。但蒙元在這個過程中,并不是單純扶持一派,而是盡量維持各宗教派別之間的平衡。薩迦政權的建立,起初是薩迦派上層八思巴與元朝統治者緊密聯系的結果。在忽必烈進行征戰的過程中,八思巴常陪伴其左右并解答忽必烈的疑惑,八思巴本人深受忽必烈信賴,因而被任命為國師,后至帝師,由此開創了有元一代統治西藏的帝師制度。帝師制屬于宗教系統,帝師由中央親自任命,帝師作為統治者的助手在西藏進行管理。即“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釋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廣而險遠,民獷而好斗,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縣土番之地,設官分職,而領之于帝師。乃立宣政院,其為使位居第二者,必以僧為之,出帝師所辟舉,而總其政于內外者,帥臣以下,亦必僧俗并用,而軍民通攝。于是帝師之命,與詔敕并行于西土?!?《元史》卷202《釋老傳》,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據此可知,元朝在西藏地方采取的是帝師與宣政院相結合,互通共管的治理模式,它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既保證了西藏內部宗教事務的正常運行,又對中央權威與地方權力之間的調和發揮了重要作用?!八_迦派的宗教上層人士為了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勢力,以元朝的政治力量為靠山,而元朝為了加強在西藏的統治,需要利用當時在西藏社會上有聲望的薩迦派人士,在雙方利益結合的情況下,薩迦派才能夠成為西藏政教兩方面的領主?!?/p>
薩迦政權以帝師為首領,他統領全國釋教,也是西藏地方宗教事務的最高代表。另外,薩迦地方政權系統中最重要的官員是薩迦本欽,這個官職不屬于朝廷的正式職官系統。帝師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央在西藏地方的代表,雖不具體管理行政卻有著對行政事務的干預權。元朝“在西藏的設官分職是在得到帝師協助的情況下完成的,而且元朝在完成設官分職之后,將這些得到官職的僧俗領主'領之于帝師',也就是委任帝師為吐蕃地區的最高的官員?!?終元一代,歷任薩迦本欽者凡二十四人,其中包括再任者,共計二十七任。“他們依照上師的法旨和皇帝的圣旨,從政教兩方面維持,使得國土安寧、教法興隆” 。另外,薩迦朗欽作為西藏地方政權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官職,大多“都是報請朝廷批準,以圣旨的形式任命的” 。因此,西藏地方的政教制度,實際上是充分尊重西藏宗教環境的以教權系統為核心的制度。也正因為薩迦派地方政權與蒙元政府之間這種密切的關聯,薩迦政權的維系過于依賴中央政府,那么當薩迦派的內部矛盾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便無法通過自身的力量來維持現政權的穩固。
促使薩迦地方政權衰落的主要因素,是薩迦派內部積攢已久的矛盾的激化。達尼欽波桑波貝去世后,帝師貢噶洛追堅贊將互相之間鬩墻不睦的異母弟兄們分為細脫、拉康、仁欽崗和都卻四個拉章,更是加速了薩迦政權的瓦解。薩迦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是宗教地區的政制無法避免的形態,它從薩迦政權建立開始就存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之前分裂時期的后遺癥。薩迦派內部最初的矛盾,發生在八思巴任帝師之時。當時他任命的本欽貢噶桑布在自己身邊聚集了一批心腹,在薩迦派中形成了一股勢力,使得當時遠在大都的八思巴對貢嘎桑布心生不滿,于是他“從臨洮返回薩迦前,就免去了貢噶桑布的本欽職務,隨后在真金太子的護送下返回薩迦” 。八思巴在真金太子陪同下返回薩迦,并且打算長期坐鎮薩迦以鞏固對薩迦政教事務的統治。但此時的貢噶桑布依然在產生影響,他對免職心存怨忿,一度與八思巴上師唱對臺戲, “甚至觸及到了極其敏感的問題,如薩迦法主的人事安排等” 。他們的矛盾引起了護送八思巴的真金太子的注意,因此太子“返回大都后立即奏明忽必烈皇帝,忽必烈當即派遣總制院使桑哥領兵前來查處,殺了本欽貢嘎桑布” 。由此來看,這一事件的起始原因是薩迦派的內部斗爭,但最終反映了元政府直接插手西藏地區事務,維護中央在西藏地方權威的動機,實際是統治集團整頓內政的一部分。
除了薩迦派內部的斗爭之外,在薩迦政權發展的鼎盛時期,其他形式的斗爭及其解決過程更是明顯地反映了蒙元政府在西藏地區的權力控制。其中影響最大的一次是止貢之亂,這是一次發生于不同教派之間的矛盾斗爭,最后發展成牽涉薩迦、止貢等教派和蒙元諸勢力的武裝沖突。據東噶·洛桑赤列先生的敘述,事件的大體經過是因為“止貢派的京俄居尼巴仁欽多吉去世,由仁波且扎巴益西接任,他把自己的外甥那察扎列巴送到薩迦派喇嘛意希仁欽那里。正當薩迦派要任命他為止貢寺的座主時,被京俄居尼巴仁欽多吉的弟弟甲吾扎巴仁欽殺死。當薩迦派為此責問止貢派時,止貢派全都起來支持甲吾扎巴仁欽,薩迦派和止貢派由此開始發生糾紛?!?糾紛產生之后,止貢派領來西路蒙古之王旭烈兀的軍隊向薩迦進攻,而薩迦本欽引來忽必烈之孫帖木兒不花的軍隊與后藏軍隊一起進攻止貢派,最終止貢派的很多屬地被薩迦奪取。這一事件的發展過程,說明薩迦與止貢之間的正面沖突,不僅僅是教派之間的矛盾,更是與蒙元政府的利益息息相關,一旦薩迦遇事,元政府將立刻介入。
作為元朝政府統一全國之后在西藏建立起來的地方政權,薩迦派政權存在的主要意義是幫助蒙元維持其在西藏地區的統治。元代在歷史上首次將西藏地區納入全國行政體系之內進行管理,這一首次納入又以政教合一的薩迦政權為載體,足見其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所以它無法避免與蒙元中央政權同盛衰的命運。元末,蒙元在中原地區自身的統治面臨重重困境,它無力投入更多精力過問西藏地方的諸多事務,因而此時的元朝政府,主要依賴于之前建立的薩迦政制傳統維持控制,而這種控制不可避免地因為整體時局而削弱。在元朝中央維持西藏穩定統一的前提下,薩迦和帕竹兩派之間開始出現了力量上的強弱轉換。但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薩迦政權的消亡并不是說明元政府在西藏地區完全失去了控制,而是逐漸式微的元政府改變了其“獨尊薩迦”的一貫政策,開始默許帕竹勢力的壯大和發展。盡管此時中原局勢有所變化,但蒙元政府對于西藏地區,仍然擁有絕對的權威。對于這一點,最好的證明便是絳求堅贊在建設帕竹政權的過程中始終及時獲得元政府的承認和冊封。
帕竹地方政權的前身,是元朝時期烏斯藏十三萬戶之一的帕竹萬戶。萬戶制度是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實行的重要制度之一。帕竹萬戶出現于元代蒙哥汗時期,它建立在帕竹噶舉派和朗拉色家族(即朗氏家族)的基礎之上。當時蒙哥汗在西藏地區實施分封,分封前帕竹還屬于止貢派,實行分封后,帕竹成為旭烈兀的封地,止貢成為蒙哥汗的封地,需要分開進行管理?;蛟S由于帕竹派當時缺乏行政管理經驗,所以從止貢派請來丹瑪貢尊進行管理。后帕竹要求統管旭烈兀的封地,遭到了反對。但“由于丹瑪貢尊不能勝任總管,塘波且和窮結反叛,(貢尊)請求止貢貢巴釋仁出兵,作為請托獻禮,贈送了屬于納南百戶的噶波地方……總而言之,貢尊不能勝任總管,未劃定(我們)領地的地界。” 之后由出身于朗氏家族的多吉貝擔任帕竹萬戶長。多吉貝曾經三次前往大都,得到忽必烈和八思巴的信任,賜予他管理帕竹萬戶的詔書和印信,委任萬戶長,因此,從多吉貝開始,帕竹的萬戶長開始受到朝廷的任命。
多吉貝擔任萬戶長期間功績卓著,因而人們稱贊說:“出了一個精明強干的萬戶長。” 多吉貝之后,相繼擔任萬戶長的分別是宣努堅贊、仁杰、絳曲宣努和宣努云丹,他們擔任萬戶長期間,帕竹萬戶的發展進入低谷。之后繼任的扎巴仁欽帶領帕竹萬戶走出了頹勢引來一個興盛的時期。扎巴仁欽死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帕竹萬戶籠罩在灰暗之中,直至絳求堅贊的出現。
絳求堅贊是時帕竹政權建立過程中最重要的人物。他由兄長推薦,并在得到元政府代表授予的印信之后擔任萬戶長?!耙虼速n給我喇嘛的法旨和分院的'劄付',宣讀文書和'劄付'的金字使者是:(帝師的)侍從索南扎西、扎西都元帥的代表——喬道扎西丹和迦杰……” 在擔任萬戶長之后,絳求堅贊克服重重困難,在與元朝政府進行良好交流的前提下帶領帕竹萬戶建立起統治政權。
絳求堅贊接任帕竹萬戶長時,帕竹萬戶內外一片衰敗。面對這樣內外交困的局面,絳求堅贊充分發揮個人能力與膽識,對帕竹萬戶進行改造。他實行的措施主要包括:整頓吏治、懲治貪污;提拔人才,建立官寨管理制度;自身建設方面,他生活簡樸,嚴守宗教戒律,并要求左右官員也照此而行。同時,他鼓勵發展生產,減免苛捐雜稅,減輕人民負擔。他還大力推廣谿卡制度,即“由封建領主控制的從事生產和經濟活動的社會組織”。 這些措施增強了帕竹萬戶的實力,為帕竹萬戶建立政權奠定了基礎。
在整頓內務的同時,絳求堅贊必須同時應對來自西藏地區其他萬戶的阻礙,尤其是處于統治地位的薩迦政權。這期間先后發生了帕竹萬戶與雅桑萬戶、帕竹萬戶與薩迦本欽之間的沖突。前者是萬戶之間爭奪領地的斗爭,后者則是薩迦試圖繼續自己的統領,在各萬戶之間尋求平衡的結果。關于同這些勢力斗爭的過程,絳求堅贊在其自傳中多次強調,他并沒有對立于中央政府之外的意思,而是要保持元朝封予帕竹萬戶的權力和地位。絳求堅贊在取得勝利的過程中,還一再表白他是薩迦的侍從,是元朝的臣民。 關于這一點,可以從絳求堅贊建設帕竹政權的過程中始終注重與中央互動中得到印證。
據絳求堅贊記載,“院巴帶著圣諭、分院的印章和設立法庭(的敕令),所以我恭聽宣讀圣諭,歸順院巴。院巴說:‘您本人若能前往朝廷叩拜皇帝,是最好的了,您若不能前往,則應派嫡傳或其他干練之士,一切奏請將會實現。’” 于是絳求堅贊差遣以喜饒多吉和旺秋為代表的人赴京請安?!澳菚r正值亂世,走過貢塘地方后就沒有響導了,雖然困難艱辛無數,但是他們甘愿吃苦,肩負重任,置生命于不顧,為了長官我和帕竹政權而前進。” 從絳求堅贊的描述可以看出,盡管當時蒙元對于全國的統治已經十分力不從心,但絳求堅贊依然堅持保證得到元朝中央對于帕竹政權的認可。這表明絳求堅贊始終充分尊重中央政府的權威,尊重統一的政府,尊重全國的統一的歷史事實,這一點毋庸置疑,并且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帕竹政權得以建立,自然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僅就本文重點探討的角度來講,元代末期中央政府對西藏事務的態度以及政策的變化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如前所述,薩迦是在元代統治者一手扶持下成長起來的,后來薩迦內部墮落,元政府意識到維持西藏穩定無法繼續依靠孱弱的薩迦派。因而,此時帕竹勢力與其他萬戶以及薩迦政權之間的斗爭,元政府采取的是默認甚至支持的態度。如絳求堅贊陸續反擊旺尊、雅桑和蔡巴后,立即派人前往朝廷請安,他派去的喜饒多吉和旺秋“參加了宣政院克本的宴會,向諸位官員的首領——丞相稟報。丞相啟奏皇帝陛下。于是(喜饒多吉和旺秋)在到達大都的第二天就晉見皇帝陛下。朝見情況很好?;实劢抵迹喊礆J差的規格辦理諸項事宜。按照圣旨,賜予了萬戶需之圓形銀印兩枚,除開萬戶屬民承擔驛站塘訊差徭之需外,一切差稅減半,還賜給宣政院的劄付,大量物品和金質腰帶,著王子(鎮西武靖搠思班)騎乘自己的馬匹進京。著院巴騎乘驛站的馬匹進京。由于這項圣旨,多康地方上消除了(鎮西武靖)王和院巴的騷擾危害?!?由絳求堅贊的記載可知,朝廷并沒有否定帕竹取得的勝利,反而在對待前來請安的帕竹派代表時十分慷慨,在物質上給予支持,也即全然支持帕竹萬戶建立政權的努力。另外,在絳求堅贊完成烏斯藏的統一之后,在拉薩興辦佛事以報答皇帝的優遇之恩?!按蠡实垲C發水晶印章給我,此外尚有圣諭和厚賞,關懷備至。以后每年都有恩賜。作為祝愿皇帝父子長壽的佛事,官寨在拉薩釋迦佛像前隆重地奉獻酥油供燈和給佛像貼金的金汁,鼓勵撒巴和士卒積聚資糧,奉獻酥油供燈和貼金的金汁?!?絳求堅贊在其任職期間一直注重及時向朝廷表明態度,并表達感激,這是取得元政府認可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既保證了元政府在薩迦衰落之后可以繼續對西藏的控制,又為帕竹政權的建立贏得了一定空間,可謂對末代的蒙元政府和新生的帕竹政權都大有益處。絳求堅贊的這些態度和行為,也成為了后世繼任者正確處理西藏地方與中央關系的典范。
蒙元中央政權在其發展末期自身內外交困的形勢下,仍然能夠對西藏地方事務發揮一定的作用,除了歷史因素的作用之外,一個非常現實的原因是,元政府在烏斯藏一直派有駐軍。元朝建立之初在西藏地區就封有管理駐藏軍隊的都元帥。據記載,當初進藏征討貢噶桑布的大軍返回后,“'在蚌波崗,由尼瑪袞和達爾格為首,抽調精兵,留下一百六十名兵士,擔任達瑪巴拉大師的警衛隊。又從七個蒙古千戶的軍隊中,抽調七百人,擔任警戒西路蒙古的哨所的駐軍。在南木官薩地方,留下以烏瑪爾恰克為首的蒙古軍四百名。以多臺為首的巴拉克的軍隊留駐塞日絨地方。衛普爾的軍隊,留駐甲孜、哲古、羊卓等地方,鎮懾冬仁部落。多爾班土綿的軍隊留駐當雄那瑪爾、朗絨等藏北草地,以保障各個寺廟的安全,這也是桑哥的恩德。'從這一記載看,元朝在西藏的駐軍,主要集中在當雄及其以西以北地區,除鎮攝烏斯藏之外,還負有防御中亞的西路蒙古的任務,還有一部分駐在羊卓雍湖到哲古湖一線,負責警戒南部邊境?!?由此可見,元代對于西藏地區有絕對的實力保證,它能夠對西藏事務發生的變動運籌帷幄。而仔細考慮這種形勢可以發現,忽必烈在最初建立帝師制度的時候,西藏地區的重要地位就已經彰顯。元朝尊崇佛教為國教,而西藏作為藏傳佛教的肇端之地,大量的佛寺僧侶在此地聚集,佛事與俗事之間的平衡,需要強硬手段來維持,而武力資源就是最有力的保障。
西藏地區在元代的管轄,是史無前例的。元代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將西藏納入中國版圖,并且終元一朝,西藏地方政權都在進行與中央政權的互動。即使元末明初中原發生了王朝的更替,而西藏此時所建立起來的帕竹地方政權,仍然恪守以絳求堅贊為代表的前輩們遺留下來的與中原密切聯系的傳統,敕封與進貢的雙向互動并未停止,這也更加說明了元代建立起來的中原與西藏之間凝聚力的強大。
元代后期治理西藏的具體歷史經驗,在今天仍然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首先,西藏有著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統一的中央政府在介入西藏事務之時,首先要在充分了解各個地區具體情況的基礎上進行世俗政權的建設。而元代開創的帝師制度,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薩迦地方政權,都是充分協調中央與地方利益的政教合一制度,它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維持了西藏地區的穩定,足見其適宜性;其次,錯綜復雜的教派斗爭往往影響西藏地方政權的穩定,中央政府維護地方穩定與全國的統一是其施政出發點,政策的傾斜應隨時根據地方勢力消長做出調整。薩迦派在其政權后期由于內部權力爭奪、作風墮落等原因而實力下降,很快被后起的帕竹萬戶代替,元中央政府在此過程中所采取的曖昧態度,主要也是出于扶持新生勢力的考量;最后,中央對西藏等邊疆地區的管轄,除了建立自上而下的行政體系、因地制宜的地方制度外,軍事力量的駐扎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元代末期,在絳求堅贊建立帕竹政權的過程中,元政府可以坦然“姑息”帕竹的節節勝利,也是因為有駐軍做后備的緣故。
[1] 宋濂,王袆主編.元史·卷202[M]. 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2] 大司徒·絳求堅贊.贊拉·阿旺,佘萬治譯.陳慶英校.朗氏家族史[M]. 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
[3] 阿旺貢嘎索南.陳慶英,高禾福,周潤年譯注.薩迦世系史[M]. 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
[4] 陳慶英,高淑芬主編.西藏通史[M].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5]丹曲編.薩迦王朝的興衰[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6]巴胡母木主編.西南少數民族人物志·第1輯[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年
[7]東嘎·洛桑赤列.陳慶英譯.論西藏政教合一制度[M]. 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
[8]達倉宗巴·班覺桑布.陳慶英譯.漢藏史集[M]. 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
[9]王輔仁,陳慶英.蒙藏關系史略[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
[10]周毓華,彭陟炎,王玉玲編.簡明藏族史教程[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11]多杰才旦,鄧銳齡編.元以來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系研究(上)[M]. 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5年
[12]韓儒林.元朝史(上)[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13]次旦扎西.西藏地方古代史[M]. 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
[14]西藏社會科學院編.西藏地方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選輯)[M]. 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
[15]姚辰.試析藏族史學著作——朗氏家族史[J]. 安徽文學,2012年第12期
[責任編輯:林俊華]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ibet Region In Yuan Dynasty
MA RuiYI Kuiwu
馬睿,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院在讀碩士生,解放軍外國語學院二系講師。(北京海淀,郵編:100081)
K247
A
1674-8824(2016)04-0001-05
易奎伍,解放軍外國語學院二系學員。(河南洛陽,郵編:471003)